实时滚动新闻

旅游思维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现实需要

2018-11-21 15:43:55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纪向东    点击:

  什么叫旅游思维?

  旅游思维应该是旅游主导意识,是一种先导思维,一种审美情趣,就是谋划工作、实施工作先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在考虑实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兼顾旅游需要。

  旅游思维同时是一种人本思维,以看着美不美、用着顺不顺为评判标,尊重人们各种感官预期,培养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情趣,进而增强人们的精神愉悦;旅游思维是一种批判思维,旅游过程中一方面人们不断享受景物带来的种种乐趣,另一方面人们往往会对过程中的一切反射信息产生相应的反应,要么对不完美的景物提出意见,要么对不友善的人文提出意见;旅游思维同时也是一种精品思维,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会用艺术家的眼光和精神去完成工作;旅游思维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属于高级思维,是摆脱实用主义禁锢,挖掘事物溢出价值,增强事物的多维功能,让生活更美好;旅游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就是在旅游的背景下,对设施建设,人文素养,环境管理等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再说什么是旅游?

  过去旅游概念都是从客人的角度来解释,说法很多,旅是行,游是玩,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等,可以说是游客主体论。那么,今天从主人的角度来看,旅游其实就是请客,就是请别人来做客,可以说是主人主体论。这里需要讲明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拿什么的东西吸引客人;二是我们拿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客人,一个说产品,一个说服务;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论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歌词里唱“朋友来了有好酒”,很明了。一要有好东西,二要有好态度。这两样都需要平时养成。

  为什么要有旅游思维?

  (一)市场诱惑和变化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每人消费超过1000元。这个蛋糕非常诱人,我们作为主政一方或是服务一隅的领导不心动吗?但是这块儿蛋糕也不好分,因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旅游无论供方还是需方都在发生巨大变化,需方即游客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挑剔,供方为了适应变化,也不断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所以卖方竞争也很激烈。概括下,蛋糕很大,我们要有勇气和能力吃一口。那么市场现在都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1、游客从关注景点到在乎过程。过去旅游,游客一般非常在乎景点的好与赖,出门吃得咋样,住得咋样,行得咋样,不是很在乎,只要能到达向往的景点和地方,其他过程将就一下,凑活一下无所谓。现在不同了,尽管景点很知名,但配套不好,吃不卫生,住不干净,行不顺畅,甚至如厕不爽,都会让游客诟病。

  因为理性的游客更注重全程感受,歌德说过一句话“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种种乐趣。”

  2、旅游从时尚消费到大众消费。过去去哪里旅游,回来后会跟周围人炫耀,都去了哪里哪里,如何如何。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可能还志满意得。现在不一样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旅游基本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的走得远一点,一般的走得近一点。反正只要过节或是有时间都不呆在家里,出去哪怕透透气,这样周边近郊游就迅速兴起。

  3、旅游从观光消费模式发展到复合消费模式。首先我强调一下,观光旅游永不过时,只要在观光类中具有极高价值的产品或是稀缺资源都需要人“远观”

  而不可“亵玩”。五岳九寨,故宫长城等还是要“远远”地欣赏。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欣赏能力、消费需求的变化,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的引导,带来了旅游的消费升级,于是出现了旅游演艺的文化消费、体验互动的情感交互、深度沉浸的情景还原等复合式旅游行为。

  4、旅游吸引物从聚焦大景点到留意微景观。旅游越来越泛化,吸引人的不再仅限于旅游景区,一座桥、一座楼、一个小吃、一个民俗、一个街区等都会成为游客追逐的目标。最近几个短视频抖音和快手捧红的几个景点莫不如此:重庆的洪崖洞、西安的永兴坊,越南的佛手桥等。还有上海的外白渡桥现在都是3A级景区、历史上的赵州桥现在还是5A级景区,这两个都是一个孤立的景观,却成了核心吸引物。5、旅游动机从开阔眼界到放松心情。过去旅游多以长见识、开眼界、刷经历为目的,出去旅游看了什么新奇的事物,了解了哪里的风土人情,知道了外面的精彩世界。现在更多可能因为压力大,心里烦,闷得慌而暂时逃避一下眼前的苟且,去寻求诗和远方的心灵假期,换个环境,减压释怀,舒缓情绪。未必看多美的风景,吃多美的风味。但不代表对环境、空气、卫生不加选择,只不过这些已不再是核心吸引罢了,可能跟谁同行比行到哪里更重要。

  6、旅游从游到居,感受另一种生活。现在就有一种旅游叫旅居,找点空闲,找个地方,空气很好,环境不错,不求豪华,需有特色,不是旅游,就是居住。在这个地方住上个十天半月,去融入当地生活,体验当地风情。这其实就是休闲度假旅游,这类型旅游更关注环境、空气、人文,宁静的山村、整洁的环境、淳朴的百姓、特色的美食再加上少不了的城市生活习惯,在这个小山村居然还有客人喜欢的咖啡、茶吧、健身房、网络等,那自然会成为“吸粉”“网红”。

  (二)地方发展的需要说完市场诱惑,再说内在需要。树立旅游思维其实是为了建设美好家园,发展当地经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主客共享。

  1、树立旅游思维有利于建设美好家园。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总是希望把最美好的事物呈现给客人。打比方说如果家里来了朋友,我们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精心准备一些茶点招呼客人,以此显示我们的热情和诚意。那么旅游也是同样的道理,外地人来旅游,我们就要把我们最好的城市风貌展示给他们,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软实力。有了旅游思维我们修座桥都要修成赵州桥,盖个房都要盖成“乔家大院”,修条路都要修成“66号公路”,在考虑使用价值之余,一定讲究美观和特色,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美了,美好的环境就会吸引游客。

  2、树立旅游思维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旅游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旅游,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发展旅游,可以弥补部门传统产业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劣势,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发展旅游业,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升级、淘汰,对生态环境也并不友好,但旅游业是越发展对环境越有利,而且旅游业每做一些工作都会转换为实效,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要坚持开发、管理得当都会取得效益,不会出现因为今年干了明年就落后了这种现象。

  3、树立旅游思维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这个大家容易理解,但旅游的带动性有多强,需要再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是带动就业。旅游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层次多、涉及面广、市场广阔,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据统计,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可间接拉动7个人就业,就业带动性很强。中央领导明确指出要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国家劳动就业相关政策也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数约为7911万,对全国就业综合贡献率为10.2%;2016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数约7974万人,对全国就业综合贡献率为10.3%;旅游创业创新拉动旅游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合计约为952.2万人,占全国旅游综合就业的12.04%。旅游业的确能干出一番新的天地,旅游跟传统科技相比较来说,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容易忽视人文主义价值,科技越发展越使人的生活便捷化,但是条件越简洁越会忽视人的价值存在。而旅游是离不开人的,是重视人的价值的,它是以人的体验为核心的密集型产业,是带有体温的产业。

  二是带动经济,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打个比方,旅游就像是一台发动机,装在摩托上可以带动摩托飞驰,装在汽车上可以带动汽车奔跑,装在飞机上可以带动飞机翱翔。就是说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产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如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形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群。旅游能在这一产业群中,发掘其他产业潜在价值,激发其他产业沉寂活力,倍数放大溢出效益。拿旅游与农业的结合来说,以旅游为主导,与农业紧密结合的乡村旅游,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旅游组织数据,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三是带动品牌。有了旅游,一个地方就有了知名度,就不会被世界遗忘,关注度也是生产力,关注会带来购买力,更会带来投资;有了旅游,一个地方就联通了外面的世界,就能共享外部世界带来的发展能量,信息、技术、观念还有资本;有了旅游,这个地方就有了宣传的发力点,旅游也成了外界认知这个地方的名片和招牌。

  4、树立旅游思维有利于提高人民文明素质。旅游是外向型经济,是社交型活动。旅游可以带来当地和城市文明的碰撞,城市文明会影响和促进当地人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大多好面子,经常有人来做客,总要把环境卫生整好吧,总要把饭菜做好吃吧,总要自己穿着整洁吧,总要给客人服务好吧,总要说话能让客人听懂吧等,这就倒逼村民或市民自觉提高素质来对接外边客人的习惯。人文明了,社会就和谐了,管理就会少了很多麻烦。

  5、树立旅游思维有利于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不单是游山玩水,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比如要有通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要有科学合理的厕所布局和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要有实用方便的资讯信息服务,要有丰富独特的商业街区等等。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旅游的必修课,是增强游客舒适度,提升游客美誉度的重要支撑。其实很多设施是为游客而建,大多时间是为我们所用,这就是主客共享概念。

  怎样树立旅游思维?

  1、有景区的乡镇围绕景区抓旅游。一是用景区带动旅游发展,旅游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景点支撑,否则会让游客觉得没有旅游目的地,内容空洞。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经营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宣传营销,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形成辐射效应。二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形成景区差异化发展。用景区带动发展并不是狭隘的只发展景区,不能只埋头苦干,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放眼灵宝,放眼周边,树立大局意识,全盘意识,明确景区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不能在灵宝范围内形成窝里斗,形成内耗,成为同质化竞争,因此地方领导要把握好方向,注重景区特色化发展。三是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有旅游景区的乡镇要仔细研究旅游业的特点,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景区更有吸引力,一方面能吸引本地的游客,另一方面更要吸引周边的游客,下功夫将周边景区的游客想法设法导流过来,产生最大效益。

  2、没有景区的乡镇洞开思路抓旅游。结合各自乡镇特点,以打造最美乡村为方向,集中力量打磨点轴空间,即“一个旅游通道轴,一个美丽乡村点”,发展乡村旅游。在美丽乡村空间的开发上,注重借助政策合力,整合统筹上级政策资金,集中发力,打造亮点,形成吸引。开发思路上,可以树立无景点旅游的理念,就是“在月亮缺席的情况下,打造最美星空”,建造微景观,营造小创意,制造小感动,通过细腻的手法,独到的匠心,营造出虽没有核心吸引但却处处迷人动人的场景。

  举个台湾的案例,都说大陆是大山大水,台湾是好山好水,台湾除了日月潭、台北故宫、阿里山等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景点,但又似乎处处都是景点,各处的农场、各样的博物馆、各色的夜市,都是十分精致和别致,看过让人回味。那里的农场茶园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乡村旅游,进入农场里面,卫生非常好,环境非常好,生产的食材绿色、无污染,在此游览、就餐、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其实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精髓。

  没有景区不是不能发展旅游,通过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其他产业发展品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以此来吸引游客休闲体验也是一条创富之路。

  市直单位应加强景观意识。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将由单一景区建设向目的地综合建设转变,由单个部门行为向全局统筹推进转变。市直单位在规划建设或安排项目时,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植入一些旅游景观,以利于全市城市发展品质的提升。

  比如说要建一座桥,功能上说只要满足过车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在规划时间可以加点装饰、弄些造型,建成后就可能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就可能成为一个景观;再比如说修路,在路两侧规划种植一些景观植物,比如说杏树、桃树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路一风景”、“一路一色彩”的特色旅游景观大道,一年四季路上都是景观。还有城区管理方面,可以用景区理念管理城区,进行大VI设计,路灯风格、城市色调、公共厕所、门头店招等要规范,做到有设计,有温度。建筑设计更是聚焦重点,主要路口的建筑都要有特点,有美感,建筑外立面也要把控,不能无序杂乱,眼花缭乱。城市改造更要导入旅游思维,很多城市的街区改造后都成了这个城市的会客厅,广州的永庆坊、上海的田子坊还有上海的新天地等,这些地方都成了客人造访的打卡之地。

  旅游思维同样可以激发创意灵感,指导城市装扮,创意漫画、创意窨井盖、创意斑马线等,增加城市情趣,提升城市的品质,让城市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样整个城市都成为了一个景区,而且还需要细细品味,这就是“城市即景区”的城市旅游理念。城市是景区,乡村是景区,公路是景点,桥梁是景点,全域旅游呼之欲出,跃然眼前。

  其实现在的景区已不单是旅游产品,更是一个生活空间。

  这个生活空间其实不仅为游客服务,更多时间是为我们自己所用。

标 签:     

相关新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8 中国质量万里行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