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河北邯郸经济开发区被指变相搞房产开发

2013-05-31 14:20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邯郸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8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属的省级开发区,开发的初衷是以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基地,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和研发基地,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记者在河北邯郸经济开发区采访时发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区产业集群仍无踪影,南部建起来的是大面积高档住宅,中部是大量的豪华办公楼、豪华酒店,北部是工业区和大片撂荒的耕地,园区内真正能够算得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少之又少。而开发区内还有另外一景观,就是当地村民私搭乱建严重,圈地建房等待拆迁补偿成了这一带村民的营生,这些“违建”该何去何从,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违建”强拆辛酸无限

    开发区是国家扶持工业建设、高新技术开发的特惠地区,本意是为了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拉动产业发展潜力,而近年来“开发区”这个字眼屡见报端,农民土地被抢占、房屋被强拆等,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了政策的扶持,本该大有前景的开发区建设,因何陷入矛盾日益激化,开发管理难的怪圈之中?

    河北邯郸开发区发展建设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洗礼后,开发区耸立着高档住宅、政府办公大楼、星级酒店。房地产项目不断进驻,促使周边地价飙升,也使住在这里的农民寻觅着“开发区”的实惠。按照惯例,拆迁时只要地面有房屋,当地政府就会对房屋进行赔偿,在自家耕地建房等待政府拆迁成了许多村民的不二选择。村民告诉记者,“工资每天结算一次,农民工数量多多益善,有时一座民房两三天就可以竣工。”邯郸经济开发区自2002年起步建设,十年间这样的“施工”场面已经屡见不鲜,“违建”的拆与留也随之成为开发的一个难题。“拆”可能会引起大的不稳定因素,“留”可能会助长这种私搭乱建的盛行,拆与留不仅涉及地方政府和群众利益的均衡,还考量着当地政府的施政智慧。

    2002年,河北省邯郸市经济开发区起步时只有四个行政村,经过十年的建设,陆续有十八个村划入了邯郸市经济开发区,违章建筑在每个村庄都不同程度存在,爆台寺村是邯郸市经济开发区起步时最早划入的四个行政村之一。

    2013年3月21日,邯郸经济开发区动用警力和大型挖掘机对爆台村的2012年春季以后建设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事发当天,爆台寺村人人自危,拆迁前几天许多村民的家中收到了邯开发区分局东区国土资源所下发的限期拆除通知书,限三日内拆除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并恢复土地原状,逾期不自行拆除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予以强制拆除。

    5月13日,记者深入当地进行了采访。知情村民告诉记者拆迁当日上午8点多钟,村民卢毅家去年新建的一处民宅被拆除,紧接着村民汲庆奎、李明铁、任凤龙的房屋被推倒。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李明铁的爱人拦住了挖掘机,要求拆除被村民质疑为村支部书记李少洋非法建设的一处厂房,厂房所占土地是村民汲化堂的耕地上。厂房被推后,拆迁人员进行大面积拆迁,当天村内有43处民房被拆除。在此之前,1月5日,邯郸市经济开发区曾对该村进行过一次拆迁,当时村内共有十几户民房被拆。

    3月21日这次拆迁中,王建国也是收到通知书的村民之一。拆迁当天王建国一家坐立不安,老两口也把女儿从婆家叫了回来。中午时分,门口响起了机械轰鸣声,一家人迅速前往隔壁小院,但是还是晚了一步,小院被特警包围,一家人被警察架着无法行动,只用了4分钟的时间整个西院夷为平地。房屋内当时有七位农民工租住,被子、电饭锅、燃气罐被砸在了下面。“当时如果煤气罐发生了爆炸,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王建国气愤地说。

    王建国的两处住宅建于2009年,当时石武高铁修建占用了王建国原有的住宅,由于村内耕地大量被征用,爆台寺村委会在王建国自家的耕地上安排了宅基地一份,村委会当时出具的证明显示,地点在村东北马路往南第二排、东邻是一郭姓村民,西侧没有标明具体位置,证明还标注“地上附筑物村委会不予补偿”。

    随后,在村委会的默许下,王建国在自家耕地上建了东西两处住宅,东侧的小二楼用来自住,西院每年8000元的租金出租给了一家废品回收站。

    “两处住宅紧邻石武高铁,高铁建好后,便道路基较高,下雨时经常往室内灌水,这才从亲戚朋友处借钱去年又加盖了一层。”王建国已经50多岁,由于糖尿病引发视网膜脱落,眼底出血,曾在邢台眼科医院做过四次手术,如今视力模糊,已经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三年前唯一的儿子因为脑血管出血去世,两个姑娘已经出嫁,儿子去世后儿媳妇也另嫁他人,如今老两口带着儿子留下的一对孤儿生活,房租收入占到了这个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违建”源头何在?

    私搭乱建谁之过?村民将矛头指向了村干部。

    这次拆迁中村民汲庆丰有一处宅基地被拆除,小汲觉得十分委屈。去年,村支部书记李少洋找到汲的父亲,要求从他家的耕地留一条路供另外一户村民使用,汲找到村支部书记以出借土地为条件,希望能在自家耕地建房。汲庆丰告诉记者,李少洋同意自己在耕地建房后,汲为邻居留了一条五米宽的道路,去年春天,汲向亲戚借钱建起了房屋,这次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被拆除。

    私搭乱建并非仅在村民中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和村干部带头私塔乱建更是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地买卖土地和“租地建房”的现象相当普遍,汉霸庄村有一块占地一亩的豪宅。爆台寺村村民向记者反映,目前爆台寺村支部书记李少洋的儿子和儿媳居住在那里,那里是李少洋儿子的婚房,他本人也会经常出入这里。记者多次来到邯郸市经济开发区就此事进行求证,但均被保安拦到了门口。

    2007年9月,村民石玉贵租用了爆台寺村梦家洼10间门脸房和14.9亩耕地,按照双方签定的协议,每间房屋的租金是400元,每亩土地的租金是3500元,当时该地块已经是政府的储备地,2008年石玉贵伙同他人在地面上建起了厂房、门市、内部工房等,石等人将房屋建好后分别租赁给石材加工厂、汽修厂、饭店和两家建筑租赁站使用,拆迁时地面有建筑物1600平方米,五家企业均在经营状态。

    拆迁前,石玉贵曾到邯郸市经济开发区财务进行查询,财务人员给出的答复是赔偿300多万,但最终村委会只赔付了73万元。由于村委会拒绝提供评估报告,村内财务不公开,土地征收时究竟赔了多少钱,石玉贵自己也不是很清楚,2011年,房屋被拆迁后,他就四处反映问题,但最终也未得到任何答复。

    地方政府和村民利益难以均衡,也是造成私搭乱建的诱因之一。

    邯郸市经济开发区没有成立时,爆台寺村有耕地3600亩,如今村内只剩下1000亩左右的耕地,最初征地时每亩补偿仅有36000元,最近两年才将补偿款调整到48000元。“这里地处邯郸市经济开发区和邯郸县的交界处,邯郸县每亩耕地的补偿标准高达十万元,补偿标准高出开发区一半还要多,耕地上建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位被拆迁的村民说。

    园区为何“变脸”?

    邯郸市经济开发区宣传资料显示,邯郸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8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以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基地为目标,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和研发基地,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邯郸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先进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村民告诉记者,2002年邯郸市经济开发区成立时,当地已经有企业入驻,从2002年开始建设,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在邯郸市经济开发区记者注意到,邯郸市政府、邯郸市经济开发区、邯郸市工商局、邯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邯郸市建设局等单位建设的办公楼豪华气派,金都、新梅林、宝岛等星级宾馆门庭若市,鑫域国际、枫丹白露、东方万博园、万浩风景、现代奥城等各类高档住宅小区更是被当地人誉为“邯郸的富人区”,散步的行人、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和一家家大中小型餐饮饭店,把这里和都市生活拉近了一步,很难想象这样的情景和经济开发区有着怎样的联系。

    站在邯郸东站的站台上向周围望去,邯郸市经济开发区尽收眼底,南部是大面积的高档住宅,中部是大量的豪华办公楼、豪华酒店,北部是工业区和大片撂荒的耕地,园区内真正能够算得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少之又少。

    记者注意到,邯郸市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主要包括新材料、制造业和白色家电三大产业。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中船重工和汉光在开发区算得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制造业方面重要集中了新兴新能源、西瓦科公司、宏远液压公司、718所、丰华重工等项目;在白色家电产业主要有美的邯郸生产基地。除了上述规模企业外,园区内有些项目正在建设,有些耕地用围墙圈了起来待建,耕地荒芜在那里。记者还发现,园区内这些企业的厂区内甚少有运输货物的车辆出入,整个工业区冷冷清清。

    从1979年,中央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创办蛇口工业园区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开发区在我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经过几次全国性的清理整顿,目前全国仍保有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2000多个。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新兴经济体系中最集中、最活跃的一个。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省市级的开发区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开发区确实仍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一个城市拥有不止一个开发区的现象十分普遍,仅邯郸市辖区内就有一二十家各类工业园区,部分县市甚至有两家工业园区。这些开发区在经过了粗放经营的初期阶段后,都面临着与相邻城市、同类开发区和同城开发区的竞争压力。

    房产项目在经济开发区落户并非邯郸市首创。城市建设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怪象。

    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类开发区房地产项目过多的主要原因是,招商时没能大量引进高科技和新技术企业,而赚钱快、利润高、风险小的房地产项目却一拥而进。园区出现“变脸”的局面主要是管理问题,如果抬高项目入驻的门槛,就不会出现如今的变味。(记者 王利光)
 

标 签: 河北邯郸    经济开发区    变相房产开发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3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