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安全气囊问题频发涉及多家知名车企

2015-02-09 14:04:00    中国质量万里行    记者 刘回春    点击:

  “2014年12月22日,在高速公路因雾发生追尾,新车刚买不到3个月,车左侧几乎全部撞坏,左侧车头撞没了,防撞钢梁露出变形,安全气囊却没有弹出。”烟台的赵先生向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称。

  随着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交通事故频发,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减小由于巨大的惯性所造成的对驾乘人员的伤害,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当今,安全气囊已经不是高档轿车的专利,成为中档轿车甚至经济型轿车的标配,汽车企业把气囊当作卖点大肆宣传。

  由于对安全气囊保护作用过分宣传及安全气囊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投诉维权频发。

  投诉涉及车型广泛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调查统计发现,类似烟台车主赵先生的遭遇其实并不少见,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投诉资料,2014年关于汽车安全气囊专项投诉中,问题较为严重的34条投诉,即涉及15个厂家的30种车型。

  其中包括丰田、凯迪拉克这样的进口车,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合资品牌,还有不少国产品牌。车型包括,凯迪拉克、广汽丰田逸致、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奥迪、别克君威、别克新凯越、帕萨特、伊兰特、东风风行景逸、东风悦达起亚、东风风神、标致307、奇瑞瑞虎、长安CS35、长城哈弗H6等。

\

  投诉问题表现为三个方面:

  1、汽车发生严重碰撞后安全气囊不能正常打开,造成人员伤亡,厂家认为安全气囊爆开需要看撞击的力度及角度,如果没有撞到气囊感应模块,即使事故再严重,安全气囊不弹出也是正常的,结果与车主产生纠纷;2、汽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安全气囊出现问题,厂家推诿,不能及时排除故障;3、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安全气囊无故炸开,造成车主惊吓及损失,厂家推诿扯皮,拒绝承担责任。

  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隐形装置,设置在车内正副驾驶位、车内前排、后排和车顶三个方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RS字样,旨在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或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当汽车不出事故时,汽车安全气囊有无或者数量的多少对汽车性能并无任何影响,而一旦发生严重碰撞事故,汽车安全气囊如果不能正常打开,出现的问题往往就会成为大问题,造成人员伤亡。

  其实,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以下列举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2014年12月收到的投诉三例。

  云南杨先生,2014年4月12日驾 驶一辆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2013款1.6L AT逸杰版轿车,在外出旅游途中与一辆大货车追尾,车辆正面撞击损毁严重,后经鉴定已经达到报废标准。但是汽车前排两个安全气囊均未弹出,导致驾驶员和副驾人员受伤。杨先生与厂家及经销商多次协商,“均说向上边反应后答复,至今未果。”

  威远县的温先生2012年11月购买了一台长安CS35汽车,2014年5月13日在云南彝良不慎翻下200多米的悬崖,因安全气囊没有打开,造成双腿骨折、肋骨骨折,全身多处受伤。“200多米高度坠下,安全气囊都没有打开,纯属设计缺陷,气囊根本起不了安全作用。”温先生认为。

  而汽车厂家含糊其辞的态度,更让温先生无法接受。

  邯郸张先生的一汽大众速腾轿车,事故后安全气囊没有打开,驾驶员死亡。

  高田再将安全气囊推向风口浪尖

2014年12月,本田汽车公司宣布,将扩大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因为高田公司安全气囊缺陷而需要召回的车辆数量。2008年以来,高田公司生产的这种可能在启动时产生致命金属碎片的安全气囊已经导致本田公司在美国市场召回近700万辆车。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考虑施压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FCA美国、宝马、本田和马自达等车企,让这些公司扩大在美召回高田气囊车辆,可能再涉及500万辆车。之后菲亚特克莱斯勒宣布将在全球各市场总计召回330多万辆老款车,宝马也在美国召回14万辆3系,成为最新两起高田气囊召回案。

  从盖世汽车网的资料看,“高田气囊门”已经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召回。从召回汽车数量看,该召回已经远超过2014年之前召回排行榜领先的“丰田踏板门”等,只有今年通用汽车的“点火开关门”可以相比。

  资料显示,高田和丰田合成是日系车的首选,高田隶属于丰田集团,但丰田并非最大客户。高田收购德国的Petri,进入宝马的供应链,同时也是福特和克莱斯勒的主要供应商。

  高田公布的有使用安全隐患的汽车品牌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宝马、日产、三菱、斯巴鲁、奔驰、奥迪、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

  在中国地区,仅日产、本田、马自达、宝马和丰田等宣布召回采用高田问题气囊的车型,多数品牌均未发布任何召回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就高田气囊问题发布风险示警通告,并将持续关注后续调查情况,根据技术调查依法采取进一步措施。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车主,汽车出现事故后安全气囊虽然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却“不打保票”,保障驾乘人员安全行驶才最靠谱。

相关新闻:

下一篇:乐视屏幕碎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