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免费打印手机照片 警惕“有毒”二维码

2017-08-16 16:21:06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雷玄    点击:

  随着二维码被广泛地应用到服务、支付等各个领域,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见码即扫”“见码即购”的时代。然而,在方便了消费生活的同时,由于诸多“毒”二维码的存在,二维码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

  五十多岁的徐女士陪着女儿逛街,在王府井百货的一楼扶梯的拐角处,徐女士看到了“手机照片免费打印机”,她用手机扫描机器上张贴的二维码,随即按照要求关注了一个名为“北京生活”的公众账号,点击一个链接发送了手机照片,并在机器上免费打印出来。这种“立等可取”的时髦和方便也让不少年轻人叫好,在徐女士高兴之余,女儿表示担忧其中暗藏商家恶意营销、隐私泄露的风险。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虑,国内已有多地发生了用户扫码打印照片后隐私被泄露甚至被盗号的现象。

  只需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就可以免费打印照片,这项活动出现之初,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由于这些照片免费打印机,大多摆放在人流量密集的场所,尤其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打印机刚好在商场的休息区,打发一下时间,况且打印出来的照片质量也不错,感觉很有意思。”90后肖女士不止一次进行扫码免费打印。她告诉记者,只需打开微信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关注该公众号,把手机中的照片发至公众号平台,再输入打印机上的打印码,就可以免费打印照片。“我下载了一些明星的照片在手机相册里,逛街逛到这儿了,有时间就集中打印一次,”肖女士是国内某男明星的粉丝,打印了一大摞都是该明星的照片,“打印完照片后,我一般取消对公众号的关注,不过感兴趣的公众号还是会留下来。”

  “这个机器放这里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一开始每天来打印照片的消费者特别多。相纸都是几大摞几大摞被放置在这里。”正要摆放照片免费打印机相纸的工作人员介绍。当被问及摆放机器的盈利方式时,该工作人员直言:“免费打印照片就是个噱头,就是为了增加微信公众号粉丝。目前,一个粉丝只能打印一张照片,一个月就能增加3000左右的粉丝量。”

  记者了解到,不仅商场的限制区域,在一些餐厅也会购置照片免费打印机,供消费者打发等待时间。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扫码关注的公众号也不是相邻的商家,而是专门的商业公众号。“通过扫码打印机在相关店面的精准投放,可以吸收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客户,目前企业旗下的数个公众号合计粉丝量已颇为可观,公众号向消费者推送图文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了此类扫码打印机运营企业的盈利模式,关键是吸粉运营公号以吸引广告商投资。

 \ 

  从法律上讲,消费者扫码免费打印照片如果遭遇隐私泄露,打印设备提供者和商家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违反了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但在司法实务中,虽然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告管理、互联网管理规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维权,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消费者通过微信传送过来的照片,会一直存在我们的电脑后台,需要定期清理掉,并且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不能将照片对外传播,所以不会发生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进行照片免费打印机的维护人员说。但正如其所说,虽然有明确的严格要求,但由于没有相关制约措施,只能靠后台工作人员的自觉自律来约束行为,的确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有媒体报道过,有的商家故意提供虚假链接或在机器上再人为覆盖一层二维码,扫描了这些二维码,就会进入广告平台;有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在程序上做了“手脚”,如果扫了码,就会被强行安装“流氓软件”,不断弹窗推送广告,甚至自动进入广告链接。

  恶意营销只是最轻的,更严重的是个人隐私被泄露和遭受财产损害。有些公众号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用户的信息,将真实信息与个人照片比对后,就有可能全面掌握用户敏感隐私信息。二维码作为网页的链接路径和程序的下载接口,一旦通过扫描二维码链接进不法分子提供的木马病毒程序,消费者在手机上操作绑定的银行卡时,账号密码会被一览无余,银行卡内的钱款有被盗刷的风险。

  就拿目前国内多个城市风靡的共享单车来说,在实际的消费生活中,不难发现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有了问题:有的是在“扫码骑走”之外多贴上了其他二维码,有的是在原来二维码上粘贴了新的二维码,扫一扫后竟然出现转账的界面。

  多地警方证实,这也是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制造的新骗局。

  一面是二维码生成不存在门槛,谁都可以通过相关软件随意制作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包含什么内容无规则可依;一面司法实务中对违法二维码链接行为的监管和惩处难度较大。二维码乱象频出,几乎让人谈“码”色变。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大量运用的是国外的二维码技术,其开放式的市场应用模式导致了各种安全问题频发且难以有效监控。

  随着二维码应用日益普遍,其安全性理应得到重视,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并推广符合国内市场环境的二维码技术标准。一方面需要消费者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急需政府部门加强二维码监管,规范应用标准,提高安全门槛,肃清二维码乱象。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二维码监管办法,并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实施违法犯罪、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净化二维码领域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标 签:     

相关新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