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有毒报告多重标准争议 不安全归因种植分散

  “茶叶有毒报告”又是标准之争?

  4月25日,绿色和平组织(下简称“绿色和平”) 发布了2012年“立顿”茶叶农药调查报告,报告中主要写明:绿色和平于2012年3月对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牌袋泡茶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人员在北京的两家超市随机购买了 “立顿”牌的绿茶、茉莉花茶、铁观音和红茶作为四份样本,送往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农药残留;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均含有至少九种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农药残留多达13种。与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比对来看,上述四份样品检测出七种尚未被欧盟批准使用的农药残留;四份样本都至少有一种农药残留超过欧盟农药残留标准的最大限量。此外,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检测出已被国家禁止使用在茶叶上的农药以及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毒的农药,和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可能损害遗传基因的农药。

  绿色和平认为,如立顿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存在内外有别、执行双重标准的嫌疑。“‘立顿’的市场遍布全球,它很清楚,这样的茶叶若是在欧洲,肯定是不允许出售的。也就是说,‘立顿’正在将这些达不到欧盟要求的产品卖给无数不知情的中国消费者。”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说。

  多重标准争议

  对于绿色和平的这份报告,立顿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说法。而此时的立顿并不是孤立的,站在它一方的还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众多中国茶叶企业。连续两份报告的发出,其中集中的焦点有二:第一、“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第二、“欧盟标准”和“国家标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最早解释说:“‘绿色和平’报告最大的问题是概念混淆。‘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不同的概念,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有危害。这样轻易地发布,会对消费者和市场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则对媒体表示,在绿色和平的第一份报告中,张一元茉莉云峰茶被检测出含有吡虫啉农药残留0.07mg/kg,而国家行业标准为0.5mg/kg。“这份报告把0.07mg/kg列出,是想告诉消费者茶叶中有农药残留。但事实上,这个农药残留量甚至不到国家标准的1/7。”

  而联合利华在给媒体统一回应中也首先点明:“联合利华中国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

  争议首先在于“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目前中国和欧盟虽下令禁用灭多威、三氯杀螨醇以及硫丹等,但并未规定不得在茶叶中检出,而是对其规定了最大残留量,比如,欧盟的最高限量标准分别为01.mg/kg,20mg/kg和30mg/kg。而中国卫生部标准规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为3mg/kg。

  有专家向媒体解释,茶叶中含有被禁用的残留农药也许并不完全代表茶农使用了禁用农药。

  但王婧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尽管施洒到茶叶上的农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大量减少,但我们两次抽检的茶叶产品中只有一个样品的农药残留是一种,其他均能检测出多种农药残留。可见茶叶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之大。而根据绿色和平检测种类和含量,并非自然遗留,而是人为使用。我们在调查中也的确发现有农户仍在使用违禁农药的情况。”

  其次是标准不统一。立顿等茶叶企业始终回应的焦点就在于“我们的茶叶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立顿并没有说谎。以立顿花茶被检测出的农药灭多威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86号公告》规定是违禁农药,但在卫生部颁布的标准中规定最大残留限量为3mg/kg,而欧盟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仅为0.1mg/kg。

  这里面农业部和卫生部的规定产生了矛盾和争议:农业部表明灭多威是违禁农药,但卫生部规定了较宽松的农药残留标准。

  “绿色和平的报告是无视国家标准,对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联合利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进行经营。在每个国家联合利华都必须按照当地的标准。不能说我在中国用欧盟的标准,在美国用加拿大的标准。”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表示。

  据公开资料显示,茶叶残留农药标准最具参考价值的主要有欧盟标准、日本标准和联合国(微博)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各国制定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也多为只标明最大限量,而不是禁止检出。例如对灭多威等禁用农药的规定,中国和欧盟并未规定不得在茶叶中检出,而是标明最大限量。而且在标准问题上,各国也不统一。在欧盟,因其不宜产茶,茶叶全靠进口供应,其标准最严苛;在日本,作为2009年世界第八大产茶国,其标准相对宽松;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产茶国和茶叶出口国,标准更为放松。

  农业部网站,“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公告2011年第2号” 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1第2号,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6130—2010),自2011年4月1日起实施。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朱仲海向媒体解释,欧洲不产茶且欧盟的农残标准中有大部分标准没有进行风险评估,而是采用“检出限”作为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表示,农药残留标准是各个国家在安全前提下根据产业现状和国情制订的。我国对茶叶农残的限量标准有27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盟大幅度调整茶叶进口的农药残留标准,检测的农药品种原先只有7种,截至目前已增至约400种。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

  不安全归因种植分散

  绿色和平表示,通过该组织先后对包括立顿在内的十个国内外知名茶叶品牌的产品进行的抽检结果可以看出:茶叶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是中国茶叶产业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茶树的树种多都喜阴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生长期需较高湿度。而这种环境恰恰最适宜各种昆虫和虫生真菌生存。即使绿茶这样产量最大的茶类,一棵茶树在有虫吃嫩芽、线虫吃根的情况下,能够采摘的嫩芽、嫩叶也十分有限。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资料显示,全国有机茶产量仅占茶叶总产量的1%以上。即除了被认证为有机茶园的茶树种植过程中不允许喷农药外,其他的一般情况下都喷农药。

  王婧介绍,防治病虫害是中国茶叶种植过程使用农药的主要原因。而病虫害防治是有多种方法的,如农业部推动的绿色防护,综合防治等。可以通过物理、生物等多种方法来综合防治,而不是仅仅使用农药这种化学方式。但目前,之所以在我国的茶叶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问题在于我们国家的茶叶生产,很多都是小规模的分散茶农。一旦病虫害出现,这些茶农可能去买非法农药。这是最简单、也是唯一的方法。这些茶农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没有资源去获得其他替代的解决方式。

  绿色和平建议,政府应该通过知识和资源,给农民介绍更多的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企业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只拿几个抽检的样品就避开责任,而应该延伸到供应链底端的种植环节,建立农药的使用管控机制,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曾锡文告诉记者,联合利华正在为可持续农业和降低农药使用方面开展工作。其正在推行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取得成果。联合利华于2010年宣布:到2015年,立顿的茶叶原料将采购自经过国际组织“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茶园;到2020年,所有联合利华的茶叶原料都将采购自经过“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茶园。“雨林联盟”认证中已包含了农药使用方面的严格标准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相关组文:

  理性看待茶叶农残标准

  茶叶标准低于欧盟并不代表落后

  资料:美国、欧盟、日本对农药残留物的监管办法

  喝茶还安全吗? “毒茶”疑案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邮政EMS被指快件抵达收件地2天仍不投递
  2. 2星巴克用虫当着色剂引抗议 胭脂虫红靠进口价
  3. 3思念猪肉包煎饺抽复检均不合格 声明称深表歉
  4. 4国家质检总局:生产蜜饯严重违法一律挂牌整治
  5. 5报道称11种问题胶囊曾经在上海销售
  6. 6潜伏四个月 挖开通信工程转包内幕
  7. 7山西一化肥厂涉嫌标识造假 朱时茂惨“被代言
  8. 8药监局被曝遭企业公关 不合格产品突变合格
  9. 9深圳一机场打火机快递费150元
  10. 10好孩子餐椅侧翻至孩子摔骨折 消费者索赔无结
  1. 1潜伏四个月 挖开通信工程转包内幕
  2. 2联想召回12338台缺陷电脑
  3. 3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卷入致癌风波
  4. 4辽宁凤城供暖不达标 市民寒冷中苦熬迎春节
  5. 5愚人节娱乐大众 "龅牙哥""茫
  6. 6山西一化肥厂涉嫌标识造假 朱时茂惨“被代言
  7. 7上海工商曝江中牌儿童健胃消食片虚假广告案例
  8. 8一次性纸杯存隐忧:专家称长期使用会危害身体
  9. 9多地出现私倒不合格胶囊现象 毒胶囊销毁须紧
  10. 10深圳一机场打火机快递费150元
  1. 14月投诉报告:网购支付问题多
  2. 2东方航空投诉多 行李赔偿难获满意
  3. 3大自然地板遭投诉 公司拖而不决
  4. 4中国联通私自屏蔽用户合法网络终端
  5. 5众泰新车问题多 维修质量难保证
  6. 6珠宝三包规定缺失 瑕疵产品难退货
  7. 7一号店涉嫌虚假宣传 违反合同
  8. 8家纺业的电子商务“暗战”
  9. 9中国质量万里行315十大投诉热点
  10. 10淘宝被指设置门槛保护售假行为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2 京ICP备12004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