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杨全敏:认清关键指标 提炼最佳管理实践

2018-01-30 14:34:56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雷玄    点击:

  杨全敏参与过多次全国质量奖,以及各省市的质量奖的评定,首次参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他认为企业评奖的过程,就是不断挖掘出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但评审北京的企业“压力很大”。

  企业质量高挑选得很痛苦以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为依托,从国家层面去奖励企业先进的管理和理念,对质量方面取得成就的企业进行表彰,这是国际方面通用的做法。

  这一做法的核心,就是通过质量奖的评审带动各行各业,特别是对传统领域的引导。

  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选有几个特色,杨全敏使用了几个关键词进行总结:参评企业多,主要体现在数量方面;涉及领域广,主要是行业方面,医院参与质量奖的申报,在中国首创;企业质量高,都是行业内顶尖的企业。

  以上这些杨全敏能感受到的亮点,让他和专家组成员觉得,评审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的压力很大。

 \ 

  “以前在各省市的材料评审阶段,材料的等级很容易划分出来,评审过程中很容易区分。”而这次的评审中,企业的成熟度都比较高,材料评审阶段,500分以上的企业有很多,但又不能每家企业都入选现场评审。“评审过程中,挑选得很痛苦,这是评审员的感受”,不是简单的一眼能看出来,需要进行一一排序。

  杨全敏带领的专家组评审了四个食品企业,三家医院,一家军工企业。“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老字号王致和,为国人自豪的首航,引以为豪的服务业。”他回忆,从材料评审阶段开始,评审专家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现场评审也是这样,这个有亮点,那个也有亮点,很难抉择。

  事业单位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杨全敏说,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给评审专家们的任务就是,客观公正的评审出好企业,传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评奖过程中,除了引入一些关键性指标,在一些特殊行业,医院、公益事业、检测中心、服务单位等参评过程中,需要让其转变一种理念,去实现公益服务的效应。

 \ 

  在评审过程中,杨全敏发现,做环保监测的事业单位也参与了奖项的评选,“这些企业如何评审,本身优势很突出,靠财政拨款。从国家层面来说,就是‘如何将钱用在刀刃上’”,发挥效率;企业自身意识还不强,一旦面临事业单位改制,需要意识到出路。”

  在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总能发现技术的强大和优势,但是专家组一定强调的是,如果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对社会的反哺,由输血变成自我造血。

  这次现场评审过程中,杨全敏去了首航,之前他也去过不少军工企业。他认为,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基础设施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技术、人员水平等都很强,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这一点在国外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他不断提出“如何利用现有优势,实现‘军民融合’”。

  他认为,这类企业的共同面临的问题是,除了技术不断创新以外,如何让整个组织实现可持续发现,如何进行良性循环,如何拥有“自我造血功能”。

  某军工企业的现场评审中,杨全敏曾问某军工企业的老总,“你有竞争对手吗?他们说,前几年不明显,最近几年已经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评审之后,引入了新的管理模式,企业也开始反思这一点:面临的转型,如何保证自我发展,并持续成功。

  在整个现场评审过程中,企业的“一把手”感受比较深,“我们一直站在我们自己的领域想问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深化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的重点。”

  质量管理理论如何提炼和反哺虽然有些行业比较陌生,没有参与过评审,但杨全敏认为,管理是相通的。每个企业都在形成自身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杨全敏说,这么多年以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什么?中国从国家层面或者说系统层面,都缺乏一种从管理实践上升为管理理论的提炼和处理。管理需要方法。如果没有方法,这种经验无法传承下去。

  原来中国的企业最大特点是“拿来主义”,学国外,拿日本、德国,业内流行一句话,“今天你们导入了什么,你看我们导入了什么”。如果能够使中国的企业能持续成功、有序经营、基业长青,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

  医院的评审过程中,几家医院各有特色,杨全敏专家评审团通过搜索发现,医院的安全、效率、能力三个方面25个指标,在国外医院是以此作为标准进行专项财政拨款的标准,我国2014年医院系统已经引入了这一体系。在资料评审的阶段,专家评审团通过系统查阅,大数据搜索,结合排名中的具体定位,将医院承担的教学课题、培养次数等指标,获奖专利、标准制定等科研成果的输出等几个关键指标进行再次排序。

  之后,杨全敏以此寻找医院管理中的特色,进行深度挖掘。资料评审完毕,杨全敏谈到评审中数据的应用过程,“医管局的专家听到了排名后发现,与他们的排名一致。这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个印证,成为了一种因果的导向关系。”

  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很多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杨全敏在首航进行现场评审时,“航天双归零”,是在企业申报首届中国质量奖之后总结的一种质量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出来以后,先上升为国标,2015年国际标准,这就是成为了国际上认可的高风险复杂系统的一种管理模式和方法,这就是来源于实践。

  实践反哺理论。对服务行业来说,评审最大的特点是,服务的标准化、一致性。杨全敏评审一家做会议的公司,最大关注点就时服务的标准化,他们反复追问,试图让企业意识到标准化。之后,企业认为,在服务的标准化方面,将会做出战略,形成企标后,推向国标。

  另一方面,评审组成员,来源于企业、学校教授等不同的领域的质量专家、管理专家。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理论层次很高的校园里的专家老师们,走进企业后,发现跟书本上的管理理论差别很大。但这两者结合的优势,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评审。

  杨全敏也将参与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的主观感受,概括为“三个认真”。组织认真:参与企业多,说明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的品牌已经树立,具有示范效应,过程的规范性,获奖企业的标杆作用;企业认真:现场评审过程中,企业的中高层都能到场,便于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多交流多探讨;专家认真:整个评审过程持续几周进行探讨,压力也非常大。

  “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的组织得好,企业规模广,质量高。”杨全敏说,作为专家组成员,在现场管理的阶段,特别不希望扫盲,希望多与企业交流沟通,这个过程中,挖掘出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这个评审过程中,专家们能学到很多,教学相长,共同推动中国质量事业的提升。”

标 签: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8 中国质量万里行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