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2017上半年朋友圈5大谣言

2017-08-16 11:54:00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李颖    点击:

  2017已过去多一半,期间关于消费的“谣言”曾时常出现,而且还多了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就是用视频来传谣。本期,我们就来看看这半年多来朋友圈里的5大谣言吧!

  Top1: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谣言类别:失实报道欺骗指数:★★★★★危害指数:★★★★谣言内容: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松面包上的肉松视频在网上流传,拍摄者来自不同地区,但内容基本一致:买来肉松面包或糕点后,将上面的肉松泡入水中,肉松在水中变成白色絮状物体,拍摄者声称这些肉松其实是棉花做的,并以白色絮状物可用打火机点燃作为证明。

\

  真相:国家食药监局的官方微信平台“中国食事药闻”对“肉松饼包棉花”这类视频进行了辟谣:

  肉松和棉花二者成分不同,口感也存在很大差异,用棉花冒充肉松几乎不可能。

  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被识破。

  相关专家还指出,视频中所使用的“火烧”鉴别法看似科学,其实也不靠谱。食物可以被点燃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其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肯定能够被点燃,跟头发可以被点燃是一个道理,而且还会有一种焦糊味。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虽然可以点燃,但是不会出现焦糊味。

  这个谣言视频的传播,导致部分网民对食品安全产生质疑和担忧,甚至相关产品被退货、下架,给一些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点评:很多人都喜欢吃面包或蛋糕,这个视频打着关心大家日常生活的名义提醒大家别上当,自己却达到了反效果。有名人说过:

  “偏见源于无知。”其实谣言也一样,希望制作这些视频的人,在发布之前先仔细做好求证,别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就急慌慌地昭告天下,结果搞得人心惶惶。

  Top2:大米是塑料做的谣言类别:失实报道欺骗指数:★★★★危害指数:★★★谣言内容:在2月份以来,微信平台上流传着一段两分钟的视频。

  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真相:“塑料大米”其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谣言了。早在2011年,国内外社交媒体就曾出现过“‘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都指出,所谓“塑料大米”并非被当作食物。只是,近日该则谣言又卷土重来。

  塑料行业人士表示,视频中所用的设备是塑料行业中很常见的塑料造粒机,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

  目前并没有在大米内掺入塑料成份的造假手段,且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塑料颗粒的成本比大米贵,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大米。

  对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方微信账号“中国食事药闻”中也以专题形式对“塑料大米”事件进行了辟谣。

  点评:对这个谣言,大家牢记一句话就足够:塑料比大米贵多了,只有傻帽儿才会用塑料去冒充大米。

  Top3: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谣言类别:失实报道欺骗指数:★★★危害指数:★★★★谣言内容:从今年2月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塑料紫菜”视频。拍摄者一边把紫菜泡开,一边告诉大家这不是紫菜而是塑料。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紫菜是假的,有人还用火机烧焦了手里的紫菜。

  真相:关于“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这种传闻早在2011年就出现过。媒体采访了营养专家、医生、紫菜养殖户,做过多次相关辟谣。

  专家表示,市面的紫菜以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这两类为主,温州以及福建等地所养殖的均是坛紫菜,江苏等地以条斑紫菜为主。而末水紫菜品质略差,口感更韧。不过,即便是末水的坛紫菜,其韧性也远远低于黑色塑料袋。

  塑料袋本身含有浓重的化工材料气味,坚韧且不溶于水,在气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别,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不可能发生混淆。

  而对视频中涉及的紫菜企业,相关安全监督部门也进行了核查,并表示企业产品都符合相应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没有发现含有塑化剂,并没有问题。

  尽管“塑料紫菜”视频刚在网上出现的时候,相关权威部门就进行了辟谣,但视频还是在网络上被不断地转发和扩散。短时间内,谣言冲击波从消费者、超市、经销商、加工厂一路迅速传至养殖户,相关产业链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而后续经过警方调查,制造、传播“塑料紫菜”人员,其真实目的是通过散布谣言实施敲诈勒索,相关涉案人员也已陆续被抓获。

  点评:将紫菜和塑料混淆,是一种低级的常识性错误。而正是这种低级错误、猎奇式的不实内容传播,致使正常经营的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希望大家以后别轻易被这种常识性错误给忽悠了,该吃啥就吃啥,多上网多查证,一般辟谣信息都会及时发布。

  Top4:虾头里面有两条白线,其实是白色寄生虫谣言类别:失实报道欺骗指数:★★★危害指数:★★★谣言内容:一个有关虾感染寄生虫的小视频传得挺火。视频中,一个没露脸的人剪开虾头后,用牙签挑出两条细长的白线,视频制作者声称这是虾的寄生虫,并告诫广大网友以后少吃虾,还号召让大家为了亲戚朋友的健康,动动手指把视频传出去。

  真相:其实,类似谣言几年前就已出现过,这次的视频只不过是谣言的升级版。

  虾头剪开的确会有白线,但这两条白线并不是所谓的寄生虫,而是雄虾的精巢。它们总是1对同时出现,未成熟的精巢无色透明,成熟后为乳白色。不仅对虾有,皮皮虾也有,龙虾也有,而且更为粗壮。虾的生殖腺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完全可以食用。

  视频制作者称这类寄生虫叫肝吸虫,视频里的虾应为南美对虾,实际上,目前尚未在南美对虾里发现过肝吸虫,而且肝吸虫在鱼虾肉里寄生时,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看到,视频里听起来很专业的解释实则是谬论。

  活的鱼虾确实可能含有寄生虫,如肝吸虫、肺吸虫、圆管吸虫等,不过存在感染概率的问题,不可能个个都有寄生虫。且只要选材真相ConsumerWarning消费警示新鲜,做熟食用,完全可以规避风险。

  点评:上半年出来了不少这种小视频内容的谣言,都是和食品相关。谣言乱传播,苦了众吃货,现在谣言被击破,各位吃货们又可以安心、愉快地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食了。

  Top5: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使用要付款谣言类别:失实报道欺骗指数:★★★★★危害指数:★★★真相:谣言中举例的这些表情,其实统称为表情符号,俗称"Emoji”,词义来自日语中的绘文字(えもじ)。最初的“Emoji”表情确实是由日本人发明的:是由一个叫栗田穰崇的日本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发明。但它早已被纳入国际非营利机构——统一码联盟(UnicodeConsortium)中,统一负责维护和管理。

  获得Unicode数据文件和软件的副本以处理数据文件或软件是免费和无限制的——也就是说,表情符号并无收费一说,微信的系统表情符号同样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转发这些表情符号就会有人能分钱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点评:真想不到这些我们每天都用到的表情有一天也会中了谣言的标……请大家放心使用吧。

标 签:     

相关新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