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山东临朐移民款发放存争议 村民反映多人被抓

2009-01-05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王黎明 李凡    点击:

 

\

这就是48年前修建的水库。

\

村民生活困难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本刊记者 王黎明 实习记者 李凡

  修水库:富裕村变贫困

  2008年12月10日下午,山东临朐县辛寨镇张六店村村民马良忠刚生着自家的蜂窝煤炉,此时的齐鲁大地飘着零星雪花,气温已是零下4℃,这是他入冬以来第一次生火取暖,因为家太穷烧不起煤。他是知道记者要去采访当地移民款发放事情后,自告奋勇提议将记者请到他们家,怕记者受凉,这才生起了蜂窝煤炉。

  老马今年51岁了,48年前建丹河水库时他才3岁,从记事起,他就没过上一天富裕的日子。辛苦了一辈子,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建不起,至今还住在3间低矮的旧房里。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老掉牙的泰山牌电视机,那还是在医院工作的小舅子“淘汰”的。改革开放都30年了,村里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副业,许多村民被迫外出打工,靠卖苦力混口饭吃,外出的村民中绝大多数在建筑工地干活。

  马良忠是当地贫困农民的一个典型代表。村里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像他这样的占到了绝大多数。村里通往外界的公路是高低不平的土路,整个村庄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屋,有些房子伸手可触屋顶。

  据老马讲,张六店村现有住户300多户,人口1300多人,当年修丹河水库时,村里有1300多亩土地被占用,村里只剩下1000亩左右的耕地,人均仅有8分耕地。当初修水库时,占用的全是村里肥沃的低洼地,这些耕地紧靠丹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留下的这些耕地地势较高,加上又是水库的上游,灌溉起来特别不方便。这里灌溉农田因没有现代化的喷灌设备,只能用柴油机带动抽水机。柴油价格上涨以后,灌溉成本特别高。许多家庭承受不了,庄稼只能靠天收。有的村民干脆只种一季玉米,大部分家庭生活困难。

  记者了解到,村里的吃水井在村外的一条沟里,距村庄一里多地,这口井还是“文革”时期打的,已经用了三四十年,现在村里的年青人都外出打工,老人的吃水都成困难。

  马树林已经80多岁高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老人吃的水都是自己从井里提出来的。老人经常是一手拎着壶,一手拎着水桶,从井里打出一壶水,往水桶里倒一壶。毕竟年龄大了,老人家水井离村庄又远,经常是走上一二十步路,歇上一小会儿,然后再接着走。

  因为修建水库造成村民生活困难,所以村民期盼着政府有好政策下来改善他们的艰难处境。

  2006年夏天,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出台,按照政策,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扶持期限20年。村民知道消息后,顿时整个小山村沸腾了。

  但村民很快发现,高兴的有点早了。原来,根据镇政府贴出的公告,享受移民扶持政策的只有初迁的26户。

  村民马鸿孝已经73岁了,老人回忆说丹河水库的地势是南高北低,领到移民款的26户村民,原来住在河堤底下的河道里。水位稍微高一点,这些村民的家就会被淹,1960年水库动工前,他们第一批进行了搬迁。村里没领到移民款的有200多户,这些村民都是1960年水库开工以后搬迁的,随着大坝的逐渐上升,剩下的这些村民们分两批进行搬迁。当时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到1964年4年间丹和水库无专门管理机构管理,水库由辛寨公社代管,由于是特殊时期,只有1960年搬迁的移民有记录,以后的搬迁均无记录。1985年,山东省水利厅在三查三定中才将当时漏登的人数补了上去。

  张桂芹是一位比较泼辣的中年妇女,提起移民补助,她总有说不完的话。她告诉记者,没建水库前,方圆十几里的姑娘都抢着往村里嫁。建完水库后,村民们生活越来越穷,这里就成了有名的光棍村,现在村里有三四十个光棍,有一户家庭6个儿子,3个没媳妇。

  “农民最好打发了,奉献也奉献了,苦也苦了,中央要没政策也就算了。但是中央有了好政策了,我们就理应享受到,县政府没理由剥夺我们的权利”张桂芹说。

  张桂琴表示,镇干部经常来村里,村民们的苦他们都看在眼里,但是没有人想着来改变这里状况,她坦言,“我们这里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

  讨说法:付出沉痛代价

  “辛辛苦苦种一亩地,一年才能挣200元,600元等于种了3亩地。”一些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村民告诉记者,享受移民扶持政策的只有初迁的26户的公告,引起村民强烈不满,村民们怨声很大。2007年1月11日,县镇村三级复查后,做出了第二次公告:全村306户1374人都享受扶持政策,村民才算平息了下来。

  可是时隔7天,镇移民办又反悔了,撕了自己张贴的公告,致使矛盾升级。村民开始向各级政府或部门反映情况。

  据村民讲,他们第一次去省里反映问题,因为公交车不敢停,他们只能雇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刚行驶到上临镇大车沟附近,一辆警车就从后面追了上来,村民只得下车徒步十几里,换乘了一辆去济南的长途车。村民躲过了一劫,无辜的出租车司机却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出租车被警车追上后,警察对出租车司机进行了一顿“暴打”。

  2007年3月12日,下午5点多,天已将黑,镇政府工作人员、公安人员等20多人来到村里张贴只享受26人移民政策的公告。村民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到现场,要求工作人员给出理由,为什么村民耕地被占了、房屋被拆了,但享受不到国家的移民政策。工作人员回答不上来,于是双方就僵持下来。部分情绪激动的村民不让工作人员撤离现场,于是有工作人员报警。很快,县公安局出动了刑警大队、治安大队、派出所共计50多名警察,有的身穿制服,有的手持警棍、盾牌,有的拎着槁耙,双方僵持了两三个小时。最后,村民自发地散去。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第二天,公安人员开始抓人。村民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7年3月9日4月3日,不到一月时间,先后有11名村民被抓。

  村民被抓的理由也很让人奇怪。马良厚告诉记者,他是在去复印上访材料时被抓的。附近的门市怕镇政府报复,没有人敢给他们复印材料,于是他就跑到十几公里外的柳山镇,就这样他还是被发现了,结果拘留了10天。

  村民马千彬家里有一门市,公安人员来抓他时,他正在自家的店里,至今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被关押了7天。他告诉记者,对峙那天他根本没去现场,更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情,甚至连警察都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么事。他被抓的当天下午,派出所要把他送到看守所,押送他的警察发现拘留证上理由一栏是空白的,他就问旁边一位貌似领导模样的警察怎么填写,这位领导竟然说,随便划拉一个就行。马千彬表示,唯一能够引起当地政府不满的是,村民们有时会聚在他的门市部聊天,那些反映问题的村民也是这里的常客。

  搜证据:历史资料记录搬迁情况

  为了证明自己是水库移民,村民们从事情发生后就一直在搜集证据。刚开始与职能部门交涉时,工作人员对村民没有太多戒备,前期交涉中的一些资料被村民偷偷复印,这些资料也就成了村民属于水库移民的铁证。

  1985年,山东省水利厅对大中型水库进行了“三查三定”。丹河水库工程基本情况表中记载,丹河水库移民应迁2405人,已迁2405人,其中包括张六店村。

  临朐县1990年水利志记载,张六店村移民306户,共计1374人,水利志还详细记录了水库的建设情况和张六店村3次移民搬迁的情况。

  时任辛寨公社第一书记赵传承和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马曰祥也分别为村民作证。赵传成在证明中写道:“修建水库占用的大部分是张六店村的好地,印象中搬迁的村民应该在100户以上。”马曰祥出示的一份证明写道:“当时根据上级指示,搬迁户约150户以上,在1965年以前全部搬迁,关于水利局出示的26户搬迁户不准。”

  村民相信,这些材料能证实他们属于水库移民,理应享受到国家的移民扶持政策。对于村民的说法,当地政府是如何看待的呢?

  2008年12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临朐县水利局移民办公室。
 
  说明来意后,水利局移民办公室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涉及移民的采访,需要先经过省移民办同意。没有接到上级通知之前,不会接受采访。随后,记者来到临朐县县委宣传部,希望对方能协调各方以便进行采访。但记者同样遭到了拒绝。

  马良忠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不再向各级政府反应过此事,因为村民怕被抓,怕再被罚款。他们能做的就只能是无奈地等,等好运降临。其他村民告诉记者,记者采访离开后,马良忠熄灭了自家采暖煤炉,因为一天12元的取暖开支,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实在是无力承担。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