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特供商品销售调查:散装酒贴上特供身价倍增

2013-04-07 10:23    新京报         

  近日,中央五部门联合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严格对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行为的责任追究。在社会特权崇拜之风的影响下,“特供”“专供”产品长期获得市场和消费者默许,各种烟、酒、茶叶等产品被不法商贩贴上“特供”“专供”标签,打着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名义肆意销售,由此衍生出巨大利益链。

  据新华社

  ■ 案例

  散装酒贴上“特供”身价倍增

  几十元一斤的普通散装白酒,装进贴有“特供、专供、接待用酒”等的“奢华酒瓶”,身价瞬间倍增、利润惊人。2012年5月份,贵州省工商部门接到举报,称一家名叫汇文酒业的白酒经销公司在销售所谓的武警专供酒,且销量很大,工商部门随后展开彻底清查。

  据这家酒业公司的负责人李某交代,他们从2011年3月开始,自行设计并印制“武警接待酒”、“15年陈武警专供酒”、“30年陈武警专供酒”的瓶贴、包装盒、包装箱,然后交给仁怀市茅台镇一家酒业公司的业务员。这名业务员又根据汇文酒业的要求,租用了一间民房,用酒厂生产的未贴标识瓶装酒,进行包装所谓的“武警接待酒”和“武警专供酒”。

  据调查,这家企业从未经武警部队授权,擅自大规模生产、销售、大肆炒作“武警接待酒”概念,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因此,工商部门认定贵州汇文酒业有限公司销售所谓武警专供、武警接待酒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没收各种专供酒共计2463瓶,没收其非法收入1.6万余元,并对其作出15万元的处罚决定。

  执法人员发现,这些假冒定制产品经过包装、灌装、销售等环节,通过“专业经营”和“规模生产”,形成面向全国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和销售网络。

  经过清理整顿,打着“特供”、“专供”标识的商品如今在实体店已很难见到。但在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上,输入“特供”关键词发现,仍有数万条宝贝搜索记录,不少商家打上“内部特供”、“军需专供”标识推销商品、公开售卖,网络仍是不法商贩违法销售特供商品的重灾区。

  ■ 调查

  利润大可避税催生利益链

  记者最近调查发现,许多“特供”产品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背后更是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

  1

  成本低廉收入稳定

  酒瓶、酒盖、丝带、商标、酒盒、包装袋,假茅台酒配件一应俱全,再灌入自家的散酒,一瓶“特供”茅台就这样酿成了。

  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市场上近期还频频出现神秘“特供烟”。有的拥有全部为“0”的特殊条码,有的拥有“典藏版”等名目,有的是白纸“反包装”。

  据了解,所谓特供商品多数是假货,生产不需要研发投入或先进设备,只需给包装印上“特供XX机关”、“专供XX国宴”等字样,不少生产商都是作坊式生产,成本低廉、收入稳定,基本“包赚不赔”。

  2

  利润巨大可以避税

  其实,生产商挣的只是“小钱”,真正“挣大钱”的,是一批“扮相神秘”的销售商,他们已经织出一张巨大的“特供”销售网。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销售商基本不开店,也基本不纳税,而是采用直销和团购渠道进行。他们往往声称和某某机关部门或知名烟酒企业有特殊关系,然后层层拉关系将“特供”产品销售出去。

  不按常规“出牌”的销售商们,将一瓶成本几十元的廉价“特供酒”,卖出了成百甚至上千元的“名酒价”,自然也网住了巨额的经济利益。

  3

  低调奢侈高调炫耀

  “一瓶印有某某特供的白酒上桌,饭局的档次似乎都不一样了。”一位消费过“特供”产品的人说,自己并不在乎这个“特供”是真是假,吸引他的是“特供”产品不菲的价格以及头顶上那道神秘的“光环”。

  专家认为,人们往往以享受“特供”商品为荣耀,认为这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感觉自己享受到了“特权”,而不透明的“三公”开支则为“特供”消费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精明的商家正是抓住人们对权势的迷恋和制度上的漏洞,才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并牟取大量利益。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特供商品销售调查:散装酒贴上特供身价倍增
  2. 2内地港货奶粉店被迫转行 洋奶粉推出原产地直
  3. 3美素丽儿事件追踪:一对父母找人合伙养奶牛
  4. 4广州已下架美素丽儿奶粉 部分商家疑找借口拒
  5. 5美素丽儿开封不退遭质疑 官网声明避而不谈召
  6. 6嘉兴人曝死猪利益链:上海人不知吃过多少死猪
  7. 7发改委解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称毒性符合国
  8. 8美素丽儿奶粉北京商超难觅踪迹 淘宝京东已下
  9. 9北京4月1日起网店卖奶粉必须有营业执照
  10. 10卫计委官员:35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无依据
  1. 12012年终盘点:食品安全事件毒物
  2. 2人大代表6年收集300种毒食品 用花生米泡出黑
  3. 3肯德基油条超长保质期 9个月食用没问题
  4. 4记者暗访元宵生产黑作坊:色素拌香精包出芝麻
  5. 5多数食品安全问题系误读 评:卤水能点豆腐不能
  6. 62012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绝大多数属于误读
  7. 7质检总局曝光可口可乐联合利华3批次进口食品
  8. 8崔永元追问内地奶粉99%合格:1%在哪里
  9. 9徐福记“添加门”引发棕榈油食用安全性担忧
  10. 108000余餐馆建档案 消费者扫二维码查“病历”
  1. 1一汽丰田卡罗拉异响严重
  2. 2长安福特福克斯1.8MT加速抖动
  3. 3淘宝京东购买“美素丽儿”问题奶粉 退赔遭拒
  4. 4魅族手机问题多 返厂维修难解决
  5. 5万科回应“诚信门” 坚称“无过错”
  6. 6京东投诉泛滥 位居2012年电商投诉之首
  7. 7万科业主“叫板”王石“赌”诚信
  8. 8小米投诉居高不下 期待官方正面回应
  9. 9东风标致308制冷差 开空调就像“蒸桑拿”
  10. 10福克斯09款漏油未解决 2012款新车再曝漏油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3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