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质量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6-04-07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王丽    点击:

  刚刚过去的“两会”上,供给侧改革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与以往的经济改革不同,这次改革将重点放在了企业身上。

\

  来自今年两会代表的声音

  广东要敢于在欧美市场参与竞争,产品要瞄准高消费人群,与各国商品比拼。这不仅能把中国制造品牌打出去,也能倒逼产品质量和标准升级,早日迈向中高端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如是说

  今年乃至整个“十三五”,质检部门将和兄弟部门一起,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抓住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重点消费品,如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家具等,打一场消费品质量提升的攻坚战。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着力推进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倒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

  “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使每一个人都满意、都喜爱,这样品牌才能建立起来。”“创造品牌,要有品牌文化,要有工匠精神,使它做得更精美、更好用、更优质,另外要有创新精神,使它能够更符合市场需求,特别是潜在的需求”。

  ——科技部部长万钢

  质量是经济效益的重要立足点,推动质量升级是发展壮大制造业的国际通行做法。中国制造的瓶颈在质量,突破口也在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蒲长城

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提升产品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华为集团创始人、总裁任正非

  春节期间,我在日本街道看到,全部是中国人在购物,在韩国、美国、欧洲也是这种情况,我们为什么要到全球去买,本质上还是供给的质量不够好。所以我提倡新国货运动,提升国货的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

  供给超过需求市场出现“三高”

  从以上重量级代表的发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非常重视质量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对此我非常认同。当然这并非因为他们是“大人物”,而是我基于多年工作经验而思考的结果。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物资供应紧张,人民群众基本的衣食住行保障都比较困难。这种特点在市场上表现为需求大于供给,企业只要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得出去。因此,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以换取更大的产能,并投向市场。这种状况反映到经济发展上就是GDP的高速增长,而驱动GDP高速增长的动力就是以资金、土地、劳动力为代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

  然而,当所有企业都拼命提升产能后,整个市场的供给就会超过需求。此时,价格下跌、销售乏力就成为企业面临的新困境。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大家都扩大生产后,谁也发展不了。于是乎整个经济就陷入了一种“集体悖论”。这种“集体悖论”

  在经济生活中的集中表现为“高产能”、“高库存”和“高杠杆”。

  那么如何跳出这种“集体悖论”呢?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产生“集体悖论”的逻辑链条,就不难发现这一“集体悖论”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即“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要素的投入产出之上”。因此,只要我们放弃这一假设,就能跳出这个“集体悖论”。但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就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企业的发展如果不依靠要素的投入产出,那应该依靠什么?

  我认为答案是质量。首先,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人民群众将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而是更加看重吃得好、穿得漂亮。

  但要“吃得好”、“穿得漂亮”就需要企业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只有“量”而没有“质”是不行的。其次,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质量是一种提升附加值的竞争要素。特别是在充斥着大量同质化商品的市场中,质量好的产品更能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支付意愿。再者,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其大多经历过从扩大生产规模到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转型的企业大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的指向是提振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的原因是传统增长模式导致的“集体悖论”,而突破“集体悖论”的关键是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质量,企业应将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企业都提出了“质量就是生命”之类的口号,也采用了很多质量管理的措施,可这些企业并未获得其所期望的发展。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核心在于这些企业并未认识到质量的真正内涵。

  从质量内涵入手实践供给侧改革

  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认为:质量就是满足要求!也就是说,只要企业产品能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这个产品就是质量合格。

  因此,如果企业要将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抓手,那么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明确需要满足要求的群体。ISO9000体系认为:顾客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来源,企业应首先满足顾客的要求。但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光有顾客还不够,还必须与其所在的环境友好相处。对此,卓越绩效模式这种更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认为:企业质量应该满足股东、顾客、供应商、员工和社会五大相关方的要求。

  其次是对要求进行识别和细化。五大相关方的要求是不同的,股东希望投资得到回报、顾客希望产品物美价廉、供应商希望采购条件合理、员工希望获得收入和能力的增长、社会希望企业承担责任。企业需要对不同相关方的要求进行识别并细化,并使之成为需要去实现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确定要求满足的优先次序。对服务业而言,顾客的体验决定了产品的性质,但其运作过程对资源环境消耗较少,因此服务业需要优先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对来自社会的资源环境要求可以适当靠后。但对化工业而言,其产品功效大同小异,顾客的感知差异不明显,但其生产过程的污染却很严重,因此化工业需要优先考虑社会的要求,而非简单的顾客至上。

  最后,企业就应根据要求满足的优先次序设计产品和服务。

  总之,对企业质量提升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和方法,而是识别质量相关的各种要求。做好了这一点,质量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供给侧改革看似挑战重重,但只要抓住了质量这个关键,企业就能从容应对当下的挑战,站上时代的潮头。祝愿所有有志于提升质量的企业基业长青!

  作者简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大学朗润基金会副秘书长,《领导力概述TM》课程高级培训师,《领越领导力》课程培训师。全国质量奖评审委员及评审组长。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