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游学举办重阳节研学活动 让老年人研学价值“被看见”
2025-10-29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正值第16个全国“敬老月”。10月27日至31日,梨花教育“梨游学”在江苏苏州举办重阳节研学活动。这期间,62位“银发学员”在系统学习声乐知识与朗诵技巧后登台演出,参加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主办的中国银龄合唱大会。

据介绍,“敬老月”活动是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爱老敬老社会活动。今年“敬老月”活动的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31日,主题是“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全国各地开展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老年人等活动。
对此,国内银发研学头部品牌梨游学负责人李瑾表示,银发群体的生活需求正在向更丰富的精神追求与自我实现转变,“他们不仅仅需要简单的知识输入或兴趣培养,更需要通过舞台展现所学、传递热爱,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全新探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银发研学的每一次升级,都紧密贴合着银发群体需求的进阶。李瑾分析,银发研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走马观花”的文化初体验、“动手实践”的兴趣培养到“舞台绽放”的价值升华。

银发研学的1.0时代聚焦“旅游观光+基础文化普及”。老人们跟随旅行团穿梭于名胜古迹,听着导游的讲解浅尝历史知识。比如,逛故宫时了解建筑规制,游西湖时听闻传说故事。李瑾认为,这种模式虽然帮助老人们打开了“走出家门”的窗口,却让老人们始终停留在“看”与“听”的被动接收层面,互动性和深度参与感严重不足,银龄群体更像是文化与风景的“旁观者”,难以真正融入其中。
当需求从“看世界”转向“学技能”,银发研学进入2.0时代,就是“动手实践”的兴趣培养。研学内容开始向多元领域延伸,艺术鉴赏、手工制作、健康养生等课程成为主流。老人们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勾勒山水意境;指尖翻飞编织围巾,传递手工温度;跟着老师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守护身心健康。李瑾表示,这一阶段银龄群体在学习中收获了乐趣与成就感,但依然存在瓶颈,就是缺乏一个能集中展示所学、获得广泛认可的平台,“自我价值”的传递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距离”。
银发研学3.0模式为银发族的晚年生活注入了“厚度”与“温度”这双重活力,他们期待“舞台绽放”的价值升华。老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学会”,更渴望“被看见”,他们将研学中掌握的知识、打磨的技能,转化为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现风采,让自我价值得到质的升华。

据了解,梨游学是梨花教育旗下深耕游学的品牌,创新性开展“科技赋能+兴趣教育”银发研学模式,自主研发“AI声音陪练师”,志在将其打造成为银发学员的“专属私人教练”。
李瑾介绍,基于93500名用户的2037万余份声音样本和28000余份专业教师标注数据的深度学习,“AI声音陪练师”能够以98%的准确率识别和分析超过50种声音特征,加上闯关式学习模式与游戏化积分体系的引入,让老人们的每一次练习都能获得精准反馈。这些设计极大地激发了银发群体的学习兴趣。数据显示,使用该系统的学员复练率达78%。
“梨游学要做的就是,通过更多展演舞台,让银龄群体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李瑾说道。今年9月,一场由63位“梨游学”学员参与表演的红色主题朗诵会《烽火记忆・梨花礼赞》,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央视影音App,不少学员主动报名参加朗诵会。
扫码投诉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