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限制、健康证明、免责协议……别给“银发游”设“层层路障”
2025-10-31 点击:次
10月27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银发一族”旅游消费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消费体验、深度访谈与合同梳理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显示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大,但消费需求满足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与服务短板并存,年龄“门槛”、健康证明、免责协议等“层层路障”不断,格式合同不公平等问题仍然存在,银发旅游保障有待进一步提升。
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大,消费需求满足度不足
问卷调查显示,1001-5000元是主流消费区间,占比合计达86.55%。愿付费的附加服务需求中,“舒适交通住宿”占比最高(62.12%),其次为“随行医疗保障”(58.3%),体现出对适老化、舒适度、安全性的核心诉求。
价格层面,3.56%的老年游客遭遇隐性收费;线下体验发现,部分老年旅游产品初始报价明显偏低,但在实际旅途过程中以其他名义额外收取费用。常州康辉旅行社某东北线路,报名时称“团费已含全程基础费用”,但实际行程中收取“小交通费”,以及民俗表演、康养体验等“自费项目”,部分行程的额外支出甚至达到初始团费的2~3倍。
在特色服务层面,部分产品虽承诺提供无购物环节和差异化服务,但实际体验中仍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同质化的问题。
多重限制交织叠加,权益保障待强化
问卷调查显示,因年龄问题被拒绝或限制参团的受访者中,70岁以上群体合计占比超七成。此外,健康证明与免责要求成为行业常态。问卷调查显示,48.79%的老年游客被要求签署额外免责协议,37.77%需强制家属陪同,22.86%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健康证明,此类限制实质上将安全保障责任向消费者转移。
而线上平台同样存在需签署免责协议的问题,在体验中,携程旅游、飞猪旅游、同程旅行等平台不仅延续了线下的陪同要求,其免责协议还普遍包含“行程中因老人自身健康引发的纠纷,平台概不承担赔偿责任”等条款,涉嫌通过格式条款转移风险,进一步压缩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空间。
此外,额外收费与投保障碍问题突出。线上调查显示,42.81%未购买老年旅游保险,25.99%的受访者表示“旅行社统一购买,无额外限制”,26.62%需“额外支付高龄保费”,4.58%因年龄被拒保。在实地体验中发现,部分旅行社与保险公司还存在“同费不同保”现象,导致老年游客在同等付费情况下难以获得同等安全保障,增加了出行风险。
软性限制多重叠加,权益保障存隐忧
问卷调查显示,老年游客在数字化服务使用中面临多重困难,46.25%遭遇“人脸识别失败率高”,42.62%受访者反映“智能设备操作困难”,32.92%认为“线上购票操作复杂”等。
实际操作中,体验员也发现相关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存在明显不足。例如,途牛旅游网站虽设有“长辈模式”切换按钮,但点击后网页布局错乱、字体大小不一致;去哪儿网点击适老化按钮后完全无响应。同时,部分平台还存在缺乏“长辈模式”、字体缩放功能不完善、语音辅助响应延迟等问题,导致即便子女提前协助设置,老人独立使用时仍面临诸多不便。
合同风险隐患也比较突出,问卷调查显示,过去一年有34.01%的消费者遭遇过旅游消费纠纷,其中,合同问题以41.93%的占比高居首位。
对此,江苏省消保委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完善部门协同,构建银发旅游保障体系
老年旅游消费维权涉及多环节、多主体,为形成保护合力,需强化部门协同建设,共织银发旅游“保护网”。一是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合力;二是系统化推进老年人风险识别与自我保护能力建设;三是完善企业信用与风险预警体系,强化市场约束。
推动企业合规经营,夯实适老化服务基础
旅游企业是老年旅游服务的核心供给方,需从合同规范、信息披露、服务优化等方面强化合规意识,主动承担适老化服务责任。一是规范合同管理与信息披露,构建透明消费环境;二是创新适老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提升服务适配效能;三是保障高龄游客公平消费权益,消除年龄壁垒。
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推动适老化服务规范化
当前老年旅游市场缺乏统一服务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适老化改造推进缓慢。需通过标准建设与行业协同,引导行业从基础出行保障转向更高质量的适老化服务发展。一是建立全周期服务规范,夯实安全健康基础;二是推动行业资源整合与互助,提升服务标准化程度;三是强化第三方服务评估,保障服务衔接顺畅。
扫码投诉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