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上海市消保委1至8月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4174件 同比上升27.1%

2018-09-19    中国质量新闻网        点击:

  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9月14日消息,2018年1至8月,上海市消保委共计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4174件,同比上升27.1%,争议涉及金额3502万元。外语培训类投诉达2140件,超投诉总量一半。除此之外,艺术、课辅、驾驶、会计等培训类投诉量位居前列。投诉还反映出,25.5%的消费者为在线学习,同比增长近7个百分点。方便快捷的报名渠道和自由轻松的授课方式逐渐成为培训消费的新趋势。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教育培训推销乱象重重,存在虚编资源、虚夸效果、虚假承诺等问题。培训机构盲目选择推销对象,不仅缺少必要的前期评估,还会采用虚编教学资源、夸大培训效果的方式层层诱导。比如,机构享受“内部资源”、具备“一流师资团队”,培训过程“周期短、进步快”、考试“保过保录”、“不过退款”等。为进一步促成交易实现,推销顾问还会给予各种看似美好的“口头承诺”和优惠福利,却又不会在书面合同中具体约定,给消费者事后维权带来隐患。

  通过投诉还发现,经营本末倒置,合同条款模糊、培训质量堪忧、退款设置障碍。市场上培训机构提供的格式合同大相径庭,部分格式合同缺少周密的授课安排、公平的退费规则、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等涉及消费者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一旦发生争议,消费者易陷入被动局面,退款难以索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机构培训质量却饱受诟病,集中表现在开班延期、课时缩短、讲师频繁更换、网络授课卡顿等问题,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另外,付款方式欠妥。一次性预付高昂费用滋生贷款“骗局”,恶意包装、审核宽松、资金风险等贷款隐患凸显。投诉显示,培训机构大都将课程周期设置为1至2年,少数长达4年,相应的培训费用高昂,而多数培训机构要求消费者一次性付清费用。为消除消费者支付顾虑,有些培训机构通过“引导推荐”或“涉嫌强制”等方式,要求消费者向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使消费者以信用风险换取资金保障。有的机构把贷款包装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对贷款限制性条款及风险却只字不提,迷惑性较大。

  涉及贷款支付的消费者普遍反映,仅提供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银行卡或信用卡即可申请贷款,整个流程“简易快速”。这其中,有近8成的消费者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机下载相关应用软件,从注册、申请、提交材料,整个流程仅需几分钟。部分消费者甚至反映,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在他们未充分了解贷款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完成整个手续,致使消费者“被贷款”。不成熟、不合规、不理性的贷款交易极易引发资金和个人征信风险。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