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须谨慎

2016-12-13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逐渐改善,伴随着广大消费者的收入逐渐增加,其消费关键也在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都逐渐有了养生的意识和“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购买保健食品和养生器械也就自然成了老年群体的生活一部分,也是广大老年人消费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保健品的市场也变得愈发的激烈,更具现有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现在的保健品市场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趋势。

  但需要警惕的是,目前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某些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用铺天盖地的广告把保健品功效吹嘘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或者组织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对老年人展开定向推销,引诱其购买价格高昂但实际效果不明的保健品。

  近年来,从质检总局得到的相关数据。受理的消费投诉中,涉及保健品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投诉比较突出。从消费权益受损的群体看,老年人最易中招。原因是老年人较之年轻人在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认知度方面的能力偏弱,同时由于对追求健康长寿的心态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迫切的,往往容易在保健品广告的宣传攻势或业务人员的促销诱惑下降低防范意识,并且在发生纠纷后的维权能力也相对较弱。

  保健品消费投诉案例解析

  【案例1】高价“多功能”床垫无功能

  曾先生反映其母亲于2015年10月从某商家购买了一款价格1万多元的“多功能健康床垫”,没有消费凭证。商家口头宣称该床垫可治疗手脚疼痛、抽筋等问题,并可疏通血管。但曾先生购买后却发现该床垫并不具备商家宣传的功能,与商家协商退款却被拒绝。

  就上一例,根据新修订的《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经营者宣传床垫具有治疗手脚疼痛、抽筋、疏通血管的功能,欺骗、误导消费者购买,是违反《广告法》的行为,构成虚假广告,应当依法对消费者承担退款、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然而,一旦出现相应的问题,由于消费者曾先生的母亲在购买床垫时未索取消费凭证,并且商家只对床垫功能给予了口头承诺,如果经营者拒绝承认,那么消费者在维权时就有可能面临难以举证的困境。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健产品时,一定要向相关的厂商或者经营者索要发票或者相关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后有效维权。

  【案例2】养生俱乐部会员预存千元却没了下文

  李女士反映在看到商家派送的传单上有“入会后可参加免费旅游等养生活动”的宣传,于是支付了200元的会费,成为某养生俱乐部会员。随后,商家赠送了一次免费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推销价格高达上万元的床垫,李女士未购买。数月后,商家再次联系李女士,告知有刀具赠送,其前往领取赠品时,在商家诱导下预存了1000元用于购买保健品。之后。商家再未通知其参加会员活动,也不退回其预存的费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在上述案例中,消费者李女士预存了1000元购买保健品,倘若商家既没有提供产品,也不退款,这显然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消委会或者相关政府部门投诉。当然,如果消费者在加入该养生俱乐部时能够与商家签定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预存1000元款并且索取相关的发票,那么在维权时就会更加方便有力。因此,建议消费者在参加类似养生俱乐部时,务必与商家签定书面协议,并就违约条款等做出具体约定,如发现协议中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需及时向经营者提出修改意见。

  【案例3】养生馆针炙治疗承诺不兑现

  来自北京的李先生患有中风后遗症,身体局部麻痹,无法正常走路。于是就到某养生馆进行针灸治疗,通过咨询之后得知需要治疗费用5000多,而在交谈的过程中商家向李先生承诺针灸治疗后可让其身体康复80%,不影响正常走路。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李先生并没有发现病情出现好转,而且还有更严重的发展趋势。无法行走,且疼痛感加重,因此要求商家全额退款,但通过多次协商之后,商家仅同意退回部分费用,李先生腿部的疼痛感及麻痹感仍未消除。

  新修订的《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在上述案例中,根据《广告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养生俱乐部并不是政府承认的医疗机构,所以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宣传疾病治疗功效。很明显,其向消费者承诺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让身体康复,是一种使用医疗用语宣传治疗功能的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同时,由于该广告宣传内容对消费者李先生造成了误导和引诱,诱使其进行消费,构成虚假广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相关条款:“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由于李先生在治疗后腿部未见康复,无法行走,且疼痛感加重,应该是可以向养生馆申请全额退款,;如养生馆的治疗造成其病情加重的,李先生还可以要求养生馆赔偿后续治疗费等损失。

  保健品市场消费陷阱逐个数

  一、故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概念。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利用文字上的多重意思大打擦边球,间接侧面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或者夸张的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二、胡乱构造“权威证明”的相关证件骗取老年人信任。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的信任度。实际上这类广告投放的也是最多的,坑害消费者的也是最多的。

  三、假借送赠品或消费抽奖等方式揽客。

  有些商家就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并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一种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场面,使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走进圈套,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四、组织免费讲座或免费旅游兜售产品。

  有些商家名义上是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免费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为了以后的治疗消费打下思想基础。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医生”现场谈养生,有很多老年人因为很容易被那些“专家”的话而感动更或者深信不疑从而买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还有一部分老人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下参加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后,便就对这些所谓的专家的话深信不疑,认为正规医院的医生都是坑钱的,继而相信了路上的义诊,从而导致身体越来越差。

  购买保健品消费提示

  为保障老年人在保健品领域的消费安全,提醒老年朋友在购买保健品时谨慎辨别、理性消费,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里就给大家列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身体不适应到正规医院就医。对于患有疾病或身体出现不适的老年人,家人应及时陪伴其到正规医院就诊与治疗,而不是听信保健品经营者或者路边摆摊的那些义诊的“医生”给出的“免费体检”结果,以免因此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购买保健品前一定要通过多个渠道获取更多的更加详细的信息资料。由于老年人更易受到保健品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诱惑,因此在购买相关保健药品或者保健医疗器械的时候尽量要跟家里人商量,要合理的听取晚辈给出的中肯意见,前外不要有种晚辈不肯花钱的心理 。

  三、坚决不上无相关资格证明的营业场所购物。同时在选择购物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辨识能力,务必到证照齐全的商场或超市购买保健品,不要光顾无证照的经营场所。

  四、在购买保健品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药品什么才是保健品。不不要盲目的去相信药品所带来的治疗效果,而放弃药物治疗,更不能将保健品当成药物去服用治病,保健品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治病的才是药物,事实证明很多消费者就是用保健品当成药品来服用,从而导致延误病情时机,导致病情加重。谨记保健品不是药品,但凡宣称具有治疗功效的保健品都是存在欺诈的嫌疑。

  五、查看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在购买保健品之后第一时间要上中国相关的质监部门进行检查,能够得到认可的保健品才是合适的。

  六、保健食品外包装有“小蓝帽”。在购买保健食品前要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上有无卫生部的“小蓝帽”标志,这是国家帮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食品的特制标志。

  七、阅读查看说明书是否规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不能标注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说明书一般包含产品的原辅料、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注意事项、保质期、产品注册和生产等相关信息。

  八、一定要养成购买物品时候保留相关票据的习惯。

  九、保健药品的营养成分单一,固不能完全代替食物,所以要有个合理的饮食习惯。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