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主编手记】艰难的坚持

2013-10-29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刘勇    点击:

   又是一期杂志付印时。即将在大样上签字的手却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手中的笔仿佛山般沉重。三聚氰胺事件后,质检部门曾派出大批人员驻厂监管,并被要求在出厂质量保证书上签字,并对该批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一位乳业重点地区的质检局长面对复产后的第一批出厂产品,深感责任重大,竟花了四个小时才签下自己的名字。今天,我总算感受到了那位局长的那种煎熬。

  在从业近30年后,新闻记者竟然成了高危职业。读书时,新闻学院虽说是把所谓“无冕之王”学说“批判”地介绍的,但心中难免沾沾自喜,深以为傲。初踏入社会,正是气血方刚,年轻气盛之时,颇有些“铁肩担道义,扫尽不平事”的使命感。

  尽管随着年龄阅历增长,对记者这一职业的看法越来越客观平和,即使是近年来神州大地处处“防火防盗防记者”,也更多地理解为新闻记者对促进社会公正进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意义。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记者会成为警察猎捕的对像。

  对经营者进行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是媒体的正当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监督批评权的延伸。

  《中国质量万里行》创刊20年余,打假扶优,两翼推进,曝光了一大批制假售劣的重大事件,对我国产品的质量提升和质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中国质量万里行的影响力不复当年,我们这些继任者的能力与德行也难比肩我们的前辈。我们夹起尾巴做人,我们带着镣铐跳舞,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寻找一切机会,发出我们微弱的声音,让假冒伪劣无处遁形,让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让危害民众食品安全的产品和企业暴露在阳光之下。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家新闻杂志,特别是一家质量监督类媒体前所未有的艰难。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文字记者的所有工具,就是一个本子一支笔,记者的采访笔记就是所有的证据。

  如今,照相机早已落伍,暗拍机已是调查记者的标配。我们仔细抠着每一个可能惹来麻烦的字眼,没有影像的素材决不采用,可能引起不良影响的稿件一律不发。

  即使这样,依然难以避祸。不久前,本刊新闻网刊登了一位消费者的投诉,诉一家号称在某顶国家资格考试中“押题”率达90%的商业网站存在欺骗行为,竟然被这家网站告上了法庭。虽然这家网站旋即撤诉,却也使弱小的我们惊出一身冷汗。

  令人欣慰的是,在写作这篇小文过程中,新闻记者们的“娘家”——中国记协发出了声音,明确表示“记者正常的新闻采访受法律保护,记协也坚决维护记者的合法采访权不受侵害”。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