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国内乳企当自强

2012-08-02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在2008年以前,国产品牌奶粉占据国内7成市场,洋品牌奶粉仅为3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道“分水岭”,国产品牌奶粉至今没能重回消费者的心中。

  国内乳企自信不足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目前,洋奶粉已经占据国内奶粉市场半壁江山,在高端市场甚至超过70%的份额。今年前4个月,我国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约29%,而进口额增长50%以上。

  在北京北三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中记者看到,在奶粉专柜上,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等洋奶粉占据了专柜上最显眼的位置,而国产品牌则在最下面或角落里。虽然同样重量、阶段的洋奶粉售价动辄三四百元,是国产品牌的2~3倍,但销售量仍好过国产奶粉。

  “销量还是进口的好。”超市里一位负责国产飞鹤奶粉的导购说。“一般收入中上的顾客更愿意购买进口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出现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洋奶粉井喷式的涌入。关于目前国内乳企的现状、挑战、产品质量等问题,记者曾联系采访伊利、蒙牛、完达山、飞鹤、圣元、雅士利等多家国内知名乳企。除完达山外,其余乳企均未对记者的采访进行回应。在洋品牌奶粉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的背景之下,国内乳企对自身信心不足,应引起企业和政府的足够重视。

  “消费者杯弓蛇影,企业也如履薄冰,这不是正常的现象,而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一个过程。”谈及目前国内乳企面临的现状,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军喜如是说。

  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丧失信心

       从洋奶粉频频集体涨价,应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失去了对国内乳企的信任度。当公众已经选择了用脚投票之后,中国奶业标准高些低些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消费信心的坍塌往往在一夜之间,恢复起来却要假以时日。

  在中国制造在全球普遍拥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今天,洋奶粉却奇迹般以异乎寻常的高价赢得了无法撼动的市场优势。

  从三鹿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尽管有关部门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治理整顿,但由于乳品生产运营模式的整体粗放,个别企业仍在利润驱使下顶风作案,个别地区为了维护地方利益而忽视监管,这无形中都严重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加上部分媒体对个别国产乳制品的个别问题无限放大——甚至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就发布虚假新闻,又使这样的信心缺失演变成了全民恐慌。在这个一损俱损的大环境中,国内乳企几乎无一幸免。

  也许有人会问,“洋奶粉”涨价了,消费者买不起了,他们会不会退而求其次选购国产奶粉呢?对,他们会退而求其次,但未必为选择低价的国产奶粉。

  从“洋奶粉”敢轮番涨价的态度来看,他们正是瞅准了消费者宁愿选购高价的“洋货”也不会轻易冒险吃低价的“国货”。

  而洋奶粉的厂商和销售方正是抓住这种心理,采取了“一年几涨”的营销策略。其实,中国人买一罐“洋奶粉”的钱,在荷兰、英国等地可买到三罐到四罐,很多消费者对此也心知肚明。正如很多网友的吐槽,并非中国父母甘当冤大头,相对于喝国产奶粉冒着“要命”的风险,买洋奶粉“挨宰”也是迫不得已,就当是花钱买个心安。

  尽管在刚刚结束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指出,3年来乳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目前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历史最好时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但初为人父母的80后都是“以孩子为本”的一代,在对待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他们宁可省吃俭用,对于洋品牌奶粉仍一掷千金,不会有丝毫怠慢。

  所以,洋品牌奶粉“越贵越好”的概念只会根深蒂固。

  中国质量协会的相关调查就指出,消费者对于国产奶源质量信任度没有恢复,是三聚氰胺后危机时代后遗症的主要表现。

  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历史最好时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但初为人父母的80后都是“以孩子为本”的一代,在对待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他们宁可省吃俭用,对于洋品牌奶粉仍一掷千金,不会有丝毫怠慢。

  所以,洋品牌奶粉“越贵越好”的概念只会根深蒂固。

  中国质量协会的相关调查就指出,消费者对于国产奶源质量信任度没有恢复,是三聚氰胺后危机时代后遗症的主要表现。

  国内乳企应认真思索救赎之路

        面对港澳等地的“奶粉荒”和被国人宠坏的“洋奶粉”,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全民声讨国产奶粉的缺德无能,而是应该深刻反思,总结出救赎之路,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

  对于中国乳业的未来发展,业内专家均认为,“练好内功”四个字才是真经。

  “国外的奶粉企业很多都是从制药行业转来,他们在产品质量控制上有一整套体系,研发力量相对强大。”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中国企业如何在产品质量安全上下工夫,重新树立品牌形象和美誉度,是其应该花大力气做的事情。但现在部分企业仍纠结在“恩怨”之上,屡次出现恶性竞争事件,这样无疑是自毁长城。“同时,国内的行业协会也应该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建设源头。只有从奶源建设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够在终端市场上和外资品牌一决胜负。”

  国内乳企要想在“价格战”中成功突围,夺回失去的江山,首先应在产品质量安全上下工夫,重新树立品牌形象和美誉度。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国产奶粉的声誉在消费者的眼里已经每况愈下,要想绝地反击,首先得向洋品牌学习,在出现问题时,不应该遮掩搪塞、推卸责任,而要敢于承担责任,做到公开、公正、人性化地处理问题。

  其实,对于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家长的首要期望目标就是安全卫生。作为关乎婴幼儿身体健康的食品,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其他的无疑都是浮云。虽然近年来洋奶粉也传出一些质量问题,但国外乳制品行业的规范和高标准,以及相对成熟的召回机制,这才是中国乳制品应该奋起直追的目标。

  要终结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说到底还需中国乳品企业自强。正如一些业内人士的建议,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还应潜下心来重建信心体系,苦练内功,踏踏实实地逐渐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信任感。

  重振国产乳制品“雄风”需要合力

       目前国内乳企面临的内忧外患双重压力,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及行业联盟的高度重视,2010年完成的全国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成的。这次的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发放工作,淘汰了多家规模和能力都不够的小企业,整个行业进行了重新洗牌,有利于更好的奶源和更多、更优秀的社会资源向以完达山为代表的大企业倾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全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重振消费者的信心。就像业内权威专家说的,我国现在的乳制品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优质阶段。

  而面对洋奶粉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当务之急,必须整合企业创新、政府监管、市场发育三方面的力量,下大力气构建规范、活跃的市场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对所有不正常经营及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同等处罚,并以相同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鼓励国产奶粉与洋奶粉平等竞争。

  在产品标准方面,2009年我国对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增添了脂肪酸种类、反式脂肪酸限量指标、乳清蛋白占总蛋白质比例等要求。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婴儿配方奶粉新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不能对中国的孩子吃全世界最贵“洋奶粉”的现状再熟视无睹。应考虑到能不能加速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以推动其现代化、集约化进程?行业能否真正站在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角度真正加强自律?有关部门能否本着推动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决心和信心——背后关键在于整个奶粉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的优化和再造,更在于整个食品监管体制的重塑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监督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除了鞭笞丑恶,曝光不良商家,似乎更该加大对优秀国产奶粉企业的推广。毕竟,失去低价国产品牌的有效市场制衡,洋奶粉的价格疯涨只会加剧,且消费者别无选择。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