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专家:PVC保鲜膜并没那么可怕 DEHA合理使用即可

2013-08-01    新闻晚报        点击:

专家:PVC保鲜膜并没那么可怕 DEHA合理使用即可

制图 任萍

保鲜膜包裹油脂类食品竟会溶出塑化剂成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称,机构检测北京、上海、广州三地16种PVC保鲜膜样品发现,有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其中,最低超过0.05%的检出限98倍,最高超过检出限472倍,平均超出检出限两百多倍。

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引发市民担忧。记者调查发现,尽管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明确要求含有DEHA的PVC保鲜膜退市,但在2008年颁布的 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DEHA却是合法添加剂,且最大使用量不超过35%,专家指出,机构及媒体拿“检出限”说事,显然是混淆概念,只要使用时注意方法,PVC保鲜膜并没有那么可怕。

沪上在售多为PE保鲜膜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北京市民毕女士发现从超市买的肉类熟食放了几天后,保鲜膜出现了一层油乎乎的东西。中国包装联合会培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杨伟民解释道,毕女士发现的不明油脂状物质很可能就是PVC保鲜膜中所含的塑化剂。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分别从京、沪、广三地购买了市场上在售的16个品牌的PVC保鲜膜,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发现其中15个含有国家禁用塑化剂DEHA,其中最低超过0.05%的检出限98倍,最高超过检出限472倍,即23.6%,平均超出检出限两百多倍,即10%左右。

记者昨日走访了莘庄一大型卖场,在保鲜膜专区未发现PVC保鲜膜的身影,多数品牌使用材料标注为PE。某款30厘米×20米规格的保鲜膜,包装上写着耐热温度是110℃。

义乌一家保鲜膜生产企业王姓负责人说,保鲜膜种类很多,一般超市里卖的以PE居多,但不少熟食包装店喜欢PVC材质,因为PVC包起来亮一点,透明性更好。在价格方面,同样厚度的PE与PVC保鲜膜价格相差不大,PE甚至较PVC便宜些。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王全瑞指出,PVC(聚氯乙烯)为聚合类物质,硬度较大,要把它变得柔韧有弹性,必须加入塑化剂,“央视报道中提到的DOA与DEHA是同分异构体,DE-HA不如DOA稳定,遇到高温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更容易释放。 ”

DEHA“禁用”?一场乌龙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硕士、国家二级营养师、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上海分会理事长苏晨曦解释道,塑化剂DEHA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油脂类,直接接触油脂类食品可造成其溶出,但渗透程度和接触时间及温度有关系。比如,没有放凉的肉制品用PVC膜包装,很可能加速塑化剂渗入到菜中,微波加热也很容易造成塑化剂溶出。

DEHA是否是违禁添加剂呢?记者查阅2008年颁布的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发现“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即“DEHA”为合法添加剂,根据标准,PE、PVC、PET等材料中,DEHA最大使用量不超过35%,最大残留量为18mg/kg。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院钟凯昨日在果壳网上撰文表示,GB9685适用于所有食品包装材料,DEHA“禁用”根本站不住脚。根据GB9685,DEHA和DOA都是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剂,但特定迁移量不得高于18毫克/公斤。 “禁用”的依据是2005年“质检总局通知”,但其效力显然大不过2008年的“强制标准”。

钟凯指出,央视报道将检测值与检出限相比,实为混淆概念,“理化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与仪器、前处理方法等密切相关,同样的检测值可以有不同的检出限倍率。这样的比较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正确做法是将检测值与GB9685中关于特定迁移量的限值做比较。 ”

事实上,根据检测结果,所谓DEHA“超标”最严重的400多倍,含量23.6%,仍然低于GB9685规定的DEHA使用量(含量)35%,并未超标。引发全民恐慌的“保鲜膜疑云”最终成为一场乌龙。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