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搅局者”成科技巨头没落罪魁 黑莓教训警示微软

2013-09-21    腾讯科技        点击:

“搅局者”成科技巨头没落罪魁 黑莓教训警示微软

腾讯科技 思睿 9月21日编译

最新出版的美国权威财经杂志《巴伦周刊》刊登科技专栏撰稿人蒂尔南·雷(Tiernan Ray)的文章称,在每一个科技巨人倒下的背后,市场“搅局者”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曾经是企业移动计算市场霸主的黑莓不幸成为“搅局者”的最新牺牲品,而且黑莓的没落也应该引起微软足够的重视,因为很多云计算软件服务创业公司正在雄心勃勃地抢占软件巨头的传统阵地。

以下是文章内容全文:

美国华尔街一向对科技产业的灾难性事件异常关注,本周五黑莓股价大跌再次残酷地印证了这一点。科技产业的负面事件不爆发则已,一旦爆发就将是轰动性的。

本周五,黑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价大跌17%而束手无策,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宣布预计第二季度净运营亏损最多可达10亿美元,而且还计划裁员约40%。这家曾经是企业移动计算市场霸主的加拿大科技公司在2008年夏天的市值还接近820亿美元,而当时苹果iPhone已经上市销售近一年时间。

尽管还能继续推出非常好的产品,但目前黑莓的市值仅剩46亿美元,还不到其峰值的6%。黑莓完全错失了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而且也没有预见到市场转型会给该公司的王牌企业业务带来颠覆性的冲击。目前看来,黑莓未来的战略选择可能包括资产出售、杠杆收购或整体出售给另一家科技公司。但没有人确切知道又有谁会真的想把这家没落的手机厂商收入帐下。

截至今年6月1日的上一财季,黑莓曾表示拥有31亿美元的现金和投资,折合成现金为每股6美元。截至今年8月末,黑莓持有的现金和投资总额已经降至26亿美元。投资机构R.W. Baird的分析师威廉·鲍威尔(William Power)在本周五指出,这也就意味着黑莓在上一财季烧掉近5亿美元现金,折合烧掉了每股1美元现金。他还表示,黑莓拥有的各种专利资产可能折合约每股3美元现金。

黑莓教训警示微软

黑莓和诺基亚的双双没落给人们的启示是:一旦自己的专营模式被市场中新的搅局者破坏,那么这种专营模式就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启示很好地诠释了微软的市场表现为何在过去的十年里始终都非常黯淡。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似乎越来越沦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兴起的牺牲者。

对搅局者的恐惧情绪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市场新挑战者的股价如此之高。正是这些新挑战者让诸如微软这样的业内巨头举步维艰。比较知名的市场搅局者或挑战者包括美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提供商Salesforce.com和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Workday,它们各自的云计算软件正在逐步取代甲骨文SAP的传统软件产品。

云计算软件运行在由软件提供商建设的庞大数据中心里,而不是被安装在客户的电脑上。这就极大地为客户节约了维护软件的成本,并给甲骨文和其他业内巨头的传统套装软件销量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尽管Workday尚未实现盈利,但该公司的当前市值与预计年营收的比率却高达31倍,而微软当前的这一比率只有可怜的3.2倍。而Salesforce.com的当前市值与预计财年净利润的比率更是高达155倍,该公司今年的每股收益可能也会达到34美分,这还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

Salesforce.com今年的营收同比增幅预计将达到30%,而甲骨文可能只有可怜的3%;Workday的年营收增幅则很可能高达63%。

在这个搅局者繁荣的时代,市场挑战者普遍上涨的营收水平却偏偏是以传统业务模式的全面崩盘为代价换来的。而成长型投资者也很有可能放弃包括微软和甲骨文在内的传统科技巨头,转而向市场搅局者进行投资。

一站式软件租用服务

黑莓早就注定要失去在移动计算市场的控制权。照此看来,软件产业的卫道士们也将失去它们耕耘已久的业务市场。

除了Workday和Salesforce.com以外,软件市场的新兴创业公司还包括NetSuite、Concur Technologies和ServiceNow。与前两者一样,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都坐拥极高的营收和净利润水平。

科技公司经常在开会时讨论云计算这一话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都不会为管理员工福利这样的事情而购买软件服务,它们大都选择从Workday租用软件服务。租用软件的好处是公司无需在电脑设备和软件方面投入资金,而这往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更是如此。

投资机构CSLA的资深分析师埃德·马奎尔(Ed Maguire)在本周五发表的报告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马奎尔在报告中写道,软件将成为各家公司的一种自助服务。比如,一名并不负责公司IT部门运营的员工可以上网购买人力资源管理软件(Workday的专长)或客户关系管理软件(Salesforce.com的主营业务)。

马奎尔还注意到,公司的市场营销主管正在逐渐替代首席信息官,成为公司IT决策的最终决定者。随着公司越来越发展成为吝啬的营销实体,掌握IT支出大权的人将很可能不是IT专业人士,而是那些更注重品牌和形象的营销专家。

正如马奎尔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加以时日,Salesforce.com将不再满足于只成为用户租用软件服务的提供者,而将发展成为一个软件租用平台。也就是说,Salesforce.com自有和自营的数据中心里将包括所有类型的软件产品。其他公司再也无需购买服务器和路由器来建设自己的计算系统,只要在Salesforce.com平台上租用软件就可以了。马奎尔注意到,目前Salesforce.com平台上已经拥有30多万种不同的软件产品。

需保持谨慎乐观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有投资者非常欣赏市场搅局者颠覆市场格局的做法,但谁又能保证它们的市值确实能够支撑31倍的年营收水平或155倍的年净利润水平呢?

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为何我们不能把赌注全都押在听起来有些疯狂的市值数字上。这些理由更多的是以真实计算出的数字为依据,而与对搅局者的恐惧没有什么关系。

一方面,Salesforce.com和其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模式都是基于订阅模式的,而不依赖于软件副本的分散购买模式。这就意味着,几个季度以后,Salesforce.com可能会积攒大量未完成的订单收入。而华尔街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曾经以较高的溢价收购了多家云计算服务创业公司,这非常不利于短期投资者在短期内成功将创业公司的股票变现。比如,甲骨文就曾在近几年累计斥资34亿美元收购了云计算服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创业公司RightNow和Taleo,溢价高达20%;而SAP也在2011年以超出市值50%的价格收购了SuccessFactors。

除非像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能够在云计算市场证明自身的实力,并从容化解来自云计算软件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威胁,抑或是市场上所有搅局者都被甲骨文和其他大型厂商以令人瞠目的市场溢价收购,否则云计算软件市场搅局者的高速发展势头似乎很难被抑制。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