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监管箭在弦上 “新型传销”ICO能否回归正途?

2017-09-06 15:09:08    中国质量万里行    申杰    点击:

  近期,央行、网信办、工信部、银监会等7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公告。公告称,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

  疯狂蔓延的ICO突然被紧急叫停,以ICO(首次公开募币)为揽财集资手段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浮出水面,显然这是区块链领域里一场未知的游戏。凭借区块链的热度,大V已经依靠这块披着高大上外衣盲区赚得盆满钵满,却有人宁愿去赌一把,万一发财了呢?

  “一夜暴富”

  今年以来,ICO持续走热,融资金额动辄数千万元,而且仅仅只需几天或几小时,这种揽财效应,的确是典型的一夜爆富,其中有的项目几乎连白皮书都没有,仅凭发起人的个人号召力便可轻松融资,这些发起者大多为业界大佬,网红大V,不惜透支自身的公信力而疯狂揽金,拉微信群、QQ群直接打款。这种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或者粉丝经济模式聚集起来的粉丝而随意聚财的行为,借用了互联网的通道,基于粉丝对自己的信任而透支影响力的做法,实是以意见领袖为中心在社群经济的根基上形成的一种社群营销行为。

  而参与投资者本身对这种模式并不了解,表示看不懂,但却会基于对名人大V的信任而去投资,并抱着投机的想法,加之对大V的信任,便入了坑。也因此,没有注册公司主体,不受第三方监管,没有发布任何产品项目,通过 ICO这种区块链风口上的奶酪便可以轻易融资数亿美元,所有过程不受任何监管,融到的代币大批大批进入大佬的口袋,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又一出惊世骇俗的造富神话。而在区块链专业人士看来,这是一场称没有任何东西支撑的“空气链”,“圈钱已经不顾吃相”。而这种模式圈钱之广已经波及闲到了骨子里的社区广场舞大妈,不如赌一把,主要原因是代币可以在二级市场得到升值,更因此形成传销模式的组织体系,这无疑是风口+大V+传销模式下的一种虚火下的赌博。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就当前市场情况来看,绝大多数ICO项目自身并无发展前景,只是数字加密资产市场的暴涨使得ICO逐步沦为投机性工具,为了投机而投机,很少有人去在意项目本身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现泡沫化趋势。在这场泡沫中,既便是用常识判断就不靠谱的项目,也能得到投资者的热捧。

  随着投资者对ICO的狂热,各种诈骗性项目涌现出来,最典型的,便是打着ICO的幌子搞加密虚拟货币传销,搞起了庞氏骗局,这和当年打着p2p旗号的e租宝做互联网金融一样,实则旁氏骗局!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传,诱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强。

  迄今为止,恒星币案、万福币案、中华币案,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等,均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数字货币传销案,更多地则尚未浮出水面,等着投资者以身犯险。

  投机“盛宴”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意即首次代币公开销售,是区块链初创公司以发行初始数字代币,用以交换投资人手中的比特币(BTC)或以太币(ETH)等主流数字资产。发行的代币成为日后使用对应区块链项目的凭证,将来也可以在二级市场或者一些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交易。可以说,ICO是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等数字资产在众筹领域的最新应用和发展。

  与股票市场IPO (Initial PublicOffering)不同,发起ICO项目不需要任何监管机构审批即可向公众募资。大部分ICO项目未设定投资者门槛,借助于主流数字资产点对点发送的便利,ICO具有全球范围融资的优势,因此ICO更利于高效快速解决区块链初创企业融资难题。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便可以进入,造成整个运作体系的膨胀,使得ICO几乎可以免去IPO的所有流程,成为某些大V的爆富工具。价格、数量随意定,更是让其没有任何秩序可言,可控性不言而喻。发起主体不受任何限制,成本低,都成为ICO得以疯狂进行的助推器。而代币升值几乎成为空谈,口头上的说词,最终参与者大多两手空空,大V无老而获。整个市场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参与者最终陷入一夜暴富幻境中的投资深渊。

  兴起于2014年的股权众筹,迄今为止300多家基本全部溃败,转型、倒闭、沉寂,最根本的根源便在于一开始面向散户开放的股权众筹网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投资人对于变现的要求是那么急迫,而股权变现需要漫长的等待期。ICO虽然可以通过交易数字代币实现变现,但何时上线交易、如何规避庄家炒作等问题亦是如此。或许游戏还未结束,已经有人转身离开。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一如货币。

  暴富梦碎

  薛蛮子、李笑来等投资圈知名人物,悉数入场,薛蛮子一个月内,投资了数十个ICO项目,李笑来投资的一个ICO项目在没有白皮书(融资说明书)的背景下,轻松融得了近2亿美元。然而,这种神话很快将破灭。包括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在内的监管部门以及一些行业协会等已经对ICO密集发声或表态,多家ICO平台暂停交易,一种情况是规范监管。在区块链板块上的重要模式,ICO作为一种重要的证券发行模式,是一种创新,不过由于门槛过低,自发性强,在区块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蔓延开来的项目,相关监管部门可出台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约束,调动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升运行规范性。提升门槛,提升参与成本等切实有效的政策制度,推动其顺应行业规律健康发展。

  一种情况是取缔,国家会对无法监管的项目采取一刀切,进行取缔,ICO和此前的P2P信贷极其类同。P2P已是前车之鉴,ICO自然存在取缔的可能性。如此,风火一时的ICO将划上句点,成为马前卒。但基于区块链的需要,此种可能性极小,但经过监管,改进自然需要下一番功夫,另外,ICO模式是留下了,但其中的规范制度将会大大扼住爆富的喉咙,如余额宝限额,微信支付宝转账限额,让ICO走上正轨,届时,大V,参与者均将成为普通的投资者,区块链有望进入正轨,暴富梦想终落空。

  “博傻”风潮乱象

  业界专家认为,没有任何具体应用作为支撑,ICO发起人仅凭白皮书描绘概念就能“圈钱”,这还算下了点儿工夫;而有的发起人连“白皮书”也省去了,真可谓“空手套白狼”。此外,多数代币是否具备“去中心化”特征也值得怀疑,“庄家”的存在让不少数字货币价格有被操纵的可能。

  有装傻,有真傻,在ICO供需两端都与“傻”脱不了干系。

  全球金融科技服务公司 Au-tonomous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大部分募资公司只是想利用人们对数字货币生态的新鲜和兴奋感,借助社交媒体来进行推广宣传,并抓住目前市场缺乏可强制执行的监管的时机进行诈骗。一旦融到资金后,那些在白皮书中承诺的计划根本不会落地,这在中国一些公司的ICO项目中更为普遍。

  据了解,ICO经过两年发展,二级市场市值已突破1000亿元。面对这一规模的市场,停摆后续工作会更多。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何在创新与监管中取得平衡值得关注。ICO涉及网络支付、资产托管、金融交易、数字钱包等领域,这对监管方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ICO需要精准监管,对正规的ICO还需要包容,在这方面可借鉴“监管沙盒”。

  在“监管沙盒”内,金融科技企业可测试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

  从长远看,适宜的监管有利于良币驱逐劣币,让金融创新更顺畅,让金融科技更好落地。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