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奔腾不息的“黄河” ——老重汽人回顾黄河JN150研发历程

2016-09-16 16:27:00    济南日报        点击:

\

  历史的车轮挟带风云滚滚向前,当我们追寻逝去的青春、飘散的岁月,凝视庄严国旗下光荣与梦想的时候,总能在其中寻找到中国汽车人执着而坚韧的身影。

  1960年4月,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八8吨重型汽车在济南诞生,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作为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办公室主任,王平涛老人见证了黄河JN150的设计研发生产工作的全部过程。

  王平涛回忆说,制造属于自己的汽车不仅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更是济南汽车制造总厂魂牵梦绕的心愿。为此,厂里请来了30多名大学生,加上自己的设计人员,总计50多名技术人员,老重汽人就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本着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精神开始了测绘、画图、技术分析等一系列工作。

  “汽车设计本来就庞杂多变,我们又没有经验,困难可想而知,但那时候的人们不惧雨袭,不惧风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王平涛说,在经过100多个昼夜艰苦奋战之后,黄河150重卡的图纸设计最终拨云见日。随后,迅速进入到组织生产的新阶段。

  “开始造车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生产制造差速器壳体,任务非常紧急。上午领到毛坯件,下午就开工,因为所有的配件必须要在15天内完成,但我们不到一个礼拜就基本完成。每天连轴干,厂里的每一位职工都是早上赶着星星进厂,晚上伴着月亮回家。”

  1987年退休的副厂长韩云柱回忆说:“那时候,济南城内的各种汽修厂、配件厂不仅设备厂房陈旧简陋,技术手段也异常落后,但每一位老重汽人都有着不甘落后、勇于开拓的精气神儿。驾驶室没有模具,技术人员用最笨的方法先敲出一个车壳,外面附上水泥,硬化后把里面车壳拿掉,水泥模具就成型了;没有大型冲压机,车辆的大梁无法成型,我们就用大的千斤顶来压大梁。后来,厂里买了6个大千斤顶做成了压弯的设备。我们就是用这个设备压出了JN150的大梁,效果很好。”

  回想起当年的光景,时光仿佛被凝固而历历在目。

  1962年,在经历过一次试制失败的挫折后,黄河JN150再一次进行了2.5万公里的路试,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车辆的总体质量就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这是零的突破。”回忆起激情奋斗的往事,王平涛神采飞扬。在他的印象中,在生产制造重卡的历史中,上天对艰苦创业的老重汽人给予了最大的眷顾与帮助。“是重汽职工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造国产车的志气,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仅仅用了40天时间就绘出了几百张草图,依靠最简单、简陋的设备和手工生产出了几千个零件。”

  1963年3月,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桃花开满山的时节。彼时,黄河JN150鉴定会由汽车局副局长胡亮带队,组织了一个鉴定班子到济南做鉴定,仅汽车局就来了12个人,还有全国汽车行业的专家代表,整个鉴定会开了半个月。最后终于通过了鉴定验收,厂里到处都在欢呼着。“可以说,中国重汽最初创业的故事就是一曲动人心弦的旋律,让这片古老的大地回响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王平涛说。(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王晓辉)

相关新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