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炫富、涉传、造假或成“保健品”乱象三大原罪

2019-01-14 12:00:20    中国质量万里行    记者 申杰    点击:

  2018年,保健品市场乱象此起彼伏,涉及的商家举不胜举,受害人更是数不胜数。炫富、涉传和造假,被认为是消费者面临的三大最常见的受骗形式。

\

  炫富

  “今年2月份,我买了一台玛莎拉蒂座驾,价值100多万。然后今年6月份,我又买了一套上千万的江景房。” 这是一位被尊为顶级大咖的保健品代理商在某企业年会时说的话。与此同时,这些顶级代理商分享这样一段“坎坷”经历:3年前自己还是一位穷人,3年后,自己从穷困潦倒变为身家千万。

  除了大会炫富之外,如今在微信朋友圈里“炫富”的人越来越多。“我朋友圈有个卖减肥保健品的,整天发一些加入几级代理只需多少钱,买多少货。还整天发一些某某代理升级了,某某人收钱打钱裁频,钱数还不是小数。给人假象生意好得不得了。”一位从事微商代理的人说道:“其实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大多数人都知道这都是电脑合成的假图。”

  记者发现,各种保健品企业或者微商年会是“造富故事”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几年时间开上豪车住上豪宅,几乎是每场年会都要讲述一遍的故事,这似乎也成了代理领袖们的标配。而这些财富故事也刺激着现场的每一位听众,他们为此欢呼、沸腾。

  相对保健品企业线下炫富来讲,线上微商企业炫富成本更低。不少微商为了让陌生人信服,有的除了晒发货单、转账截图、卡车拉货视频以外,甚至开始以现金炫富。然而,记者发现,除了专门修改微信转账金额的截图软件“微信红包截图生成器”,淘宝上甚至出现了“微商炫富”关键词的道具商品,其中不乏当地发货的卖家。其实,这只是与魔术道具相似的人民币道具,价格是40元一万元仿真钱一叠,数量越大价格从优,100万只需1000元,“摄影真实效果完美”。

  中国直销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韩兆磊告诉记者:“很多通过炫富从事保健品或者线上的代理商们看起来年轻貌美、事业有成,凭仗本身的勤奋,已登上了好友圈财产的高峰。其实,除了聊以自慰,更多的是给别人看的,只有财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涉传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购物、跨境电商等网络概念和营销方式的发展,传销被包装成了“保健品”的形式,在他们的组织中,有一部分人已经被骗入组织,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涉及传销,进而又将这种模式复制给亲友,煽动他们加入其中,也有人因此“众叛亲离”。

  这其中备受争议的便就是直销企业,目前国内允许的是直销,是单层次直销,多层次直销即被界定为传销,是非法的。

  对此,韩兆磊告诉记者:“至于直销企业以传销的方式来运作,其实这似乎是一个行业潜规则:所有的直销企业从奖金制度来看,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几乎都是传销,都是双轨制和靠不断发展下线来获得收益,这些直销企业真正卖给消费者的产品非常之少,绝大多数都是被下线会员们自己消费了,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而在反传防骗联盟负责人坚哥(化名)看来,中国从事保健品的直销企业的确存在违规行为。一些小厂家偷偷使用非法传销获得暴利,而合法的直销企业交了这么多钱获取牌照,如果不做越轨的事情,就做不过那些小公司,难以盈利。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传销和直销是一个概念,传销在国外也有做得很正规的厂商。但因为传销太有效了,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社会结构等因素使得传销存在风险。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法治水平与国民素质也跟不上,导致国内的传销企业很容易就演变成犯罪集团。

  记者发现,国内最初的传销,卖的还是货真价实的产品,但是后来走上了歪路,有些企业把重心放在拉人头、扩大网络上面,并不想做好产品。产品与服务只是噱头,价格大大超出其价值,最终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价值,这是非法传销的特点。

  造假

  如今保健品市场发展迅猛,年销售规模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保健品行业也逐渐成为掺杂造假的“重灾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名贵药材,在保健品中添加多种违禁成分,或者假冒药品进行销售,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埋下重重隐患。

  而国内保健品市场“乱象”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近年来,政府部门屡次重拳整治,仍未彻底遏制。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已将交易悄悄转移至地下或网络,其手法更趋隐蔽。同时,由于保健品进入各地市场销售几乎没有门槛,对于掺杂造假等违规行为,执法人员常常面临源头追踪难、调查取证难、异地查处难等尴尬。

  虽然监管部门强调“国家从未批准过任何一种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但仍有部分顾客会在违法分子的忽悠下购买;虽然国家规定所有保健食品广告中均应说明“本品不代替药品”的忠告语,但仍会有消费者轻信违法分子花言巧语下的“神奇疗效”。

  据介绍,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保健品设置推销骗局,通常采用免费试用、免费体检、“专家”义诊免费讲座等方式,先吸引消费者试用,然后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催促赶快服用保健品。记者注意到,不少保健食品的消费者都是中老年群体,很多不法分子会在住宅小区、菜场或公园附近设摊,免费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取得老人的相关资料,然后电话邀请老人去参加免费的“健康讲座”,再谋取利益。而很多老人由于不太会辨别真假,极易上当受骗。

  警惕保健品消费套路

  在正规保健品销售渠道外,各地也存在一些保健品诈骗团伙。在监管不断升级的同时,欺骗套路也在“升级”。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常用的九个套路,帮助消费者识别骗局,保护自身权益。

  套路一:免费礼品。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套路二:假借公益。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普及健康知识的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套路三:夸大承诺。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往往无据承诺、虚假承诺、夸大承诺。他们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控制糖尿病……类似的保健品诈骗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套路四:登记信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吸引来的老年人,一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会要求他们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时趁机问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拉近关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续销售保健品打基础。

  套路五:“专家”讲座。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比如在某大医院光挂号费就要300元。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品。

  套路六:现身说法。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这些被安排好的老年人会说自己是本产品的会员,这个保健品效果确实好,成为会员还有各种免费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邻居、同事、同一个小区的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

  套路七:“亲情”服务。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品就不是问题了。

  套路八:免费旅游。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然后去参观保健品生产车间,其实跟销售的保健品没任何关系,让老年人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材实料”。

  套路九:非法集资。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者是某公司将要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比如20%的年利息,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

相关新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