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458亿“非正常搜索”背后 APP“偷窥”乱象仍频繁不断

2020-12-03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罗克研    点击:

  文/中国质量万里行 罗克研

  最近,在阿里安全和百度安全在2020数字化治理高峰论坛上公布了两组数据:72亿与386.7亿。加起来全网一年有458亿非正常搜索,按照中国现有网民9.4亿这个数据来算,平均每人每月进行非正常搜索至少4次。

\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郑俊芳这样对“非正常搜索”介绍,网民会以软色情、破解游戏防沉迷系统、野生动植物,甚至毒品、自杀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这些可能对社会带来风险和不适的搜索行为被称为非正常搜索。这些搜索背后,有些是企图作恶,更多则是好奇或迷茫。

  对于阿里和百度提出的“绿网计划”,网上有人赞成,认为这是一项创新公益举措。而也有网友认为,如何定义“非正常搜索”?不少用户认为,自己的搜索的东西,不知不觉当中隐私已被侵犯。

\

  有网友爆料,在一些搜索平台上搜了除甲醛的相关知识,结果第二天就有人打电话询问近期是不是咨询了如何除甲醛,并告知说他们是专业的公司。这位爆料的网友直接否认的对方,但是实际上正好相反。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从来没留过电话号码,怎么感觉个人隐私全没了。

  也有网友回复他,这不一定是搜索平台上泄露的,有可能是宽带供应商泄露的。

  个人隐私一直以来都是个敏感话题,特别在大数据时代下,隐私常常处于“裸奔”的状态。前不久,人脸识别的事儿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马上,天津市就在12月1日出台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据此,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被禁止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

  不少网友也在追问,除了天津,其他各省什么时候出台相关办法。

  现今,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日常生活里的很多事情大多都在手机上完成,而各种APP软件也成为潜藏在人们身边的风险。

  2020年7月以来,工信部针对APP常使用的SDK(软件工具开发包)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部署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APP、SDK违规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频繁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以及应用分发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四个方面十类问题。

\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上发布的消息显示,从排查工作开始截止到目前,已经对多国内的44万多款国民使用率较高的的APP进行了排查监测工作,其中已有1336款APP被查出隐患,责令整改,并且有377款整改不够彻底仍存在问题的APP,对这些企业提出了通报,另外还下架了94款拒绝整改的APP。

  据悉,在工信部此前连续开展的九批次集中检查中,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强制索权等3个问题突出,占比分别为32%、20%、21%。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介绍,目前APP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商业模式变革的挑战。

  我国互联网产业普遍采用“前端免费、后端获利”的模式,盈利模式从在线广告向基于大数据的定向推送、精准营销转变。企业违规成本低,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良莠不齐,为逐利违规侵害用户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灰黑产业加速向违规收集使用甚至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聚集。

  二是APP版本迭代频繁的挑战。数据显示:我国境内APP上架总量已超过350万款,头部应用更新频繁,几乎每两周都会进行版本更新,中小应用层出不穷,新技术应用更具备在线迭代“热更新”功能,APP总量在不断增加。庞大的APP数量,丰富的应用场景,需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技术检测力量。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