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

假冒伪劣为何“屡禁不止”?诚信缺失深层的根源何在?

2023-03-23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迎丰   点击:

  假冒伪劣、诚信缺失、消费侵权行为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文化、品质及国民性(劣根性)。

  设立和纪念3·15最终是为了消灭忘却3·15!——自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至今整整四十年(我国消费者协会1987年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四十年来家国”——既有当初人们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经历的幸福回忆与感慨,又有如今人们对3·15四十年经历的焦虑期盼与无奈。

  回望“四十年来家国”,当初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设立3·15消费者权益日时规定的“消费者享有获得安全保障、获得产品正确资料、自由决定选择以及要求赔偿和要求保障有益的健康环境等权利。”如今广大的消费者仍在期盼。尽管我国从政府到相关社会组织机构不断从立法执法、制度建设、信息披露曝光等方面加大了规范市场竞争、打击假冒伪劣的社会共治的力度,但是假冒伪劣、恶意欺诈、虚假宣传等诚信缺失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广大消费者意难平,恨难消。每临3·15,执法者忙碌,消费者愤怒。

  “屡禁不止”根源何在?我曾于一年3·15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以《消费维权,和谐共处》为主题的讲座演讲后回答一个学生当场提问时说过:我认为,我们既应看到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行为的诱因有“理性经济人”的本性本能,有法治不显、道德不彰、措施不力的缺陷,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行为的背后支撑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文化、人的品质,是一个时代阶段呈现出来的国民性——更确切地说是“国民劣根性”。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行为深层的“国民性”。只有认识到这种深层次的“人性文化”根源因素并进而基于此来“顶层设计”,改造提升,来实施“德法相济”“法德互补”,重典打假,来建立社会共治制度体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标本兼治,必有成效。

  为了探究假冒伪劣、诚信缺失、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背后的深层根源,进而真正“认识自己”,有的放矢,我把我多年前的《品质中国》——一篇尝试寻找反思并揭示我国质量、消费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品质之间深层联系(也解析了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行为的国民性根源)的文章奉献给大家分享。其目的是“揭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我记得在《觉醒年代》中,民国怪才、北大教授辜鸿铭说过: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是无形的。

  尼采说过:“每个人离他自己最遥远。”苏格拉底也认为: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所以他取自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认识你自己”!

  我在前两天推出我多年前3·15前夕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记者专访的导语中说过:纪念3·15是为了忘却3·15。但愿3·15不再是消费者悲喜交加,惊愕、愤怒、痛苦并期盼的日子而只是365天中一个平常的温暖的春日——晴朗碧空或微风细雨。但要达到这一步,路还很长,远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借用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的标题,3·15是“为了忘却的记念”!而要真正做到“忘却”3·15,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

  2023年3月19日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