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等机构11款理财产品被曝零收益

  11款银行理财产品“一毛不拔” 收益大幅低于预期水平 多数理财产品在青岛有销售 日期:2011-07-06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在CPI高企的情况下,普通市民多拿理财产品与其“战斗”,银行理财产品在今年上半年发行“井喷”。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超过了去年全年。尽管大多数理财产品取得了到期收益,但还是有部分理财产品“说话不算话”,收益大幅低于预期水平甚至是“零收益”、“负收益”。据统计,全国共有11款到期理财产品收益为零,其中多数理财产品在青岛有销售。

  实际收益为预期收益1/6

  2009年,孙先生被香港西路某银行一款年收益8%的理财产品吸引住了。“当时存款利率比较低,两年定期仅为2.79%,这款正在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8.02%,理财经理莫女士称他们的理财产品一般都能够实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能够超过预期收益。”孙先生说,

  记者从孙先生带来的产品介绍中看到,该产品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的运作中年化收益率达到9.53%,预期该产品第二期的收益率为8.02%±6.36%。根据银行的预期,按照平均年收益率8.02% 计算,孙先生将获得8020元收益,即使按照最低年收益率1.66%计算,两年后孙先生也能获得1660元的收益,于是孙先生再三考虑下购买了5万元该理财产品。

  2011年3月1日,理财产品到期后,存折上的数字却让他傻了眼,本息共有51290元,收益仅1290元,即年收益率仅为1.29%。

  数据显示,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的青岛分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当中,都曾有过不及预期收益率甚至不能保本的理财产品,这些打着“高收益”旗帜的理财产品最终几无收益,让投资者失望又伤心。

  投资30万3年没赚一分钱

  孙先生收益低于预期,并不算最惨的,还有的投资者三年前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后竟然没有一分钱的收益。“我朋友在3年前拿出30万元认购了一款挂钩股市的银行理财产品,今年4月份到期,收益率竟然为零,没有获得一分钱的收益,看来银行理财产品也有风险。”市民洪先生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花旗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均有多款理财产品到期收益为零。花旗银行2010年发行的1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美元票据型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甚至为负。

  “理财产品都是全国销售的,这些到期收益为零的理财产品青岛大多也有销售。”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籍彤告诉记者,理财产品设计因素不同,因此到期收益也不一样。“我们以前还有的理财产品到期后是负收益呢,像今年到期零收益的这几款理财产品,挂钩股市,客户可以以牺牲利率为代价博取更大的收益,因为超出了预期设计的范围,所以没有获得收益,这并不能说明理财产品有问题。多数能够取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一年翻番。”

  籍彤说,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含有风险的,销售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风险提示。

  ■业内人士

  不能只看收益率

  青岛银行理财师沈晨友说,银行理财产品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收益率,但个别产品除外。“在 CPI高企和存款负利率的状况下,居民理财的热情十分高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般要高于储蓄存款,青岛经常上演储蓄搬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银行理财产品。因此往往见光即被抢。不过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应向客户做出风险提示和说明。”

  沈晨友告诉记者,市民购买理财产品,不能只盯着收益率。“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期限合适、风险合适的品种。理财产品收益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有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风险也就大。”沈晨友说,目前来看,信托贷款类和票据类理财产品基本能够实现到期收益,但股票类和债券类理财产品就不好说了。

  ■链接

  11款零收益理财产品

  美元代客境外理财产品—1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美元票据  花旗银行

  华夏理财—创盈7号理财产品(展期) 华夏银行

  “薪加薪16号—汇率触发型人民币理财计划”(第一期) 广发银行

  “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A 股金融类股票表现联动理财计划  招商银行

  “华夏理财—慧盈22号”A 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B款  华夏银行

  “华夏理财—慧盈22号”A 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A款  华夏银行

  “华夏理财—慧盈21号”A 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B款  华夏银行

  “华夏理财—慧盈21号”A 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A款  华夏银行

  私人银行尊享权益系列之积极策略1号理财计划 招商银行

  私人银行尊享权益系列之平衡配置1号理财计划 招商银行

  2.5年期锁定收益澳元结构性凭证  花旗银行 记者 肖良华

 

相关新闻: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存款变保险 建设银行被指误导客户遭投诉
  2. 2渤海银行职员私自放贷千万 或成“齐鲁银行案
  3. 3联合利华价格上涨促使发改委约谈 企业挨罚后
  4. 4新版假币编号微博热转 中国人民银行辟谣
  5. 5光大银行现败笔 信用卡业务违规遭处罚
  6. 6转帐失败扣手续费 建行霸王条款成潜规则
  7. 7华夏银行300户速通卡重复扣费 通讯故障惹的祸
  8. 8兴业银行:大奖背后有蹊跷之事
  9. 9储蓄理财产品变保险遭诉 华夏人寿被指销售误
  10. 10渣打银行深陷投诉门 理财产品设计先天不利
  1. 1光大银行现败笔 信用卡业务违规遭处罚
  2. 2转帐失败扣手续费 建行霸王条款成潜规则
  3. 3临清地税官员回应称代理费属新生事物
  4. 4储户遭邮储银行人员忽悠 存款变保险1千亏400
  5. 5平安保险"回访老客户"是幌子 电话
  6. 6邮政储蓄存款变中国人保保单 1万元仅剩9400元
  7. 7光大信用卡停用一年多 200元年费照收
  8. 8华夏银行300户速通卡重复扣费 通讯故障惹的祸
  9. 9德意志银行私人理财深陷投诉门 富人恐成负人
  10. 10工行自助银行报警器响仨小时没人管遭质疑
  1. 1“黑客软件”频现网络 当隐私不再是秘密
  2. 2信阳部分加气站:手续不全存安全隐患
  3. 3“奥的斯”质量事故背后的人为因素
  4. 4何妨对高铁宽容一点
  5. 5软质量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6. 6暴利的“达芬奇家具”伤害了谁
  7. 7小小曲别针折射企业诚信
  8. 8中国为什么做不出自己的奢侈品
  9. 9解决地沟油问题不在于能否检测
  10. 10达芬奇家具演绎中国制造悲剧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1 京ICP备06059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