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被指隔靴搔痒

国内数所知名高校推出多达十余项的自主招生政策。数量虽多,难题依旧

自主招生走入“计划”时代?

阅读提示

自主招生,俨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界活蹦乱跳的一条鲶鱼,搅动了因袭已久的教育格局。

但是,这剂药方的副作用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担忧,“自主招生不过是变相的‘掐尖’游戏”、“是暗箱操作最好的温床”……尽管质疑不绝,但自主招生的攻势似乎依然凌厉:今年,国内几所知名高校比往年更早地公布了各自的特色招生计划,而这些“计划”也再次砸向舆论池中,引起又一波的争论和质疑。

自主招生,会勾画出什么样的轨迹,又能将中国教育引向何处?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不仅击碎了此前“自主招生联盟将遭取缔”的传闻,而且对高校自主招生做出了进一步规范。据悉,三大自主招生联盟招生考试细则于12月2日统一对外公布。

而此前,中国几所知名高校就已按捺不住,纷纷公布了各自的自主招生新政,引起公众的又一轮讨论,乃至争议。中国高校的自主招生,在质疑声中缓缓前行,它能否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带来春色?

诸多计划一拥而上,名目繁多大同小异

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战局”提前燃起烽烟,早在10月,不少高校就先声夺人,公布了自己的招生新政,比往年整整早了一个月。

清华大学打响了头炮。在此前“A、B”自主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清华今年新推“新百年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个部分。随后,北京大学力推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如约而至,还推出了《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

与两校比邻而居的中国人民大学“开动”了“校长直通车计划”,更为“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学生量身定制“圆梦计划”。北京师范大学一口气推出了“攀登计划”、“星光计划”、“师表计划”;哈尔滨工业大学则紧锣密鼓地在东北大地树起了“英才计划”的大旗。

诸多计划一拥而上,在这个萧索的冬天绘就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致。但是,尽管名目繁多,但揪住计划的“领子”往里细看,内容却大同小异。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是此前实施的“B计划”的升级版,而“领军计划”和“拔尖计划”则是“A计划”的细分。人大的两个计划也多少能看出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和清华“自强计划”的影子。

因此,在不少校长看来,这些看似纷繁的计划,无非就是“多提供了几个名额,能多送进去几个学生”。某中学校长更是将这些计划当作智力游戏,大倒苦水:“这些林林总总的计划、新政策搞得像智力游戏。逼得我们做校长的要动脑筋、花心思,哪个学生走‘校荐’、哪个学生走‘自荐’,哪个学生走‘自强’计划,哪个学生走‘领军’、哪个学生走‘攀登’、哪个学生走‘星光’……劳心费神。”

而不少中学校长更愿意把这一场战局看作是掐尖之战。比如,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生新标准明确要求“基础学业成绩位居(评估)全年级前5%以内”,不少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将导致自主招生全方位选才的成效大打折扣。

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却被指“隔靴搔痒”,非治本之策

尽管计划繁多,但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向贫困地区及贫困考生倾斜。

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规定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均可推荐1名学生参加选拔。入选学生参加高考后,最高可获60分降分录取优惠。

中国人民大学则首次为农村考生推出“圆梦计划”,主要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人大还特别规定,进入“圆梦计划”推荐序列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

对于这些扭转“寒门子弟难跃龙门”现象的努力,有不少人投以赞许的目光:这是对以往招生制度设计的纠偏,名校的做法让农村贫困学生看到了希望。

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认为招生政策的倾斜并非治本之策,而且“以出身论英雄”的做法还会影响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人大“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要求更是被指“雷人”。

有媒体更是指出,教育失衡的局面不应自高校阶段才开始扭转,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令农村和贫困地区生源从上学的第一步起就已落后。如果不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平衡城乡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公平与公开地去竞争有限的重点大学的入学资格,仅凭行政划拨指标,只是隔靴搔痒。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1 京ICP备06059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