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

深刻理解加快质量强国建设的内在规律和逻辑

2022-12-31   中国质量报   李刚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这一论断具有特别意义,成为我国质量强国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朱兰博士说:“质量将成为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走质量强国之路,可以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的新挑战新形势,是把握机遇、化解挑战的重要路径;走质量强国之路,可以推进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航空强国等强国建设,是构建现代化强国谱系的基础性工作;走质量强国之路,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可以推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真正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起来”的时代呼唤愈加热切。对质量工作来说,“强起来”要求的根本体现,就是建设质量强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

  一、质量强国——时代的呼唤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内在的必然要求,是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一般性原则,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

  (一)从发展战略来看,这是“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在需要。过去,我国工业产品面临“有没有”问题,主要是数量不足问题; 现在,工业产品面临的主要是“好不好”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就凸显出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近两年稳定在94%左右。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虽有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好不好”阶段,社会消费类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个性化、多样化、差异性等成为新潮流,对产品质量提出全新要求。建设质量强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优化质量管理、强化质量基础、同化质量互通等就成为发展战略的重要选项。

  (二)从发展贡献率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说,产品质量是从工业化时代开始的,但人类产生之后,就有剩余产品的交换,就有质量的要素(剩余农产品的质量高低问题)。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来看,产品质量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环节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最终实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质量是经济活动的细胞。产品质量是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4环节的灵魂,是经济活动的载体,也是经济活动的最终实现形式。

  质量工作对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贡献。一看计量。世界80%以上的贸易是通过计量来计算的。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对周期检定每投入1美元,可以减少因计量不准造成的损失11.4美元;对重点抽查每投入1美元,可以减少因计量不准造成的损失28.7美元。英国一项研究显示,计量对进出口、投资影响很大。二看标准。权威数据表明,中国、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标准化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是7.88%、27%、23%、12%、25%。业内的名言是,三类企业做产品,二类企业做品牌,一类企业做标准。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游戏规则。三看认证认可。2005年国家认监委的研究表明,认证认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71%,拉动率为0.32%;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0.314%。英国认可工作每年可产生6亿英镑的附加经济效益。四看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是控制质量的技术关口,是实现计量、标准和认证认可的手段。德国质量的提升得益于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的改进。检验检测是国家的创新重点,是国家的核心工业“秘密”。

  (三)从发展目的来看,这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衣食住行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各样都有质量要求。比如,奶粉、乳制品等婴幼儿产品,校服、纸张、学习用品等学生用品,家电、家具、纺织用品等日用消费品,家用小汽车、校车等交通工具,建筑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节能环保产品、智能穿戴类新兴消费品等等,与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民生质量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建设质量强国,解决事关民生的质量问题,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质量获得感的重要方面。

  (四)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来看,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质量强国战略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因时而生。一方面,人民的需要由“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这深刻反映出当前新时代人民需要历史性的变化,是消费品量的提升、质的飞跃。相对于“物质文化需求”,“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层次大大提高,包含生态环境、制度环境、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很大程度上是对高质量的需要。建设质量强国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已经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表明我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突出体现为发展质量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产品服务质量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社会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的障碍。质量强国战略要引导各方面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通过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供给体系,逐步破解发展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五)从经济全球化发展来看,这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横行、局部战争频仍、灾害疫情伴随,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美国GDP从1960年5663亿美元到2021年229934.7亿美元,提升40倍,一直雄踞世界第一。中国GDP跟美国GDP占比从1960年的8.89%提升到2021年的77.1%。中国改革开放,实现持续40多年的追赶;在200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年5%提升。中国超越美国GDP的时间,专家估计,应该是在2028—2030年左右。

  世界强国主要有几大类: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当然还可以分成文化强国、资源强国等等。历史的规律是存在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背后。世界上真正的强国是少数、极少数国家,强国一般容易主导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规则。世界政治格局是少数经济、军事强国主导的利益博弈、实力竞争。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应该是第一类,即经济类强国;而经济类强国的基础和实力,就体现在质量强国上。

  世界强国都高度重视质量竞争力。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质量政策。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20世纪70年代,韩国实施“质量赶超”计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提高质量促进法》并设立国家质量奖,都促进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

  二、质量政策——撬动质量强国建设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质量政策,是撬动质量强国建设的支点,必须上升为国家战略。《辞海》把“政策”解释为“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根据和准则”。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公众对于战争、贫困、犯罪、种族关系、污染、交通等应该采取政策的问题的关切与日俱增,政策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提出“政策科学”学科。

  质量政策,是政府部门为发展有效的质量基础设施和持续高效的质量水平提升政策,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府质量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旨在为保障广大人民的质量利益,而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和监督。质量的概念主要针对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质量政策包含质量工作领域有:质量基础,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合格评定;质量安全,即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药品安全等;质量提升,即质量规格、合格率、可靠性、稳定性、品种品牌等等;质量监管,即日常监管、巡察监察,监督抽查等;质量管理,即质量引导,质量控制,质量推广等;还有质量文化,质量环境,质量诚信,质量教育等等。

  质量政策的作用,是有效维护质量安全,建设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推进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改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质量政策伴随着质量机构的成立、质量工作的开展不断制定、丰富、完善。其中重大政策很多,包括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都有重大的单项政策。综合的重大质量政策(法规除外)主要有两个纲要和一个行动,即《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这些措施实施以后,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

  三、思想引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质量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建设革。”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质量(杭州)大会致贺信中指出,“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国”一词,连续两次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突显其重要性。

  在政府部门层面,“质量强国”一词,最早是在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国家层面,2016年全国两会上,建设质量强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质量强国建设的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其中包括“实施质量强国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推动质量强国和中国品牌建设”,这同样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发文提出建设质量强国。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四五”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建设质量强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因此,建设质量强国,是“十二五”期间提出,此后质量强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这是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之后,“质量强国”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充分体现中国政府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2011年至今连续11年,全国“质量月”主题都出现一个相同的“主线”——建设质量强国。

  四、前景展望——质量强国、美好生活

  建设质量强国是市场监管总局的重要工作。2018年组建的市场监管总局,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健全,推动产品服务质量、企业质量管理、产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稳步提升。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协调联络,引导、推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落实质量强国战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较快增长,为建设质量强国夯实微观基础;维护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建设质量强国创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优化消费环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机制;不断创新和强化质量基础设施,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的速度必然会加快、广度更加拓展、群众满意度会不断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质量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与基础条件、路径与方略,必将凝聚起社会各界建设质量强国的信心和共识,积极营造建设质量强国的社会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质量强国远景目标是激动人心的,追求世界一流的质量,意味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有着更令人向往的高质量与高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强国谱系是令人自豪的,建设质量强国,是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的基础性工程,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我国更有国际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其辐射力量是广泛而深入的,更高的质量对于消费与经济、诚信与文化、品牌与安全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发挥着独特的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就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有力推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的道路,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的现代化之路,是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之路。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1月制定《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直面市场需求和群众关切,聚焦突出问题、明显短板和发展关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质量难点。要求着力打通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化解一批民生消费领域质量痛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过3年的努力,到2025年,质量供给与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食品合格率进一步提高,消费品优质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品质量稳步向中高端迈进,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加快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

  回顾我国质量振兴、质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的历史,比较中外质量强国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国质量整体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到“出国游、房车游”,中华民族美好生活的梦想正在一天一天地实现。面向未来,我国质量强国建设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适应分众化、小众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质量消费需求,跟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质量发展潮流,建设符合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标准和计量等质量基础设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文/李刚 中国质量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