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

全面扩内需:亟需政策保障叠加消费支持

2022-11-27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杜吟   点击:

  11月26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建议,面对经济长期的有效需求不足可能导致持续的供给损失,可通过政策保障叠加上消费支持,以提振经济增速。

  刘元春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核心矛盾、关键问题。导致需求端不足的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二是国际格局的剧变特别是俄乌冲突导致未来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全面向经济风险转移;三是全球经济停滞的新、旧系统性问题。

  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消费投资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出现了持续的加速下降,比如投资增速从一季度12.2%下降到目前的5.8%;消费增速从8月份的正增长5.4%回落到10月份的-0.5%;CPI从2.8%下降到现在的2.1%,核心CPI从1%下降到现在的0.6%;PPI从一季度的高点6.1%下降到现在的-0.3%。因此,价格参数是我们各类数据最真实的参数,这种变化极具反映了目前有效需求持续下降的态势,特别是内需持续下降的态势。从10月份消费出现了负增长情况看,甚至很多人认为,消费下降较投资下降更快。因此,全面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成为经济界关注的重点,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分歧。

  刘元春指出,分歧表现在扩内需的实施路径上到底是以扩消费为主体还是以扩投资为主体?扩消费为主体是以结构性的消费扩张为主体,还是以总量型的扩张消费为主体,也就是普遍地进行补贴普遍地发放消费券来扩大内需。另一个分歧是扩投资,扩投资的核心是继续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国有企业的投资,还是我们必须要在房地产投资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市场型的房地产投资和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方面做文章。这里面我们所看到的,一是大结构,投资与消费;二是一些小结构。

  怎么来认识这个问题?刘元春认为,因为目前提出扩消费这样的举措不是一年两年,实际这几年都在提,进行全面的扩消费,因为扩消费的确具有很好的拉动效应;同时与投资不一样,它可能在债务率后期的产能问题上面具有它的优势。因此,很多人认为,我们目前是产能过剩,过度依赖于短期投资的扩张,必定导致中期供求的这种失衡。所以,很多人提出,投资目前已经趋于饱和,不应过度地进行加码。同时,在消费政策端没有相应的政策工具,没有相应的实施主体,很有可能在疫情冲击下,即使居民收入有所提升,但由于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这种混乱,特别是人流、物流的这种隔离导致消费扩张政策不能够达到扩消费的作用,反而会带来未来一系列的扭曲。

  “因此,我们需要投资政策来配合扩大消费”。刘元春强调,在消费、投资上面要找准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消费投资相融的项目。同时,针对消费目前出现的一些新短板、投资理念的短板和投资的长板设计相应的方案,这些方案当然都需要很重要的一些大前提,解除目前所面临的外部硬约束。

  如何定位2023年消费与投资政策?梳理比较投资、消费政策的短板就会看到,目前投资不振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特别是在一揽子稳增长举措下,我们的投资在第二产业,如高新技术及相关的创新行业上,整个增长速度都不错,但在第三产业、房地产业、中小企业的投资增长都是负数。

  比如汽车制造投资同比增长12.8%,专项设备投资增长13.4%,通用设备增长14.6%,化工制造增长20.4%,整个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但在房地产投资1-10月份是-8.0%的增长速度;在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1-8月份增速只有1.6%,第三产业比如娱乐、餐饮、旅游行业等的投资大幅度下降,很多是负增长。

  对消费而言,一是总量收缩太快,二是结构性发生了变化。目前消费下降密切相关联的行业:第一是家具行业,目前同比增长-8.2%;第二是建筑装修行业,全年同比增长-5.3%,10月份-8.7%。最新值得关注的变化是,金银珠宝从前期的正增长到三季度、四季度出现负增长,10月份负增长2.6%,这说明消费预期是在进一步恶化;第三是耐用品和家电,今年1-10月份增速是-0.8%,10月份是-14.1%。因此,对于消费而言,的确要实施总量性的政策,同时还要在一些特殊结构进行发力。

  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扩大消费?刘元春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在消费启动上面,必须要考虑与投资资金的这种分配,过低的投资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投资不足,一定会带来就业的问题。就业的问题一定会带来消费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在消费和投资之间寻找到消费、投资相融,投资促进这样的项目来进行实施。比如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就是一个消费投资相融的一个项目,也就是提升政策性房地产投资缓和市场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态势,同时借鉴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加大对装修、家具、耐用设备的购置补贴消费政策,从而拉动消费。比如,建立大学生基金,启动专项“以工代赈”等工程;再比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的消费,以及拉动城市消费增长的公务、会议、培训等消费,都是消费回升很重要的途径。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