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万里行在行动 > 精彩报道 >

给行业标准加些人情味儿

时间:2011-04-01 09:21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作者:文/中元
  

    不能否认,目前的社会对于残疾人的理解和关怀远没有到位,主客观的种种歧视和隔膜仍然存在;而近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规,其中则体现出可贵的民生关怀。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200项通信行业标准,其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整体水平,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无须赘述,其中3条值得一说:《信息无障碍呼叫中心服务系统技术要求》、《信息无障碍语音上网技术要求》、《信息无障碍公众场所内听力障碍人群辅助系统技术要求》。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3项信息无障碍标准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信息障碍人群在紧急情况时发出求救信息、上网获取信息、聆听声音困难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满足了信息无障碍人群需求。

    技术社会发展到今,一般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可以说都能得到满足,传统的衣食住行之外,通信作为一个新需求日益彰显其在日常的重要性。

    在美国,针对老人和残疾人的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手机上会有语音,感知等多种辅助措施,电脑也有相应的辅助技术,为残疾人构建同样便利的通信社会的努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国内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虽然进步良多,但大多数还是处在诸如将“残疾人”变成“残障人士”之类的表面工作上。至于“残障人士”们真正的需要,管理者和责任人的理解恐怕还不够。

    前两天听广播恰好有位残疾人参加电台聊天节目,主持人问:“您对针对‘残疾人’这个称呼改称‘残障人士’有什么看法和体会呢?”这位朋友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介意别人怎么叫我,关键是现在很多人并不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得到的帮助也很多,所以,怎么称呼其实并不重要。”

    可见,称谓的改变其实并不是最要紧的问题,社会有没有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机制和文化才是关键所在。而就效用来看,“残障人士”之类的称谓变化效用远不如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客观地讲,目前的社会对于残疾人的理解和关怀远没有达到那位残疾朋友个人感觉的那般程度,种种歧视和隔膜仍然存在,要改变这些,工信部的新规可谓走上了良性和正确的方向,体现了真正的民生关怀。

    行业标准最近几年一再成为各类产业和行业的热点词汇,一时间,“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一切”,“未来是标准的时代”之类的说法此起彼伏。不可否认,中国有大把的标准需要追赶国际社会,由标准引发的讨论和阐述也非常有必要,但标准的制定在考虑机械性的行业促进和产业发展之余,适当的人文情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文情怀可大可小,小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众生。冰冷的通信行业标准中,偶尔有一些温暖的字眼,可算是对弱势(生理)群体的关怀,也颇有些兼济众生的意味。相信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专业拗口的其余197条,未必条条感兴趣,但对于这三条,即使不理解条目的含义,至少能了解到,在通信行业标准中,也有助残、方便残疾人的内容。

    通信行业标准对普通消费者意味着让消费环境更好,更便利。而对于生活本已不便的残疾人群来说,恐怕在便利之外还有别的意义。在网络时代一切追求方便化,简单化的趋势中,还是有人愿意慢下脚步,为需要帮助的人群耐心地做些事情。通信行业标准中,3>197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