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惠康:中国汽车由大到强尚需20年

 


荣惠康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本刊记者 宿希强

  在一汽工作近半个世纪

  个子高大,声音洪亮,微微秃顶、已76岁高龄的荣惠康乍看起来颇像地道的北方人。

  其实他出生于安徽芜湖。“嗓门大是在一汽工厂车间练出来的,车间噪音很大,不大声说话两个人对面都听不见说什么。后来就成了习惯。”

  1955年,从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现并入吉林大学)毕业后,21岁的荣惠康进入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就是现在的一汽集团。在这里,他从技术员干起,直到成长为一汽集团的副总工程师,在完成了工人、技术员、干部的“三结合”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历史进程。

  能在开创了中国工业历史的一汽工作半个世纪,是荣惠康最为自豪的事情。“一汽的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奠基兴建,毛泽东主席特地题写了厂名。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两年之后又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荣惠康谈起一汽的发展史如数家珍。

  1955年到1964年,被荣惠康认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他触摸到了汽车工业的“毛细血管”。“干了9年的基础工作,4年的模具设计、制造、材料选择、模具管理,后5年因为‘大跃进’,我由技术科下放到车间当技术组长。”荣惠康说,那时候他带着5个技术人员,承担了3个车间的工艺工作,对生产线的劳动组织、生产定额、质量控制、上下工序、毛坯和机械加工、成品之间的关系、图纸和模具的结合关系等有了一线的切身认识。当时,他一天中除了吃午饭是在食堂,其余时间都待在车间做实验、研究工艺,跟模具工人、机修工、调整工打成一片。

  “我这条腿现在都经常隐隐作痛。”荣惠康指着他的左腿说。这是他当年拼命工作的后遗症。1958年他腿摔伤了,“肿得老粗”,但他硬是没有休息,坚持工作。

  其间,他写了两篇文章,《产品精度的控制》和《生产线劳动组织的改革》,据专家评论: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两篇文章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荣惠康说:这段时间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汽车专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现在,“比如搞一个汽车大项目的诊断或者一个大项目的上马,我可以提出来,绝对行还是不行,还有哪些问题,怎么解决,我都可以很实际地提出来。而一些设计院、研究院就缺乏对基层情况的了解。”

  支持奇瑞和比亚迪

  1992年,荣惠康以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的身份常驻北京。“主要是负责一汽的有关项目、审批、信息、资金、技术改造、国外合作、谈判等问题,和高层接触比较多。”

  在北京7年,“谦虚谨慎、知识渊博”的形象为他赢得了良好的人脉,荣惠康的潜能也进一步发挥出来。他和中央各部委、各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甚至中央高层领导,“外贸找李岚清,项目找邹家华”。其中他颇为自豪的事情就是,1993年请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一汽题写了“轿车工业生产基地”。

  除了助力一汽发展,荣惠康还直接参与过帮助现在已经名声响亮的奇瑞、比亚迪等一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90年代初期,一汽组织了20几名高工帮助奇瑞选择方案、选择产品,从1997年搞福特发动机开始,奇瑞一步步走向自主品牌。我们还支持江淮、支援扬子……”

  提到批评比亚迪老总王传福,荣惠康说只是一次会议上发表的“诤言”,实际上和比亚迪的感情很深。“2003年,我发现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但是重工业不配套。我提出一个口号,就是今后20年,深圳的发展要适度地重工业化。我提出上汽车,他们找到了我,和8个专家一起诊断了8次,最后,市长、书记、财政、发改委等所有的部门都去听了。提出好多问题,最后支持上汽车。”

  荣惠康他们写了140多页的诊断书,内容包括: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什么样子、上汽车工业必须有什么条件、市场在哪里、深圳市上汽车工业的条件在哪里、技术在哪里、投资在哪里等等。“现在,比亚迪的发展很不错,去年销售近20万辆汽车,增长率100%。可是王传福脑袋有点发热。他的战略是好的,他提出来2015年全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可今年就2009年了。去年第一是上汽,是170多万辆,一汽去年153万辆,今年估计160万辆,二汽去年也接近100万辆吧。2015年比亚迪要超过他们成为全国第一,可能吗?”

  “比亚迪前景很好,适合中国国情,有创新能力,科技研发力量也异常强大,但也不是没有缺点。重要的是不能盲目自大,否则只能说他是对全球的汽车工业缺乏认识。”荣惠康说。

 

相关新闻: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3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