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大健康产业:从“透明工厂”到全链条阳光化

2019-08-06 19:11:07    中国质量万里行    雷玄    点击:

  8月2日,主题为“共塑责任典范 共享美好生活”的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完美公司”)2018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暨共建食品安全教育基地活动启动会在江苏扬州举办。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展开圆桌对话,解读国家政策,剖析行业发展方向,分享健康知识。活动期间,完美公司邀请消费者代表、媒体代表参加“透明工厂”开放日活动,《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记者作为媒体代表也参加其中。

\

  健康长寿,人之所欲。从字面意思来看,“保健品”本是一个以促进人体健康为终极目的的褒义词。但近年来在市场野蛮无序生长之下,“保健品”一词却被笼罩着欺诈、诱骗、非法集资等多重阴影,已然演变为让消费者“闻之色变”的词汇。

  各保健品企业为了解决“信任”——这个保健品牌的核心问题,争相不惜投入巨资的工厂建设、维护成本,做到“原料可追溯,生产全透明”。完美公司董事长古润金在完美公司当天的活动致辞时就介绍,对企业来说,“和谐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企业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内外和谐的大环境下,实现企业和社会共赢发展。

  于是,完美公司在扬州市市场监督监督局的指导下,把扬州完美打造成为“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并且开启“透明工厂开放日”活动,邀请普通消费者走进生产车间,近距离体验完美产品的生产过程,让消费者可以吃得安心、用得放心,成为当天活动的一大特色。活动方介绍,未来,完美在华南生产基地、淮北生产基地等,也陆续开启“透明工厂开放日”,把完美公司的智能制造工厂,打造成为向消费者宣导食品安全认知的科普教育基地。

  其实,这样的阳光化过程,也一直围绕在消费者的身边。

  消费者坐在饭店大厅里,就能从电视屏幕直播中,看到菜肴的制作过程,连大厨加了几勺盐都看得清清楚楚……让消费者把每道工序流程尽收眼底,督促餐饮单位主动保障饮食安全,餐饮行业打造了“透明厨房”让消费者把关。这个阳光化的过程,是从众多食品安全事件过后,中国消费者得以在各大餐馆将“明厨亮灶”尽收眼底,让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吃得放心”。

  在汽车行业,德国德累斯顿市中心的易北河畔,大众品牌汽车的“透明工厂”——充满现代感、通体透明的玻璃大厦,自然且完美地融入了这座“德国最美的城市”,这个城市因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以发达的手工业而闻名于世。在这里,全球最大的触摸式荧幕中,打造出了完全个性化的梦想轿车,让消费者从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中感受到“用得放心”。

\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 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然而,建立保健品“透明工厂”,仅仅成为保健品行业质量控制的一个开端。

  为让消费者使用上放心的保健产品,保健品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管控体系,借助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从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质量检测、储存运输及到消费者使用等全部环节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有效的“大质量”管理。

  首先是研发关。对每个保健品配方必须做到料尽其材,从源头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是采购关。所有原材料都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过硬;再次是库存关。根据不同的原材料的特性, 保健品企业必须建造适合保健品贮存特点的仓库,有的长期保持低温,有的则严格控制湿度等;最后是生产关。在不断优化现代化生产工艺的同时,甚至可以坚持保留优良的古法泡制和传统。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才是保健品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和基石。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在为市场所广泛“诟病”的保健品销售环节,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了“保健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夸大功能范围,进行虚假宣传”。

  事实上,公安机关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今年以来,就已破获此类案件3000多起, 追赃挽回损失超过1.4亿元。但仅靠政府和社会力量进行监管是十分被动的,保健品企业内部应针对消费者遇到的质量问题、投诉问题,以及直销代理商的欺骗隐瞒等问题,设立企业内部的消费者维权中心机构,根据消费者的投诉与举报内容,认真展开调查,一旦情况属实, 则给予销售者严厉惩罚,对销售团队及时警戒教育,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由此,在中国目前市场运行环境下,保健品相关企业应结合我国国情、生活习惯、市场规则,根据国内相关保健品管理制度,在充分保障并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形成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的企业文化。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保健品消费知识需要进一步普及: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小恩小惠、“认亲”热情等销售方式都是非法营销保健品销售人员的诱饵和套路;二是认准商品属性, 是食品、保健品还是医疗器械?不少的违法销售保健品的案例中,执法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保健品销售人员将食品“伪装”成药品,当消费者使用后与预期发生差异,极易产生纠纷,对保健品企业自身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记住所有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药品,以免耽误正常治疗。(文/中国质量万里行 雷玄)

相关新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