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质量建设篇:新中国60年质量建设大事记(1949-2009)

2009-09-05 13:16:04    《中国质量万里行》    daping    点击:

为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质量建设发展历程,本栏编辑梳理汇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质量发展的若干大事件,由于资料检索庞杂,编辑水平有限,难免有所遗漏,希望网友踊跃参与大事记的补漏工作,提交相关建议与补充材料。


质量建设篇新中国60年质量建设大事记(1949-2009)

 
  1949

  1949年10月,中央技术管理局成立


  中央技术管理局内设标准化规格处,开展质量与标准化管理工作。

  1949年,鞍钢产出第一炉铁水

  鞍钢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创造出了抗硫化氢钢管、三角股钢丝绳、桥梁钢、装甲钢板等一系列名牌产品,有力支援了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鞍钢一跃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新中国的第一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以举世闻名的鞍钢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炼铁高炉“三大工程”为代表,“万能工具胎”、精轧机“反围盘”、“快速炼钢法”等一大批新特技术从鞍钢喷涌而出。

  1950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度量衡管理暂行条例(草案)》颁布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质量法制建设也开始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度量衡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的颁布为建立完善质检法律法规体系打下了基础。

  1950年,首届全国钢铁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

  1951

  1951年,纺织工业推广“郝建秀工作法”


  1951年6月,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与青岛市总工会等部门,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联合组织了“郝建秀工作法研究委员会”,研究与总结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工人郝建秀的经验,“郝建秀细纱工作法”被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在全国推广。

  1952

  1952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车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机车是当务之急。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定名为解放型,代号JF。轴式1-4-1,构造速度80km/h,模数牵引力235.6 kN,全长(机车加煤水车)22634mm。这种机车随后成批生产,到1960年停止生产时,共制造了455台。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拉开了序幕。 两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投入成渝铁路建设工地,十万民工也纷纷奔赴筑路工地,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1952年7月1日,成都至重庆505公里的铁路全线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成渝铁路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1953

  1953年10月,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产出


  我国第一座无缝钢管厂——鞍钢无缝钢管厂于1953年建成投产,1953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的诞生,从此结束了我国无缝钢管依靠进口的历史。第一根管坯试轧便轧出了无缝钢管成品,这在国际无缝钢管事业中也是奇迹。

  1954

  1954年,青岛啤酒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啤酒品牌登陆香港


  在素有“世界名牌橱窗”美誉的香港,青岛啤酒便遇到了国际品牌的阻击,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啤酒的质疑之声,青岛啤酒随后立志提高品质,为“中国制造”正名。经过数万次试验分析之后,麦香浓郁、口味醇正、保质期长的产品终于被研发出来,青岛啤酒还一举战胜“三马头”,占领香港市场。#p#副标题#e#

  1956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开下了总装配线


  国产解放牌汽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已经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1957

  1957年,标准局设立

 
  1957年,在国家技术委员会内设立标准局,开始对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1958

  1958年,中国第一辆红旗轿车诞生


  1958年4月,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在一汽诞生,取名“东风”。东风轿车发动机仿制“奔驰-190”,底盘、车身参考“西姆卡--维迪娣”,车头标志为一条金龙,因为世界上常以龙象征中国。长春因承载起新中国汽车梦想而一跃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今天,这座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成长的城市已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基地,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贡献着力量。

  1958年,中国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

  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712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1958年7月,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

  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诞生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命名为“东方红”。从此,中国农机工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58年,国家标准GB1颁布

  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颁布第一号国家标准GB1《标准幅面与格式、首页、续页与封面的要求》。

  1960

  1960年,“鞍钢宪法”管理制度出台


  1960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以苏联经济为鉴戒,对我国的社会上义企业的管理工作作了科学的总结,强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当时,毛泽东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鞍钢宪法”。

  1961

  1961年,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


  制造万吨级重型设备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标志,涉及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诸多技术难题,属于“极端制造”领域。1961年,上海江南造船厂1.2万吨水压机的试制成功,不仅大大提升了国家的装备能力,长了民族士气,而且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台万吨级锻造水压机,从调研设计到投产,历时4年,其中1年半时间进行调研、设计和试验,2年加工制造,半年时间安装试车。

  1961年,《工业七十条》公布试行

  1961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将庐山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发给各地各部门讨论和试行。《工业七十条》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提出整顿国营工业企业、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些指导原则。

  1962

  1962年,《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颁布


  1962年,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p#副标题#e#

  1963

  1963年4月,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


  1963年4月,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编制了《1963~1972年标准化发展规划》。同年9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国家科委标准化综合研究所。

  1964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据悉,第一枚原子弹动员了20个部(院)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人数达数十万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历史性成果,当中突破了核子理论、爆炸物理、电子测试、自动控制、精密工艺、总体设计以及核材料提取等各个领域中无数大大小小的技术难关。

  1964年,石油部在行业推广“三老四严”

  “三老四严”是大庆石油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其主要内容是: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三老四严”见证了大庆油田质量管理一脉相承的传统。

  1967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氢弹


  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69

  1969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诞生


  1969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在大连机车车辆厂诞生。这台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从而结束了我国仿制机车的历史。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研制成功,掀开了中国机车工业的新篇章。东风4型机车经过不断攻关、改进之后,到1982年,东风4型机车由A型发展到B型,成为当时国内功率最大的内燃机车,质量也逐步稳定。1986年,这种机车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内燃机车唯一获得国家金奖的产品。不久,国家正式指定东风4B型机车为替代进口产品,结束了我国大批进口机车的历史。

  1970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公斤, 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绕地球一周需时114分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0年12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

  1970年12月1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1974年交付海军使用。

  1978

  1978年,国务院成立国家计量总局和国家标准总局


  1978年,国务院成立国家计量总局和国家标准总局,明确两个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业生产中质量差、消耗高、品种少、效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邓小平同志针对质量问题突出的状况,强调经济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数量、速度、效益的关系,“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要想在国际市场有竞争能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普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对职工的质量培训,推广质量管理经验,建立标准、计量检测和质量保证体系。

  1978年,我国第一个质量月活动启动

  1978年,正值10年浩劫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的初期,许多企业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为此,原国家经委设置了专门处理质量问题的办公室,并于1978年6月24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每年9月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从1979年开始,每年质量月都颁发国家产品质量奖(国家金质奖、银质奖、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工程奖、军工产品质量奖、国家优质食品奖)。1982年以后,增加了国家质量管理奖。

  1978年,中国开始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

  1978年,作为质量管理四大支柱之一的QC小组被引入。1979年8月24日至31日,原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会议,从此QC小组这项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起来。#p#副标题#e#

  1980

  1980年3月,《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


  1980年3月,国家经委颁发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在工业企业贯彻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1983

  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


  1983年11月2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一I”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银河一I”巨型计算机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研制的行列。

  1984

  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


  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政府已经把保护消费者权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从此开始了中国消费者保护运动的新纪元。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之前,河北省新乐县(现为新乐市)、广州市、哈尔滨市先后成立消费者协会(委员会)并开展了工作。

  1985

  1985年,查处“晋江假药案”


  1985年6月,经《人民日报》报道,东南沿海小县城晋江因假药案被揭露,由于假名远扬,几乎所有的晋江产品都受到牵连,大多数工厂被迫关闭,乡镇企业没了生机,10万推销大军由此失业。全国许多百货商场都明确表态拒绝接受晋江货,晋江经济面临严重威胁。 “晋江假药案”后,晋江市委、市政府就将“质量立市”写入了发展战略,先后荣膺“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运动服装名镇”等称誉,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产品基地。

  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

  1985年4月,张瑞敏收到用户投诉海尔冰箱质量问题的投诉信。张瑞敏在工厂仓库里400多台冰箱中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为了教育员工,张瑞敏抡起大锤,砸碎冰箱,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从此,海尔树立起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质量理念,在中国质量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典范。

  1986

  1986年7月,《计量法》正式实施


  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并于1986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为我国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提供了法律保障。

  1986年,国务院颁布《工业产品责任条例》,产品实施“三包”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业产品责任条例》,规定卓越与和谐企业必须实行“三包”。“三包”政策的出台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后应该承担的三种责任。

  1987

  1987年,杭州火烧温州伪劣皮鞋


  1987年8月8日,杭州市下城区工商局在武林广场,将5000余双劣质温州鞋付之一炬。随后,国内一些城市的商店都贴出了“本店无温州货”的告示。1994年5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质量立市”万人动员大会。如今,温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之都。温州从失信到诚信的过程给其他城市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反映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信用从无到有的过程。

  1988

  198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


  1988年10月,国务院将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家经委质量局合并,组建国家技术监督局,并赋予行政执法职能,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标准化、计量、质量三位一体的质量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起综合管理与行政执法相结合的质量监管制度。

  198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

  1988年12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标准化体制等。它是国家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p#副标题#e#

  1989

  1989年《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发布施行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并正式对外发布施行。

  1989年11月24日,第一次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此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宋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徐志强作题为《以质量为中心开创我国技术监督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方针,在会议讨论中取得一致认识。

  1989年11月22日,中国质量检验协议会成立

  协议会是由有关部门主管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负责同志组成的高层次协商、协调机构。协议会宗旨是协调解决质量监督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1989年12月,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该技术委员会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汇提炼、自成一家”为指导思想,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和管理下,从事研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规划,协助制定、修订标准、负责对其审定、解释等技术归口工作,并承担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口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该技术委员会对在当时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1990

  1990年, 摩托罗拉天津厂开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它包含了众多管理前沿的先锋成果,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显著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重大突破。
1990年,绿色食品开启环境标志制度

  从1989年农业部农垦司提出“无公害食品”开始,我国的绿色食品管理和开发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绿色食品的产地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准,必须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只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产品及包装经检验、监测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并且经过专门机构的认证。因此,“绿色食品”开启了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

  1990年4月6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1

  1991年,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国务院把1991年确定为“质量、品种、效益年”,通过在全国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一活动,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使企业逐步走上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消耗低、效益高的发展道路。

  1992

  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启动


  1992年春节后,首都新闻单位倡议联合开展一次大型采访活动——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一年来全国质量工作的进展,给中央决策提供参考。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很快作了批示。活动的名誉顾问是老一代革命家薄一波,组委会主任是艾丰。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1993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诞生。薄一波担任杂志名誉社长,艾丰担任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自创刊以来,围绕扶优治劣、规范市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等几方面开展深入的宣传报道,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报道视角、犀利的报道手法,在打击假冒伪劣、曝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揭露曝光了一批重大制假售假案件,扶持宣传了一批名优产品,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992年7月4日,首次全国认证会议召开

  全国第一次质量认证工作会议1992年7月4日在京召开,会议讨论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管理办法》(草案)。

  1992年,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发生中毒事故

  1992年1月,安徽发生直排式燃气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最终推动了“热水器必须安装安全熄火保护装置”这一国家主管部门的强制执行标准出台,直至几年后国家强行禁止生产销售直排式热水器,并提出了“只有不合格的产品,没有不合格的消费者”的命题,从根本上杜绝了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p#副标题#e#

  1993

  1993年9月1日,《产品质量法》施行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产品质量法》于当年9月1日施行。国家对质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以抽查为主要方式,并形成制度,在《产品质量法》第十条中得到体现。质量认证也在法律中得到确认。

  1993年,全国打假办公室成立

  1993年,全国打假办公室成立,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领导的打假工作。

  1994

  199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提供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1994年5月,中国质量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京成立


  中国质量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京成立,薄一波任名誉理事长,协会推出中国质量新闻奖,每年评选一次。标志着我国质量宣传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5

  1995年3月28日,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在京成立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和质检机构之间的纽带作用。坚持科学和公正的原则,对产品质量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扶优治劣,引导消费,促进全民族质量意识的提高和质量知识的普及,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颁布实行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并于颁布日开始实行。

  1995年10月31日,新“三包”规定登场

  根据新的“三包”规定,销售者必须对商品的质量负责,而消费者则可望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新“三包”规定的实施,必将促进销售者、修理者和生产者利用市场机制和相应的合同关系确定各自的责任,促进企业加强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减少经营中由于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同时,也必然促使一批技术装备差、产品质量低、生产规模小的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良性转变。

  1995年,全国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

  1995年,中宣部、原国内贸易部决定在全国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教育引导企业员工严格遵守“诚信、公平、情义、服务”的商业道德准则,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30家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发出不售假货倡议,成为第一批示范店。

  1995年7月,四川夹江打假受阻

  1995年7月,四川省技术监督局在查处夹江县生产假冒商标工作中,受到当地公安和行政执法部门个别人员的严重干扰和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和谩骂,查处工作被迫搁浅。

  1996

  1996年9月,《质量振兴纲要》原则通过


  1996年9月3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p#副标题#e#

  1997

  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其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跻身于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列。

  1998

  1998年,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国家卫生检疫局“三检合一”


  1998年,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在机构改革中,将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国家卫生检疫局“三检合一”,组建成立了职责更加明确、法律地位更加清晰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998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改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98年,国务院在机构改革中,将国家技术监督局改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增加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等职能,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

  1998年,查处“山西朔州特大假酒案”

  1998年春节前夕,山西朔州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的“毒酒案”,致使数百人中毒,其中20余人死亡,1人双目失明。“毒酒案”发生后,山西酒的美誉度一夜间跌至谷底,山西名酒“汾酒”、“杏花村”等销量大跌。国家工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工商局立即对食用酒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对来路不明的散装白酒,要责令销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立即封存送检。“毒酒案”发生后,我国酒类市场得到了全面改善。国家质检总局在所有酒类产品中全面开展“QS”认证制度,没有通过的企业不允许上市销售。

  1999

  1999年12月28日,中国标准化研究中心揭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的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经过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标准化研究中心12月28日成立。

  2000

  2000年7月,《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获审议通过


  2000年7月8日,《新品质量法(修正案)》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产品质量法》共74条,在原法的基础上新增了25条,删除两条,修改20多条,原法三分之二的内容有所改动。新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完善了企业产品质量约束机制,加强了行政执法机关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的执法手段,并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特别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2000年,国务院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是中国目前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01

  2001年3月20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京成立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代表我国高质量水准的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正式启动,该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管理、宣传、培植工作。

  2001年4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挂牌


  200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并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挂牌办公。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牌匾上的红绸徐徐揭开,标志着我国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执法事业翻开新的历史一页。

  2001年8月29日,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8月29日正式成立。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是国务院为加强对认证认可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而决定组建的。认监委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同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的名称。

  2001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标准委)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是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

  2001年3月,12365热线在北京启动

  2001年3月,质量技术监督投诉举报热线电话12365在北京启动,使质量技术监督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开辟了一个有力打击制假、售假、贩假行为信息渠道。#p#副标题#e#

  2002

  2002年4月24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立


  2002年4月24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简称CQC)揭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中央关于改革我国质检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具体体现。国家认监委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施了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而作为具体实施这项制度的主人认证机构,CQC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

  2002年5月1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颁布实施

  2001年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制度

  2003

  2003年6月9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京成立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成立,是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国家实施人才、技术、标准三大重要战略的举措之一。

  2003年,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挂牌成立

  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成立,这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从事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的农业事业单位。

  2003年6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2月19日经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2003年8月,QS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启动

  2003年8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并加贴QS标志。

  2003年8月,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

  2003年8月1日,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正式实施。

  2003年11月1日,《认证认可条例》颁布实施

  《条例》为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翻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页。

  2004

  2004年10月,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开始实施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出台,于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按照《规定》,汽车消费者车主有权向主管部门、有关制造商、销售商、租赁商或进口商投诉反映汽车产品存在的缺陷,并可向主管部门提出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的相关调查的建议。另一方面,车主应当积极配合制造商,进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

  2004年4月,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成立

  2004年4月6日,国务院成立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原打假办撤销。

  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一查到底


  2004年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全面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劣质婴儿奶粉导致婴幼儿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死亡。阜阳发生了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调查组于2004年4月22日晚赶赴安徽,会同安徽省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安徽阜阳等地劣质婴儿奶粉事件展开调查。

  2004年9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向社会发布

  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年后,质量管理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并以追求“组织效率最大化和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2004年,“中国第一井”创世界大陆科学钻探史上五项第一

  在我国实施的首项重大地质科学工程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承钻的被称之为“中国第一井”科钻1井,在已钻进的4000多米进尺中,创造了世界大陆科学钻探史上的5项第一,为国内外所瞩目。#p#副标题#e#

  2005

  2005年,神舟五号上天


  2005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自2005年9月1日实施。

  2006

  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施行


  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2007

  2007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2007年9月25日,“神七”发射举世瞩目,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了茫茫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2008

  2008年,查处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一场食品安全危机悄然来临,中国食品安全再一次承受世界质疑的眼光,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坚决查处了三鹿奶粉事件,同时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政府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决心和勇气,事件发生后,我国公布了《食品安全法》草案。

  2008年,奥运会开幕,奥运场馆建设汇聚科技精华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奥运场馆建设凝聚了世界最顶级的科技质量成果。“鸟巢”的科技含量让世人为之惊叹,“水立方”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水立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综合技术最全面的工程,建设中运用独特的聚四氟乙烯(ETFE膜)立面装配系统。“水立方”这种钢加膜结构的庞然大物,已经完成了9项重要的自主创新课题研究,克服了钢结构、膜结构和内部环境等诸多世界级难题。“水立方”的建成,让中国拥有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

  2009

  2009年,《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构筑起食品安全“新防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将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