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软实力”变金融“硬资产” 四川成都金堂县发布首批质量融资增信企业白名单
2025-07-30 点击:次
“通过质量融资增信模式,把质量信誉变成‘真金白银’,真正给企业做到了雪中送炭。”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质量融资增信首批白名单发布暨典型经验推广会上,成都力成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云昌高兴地说。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许多中小微企业虽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但由于缺乏足额抵押物,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如何帮助“轻资产、缺抵押”的科创型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活水”?金堂县创新探索的“质量融资增信”模式,正为这一难题提供“金堂解法”。
在此次会议上,金堂县市场监管局、金堂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发布了金堂县首批质量融资增信企业“白名单”,介绍了金堂县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探索历程、核心做法、实施路径及前期试点成果。重点展示了基于《金堂县企业融资增信要素填报表》构建的标准化质量信用评估模型,以及全国首创的“质量+”叠加融资模式。与会金融机构、企业代表围绕质量融资增信“金堂方案”的推广与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充分肯定了标准化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叠加模式的有效性,并就如何更好地在各自产品和服务中嵌入质量增信要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指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数据赋能与共享,积极对接省市数据平台,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质量信用数据向金融机构安全、合规开放,争取实现在线评估,推动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推动“金堂方案”标准化输出,系统总结提炼评估模型核心指标、权重设置及叠加模式操作规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手册,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在更大范围试点推广。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深入产业功能区开展“靶向”宣传和对接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遴选并广泛宣传一批成效显著的标杆案例。
据介绍,金堂县推出“质量增信+”授信模型,创新将质量要素作用于评估模型中,可叠加多种金融产品,实现提升授信额度的目标。该模型具有标准化、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金融机构无需研发新的信贷产品,突破了“信用贷”的模式,通过叠加赋能可精准破解中小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核心融资障碍,将质量要素在融资中的增信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形成了质量-融资授信双面正向循环激励,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该模式已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据统计,截至7月底,前期试点的9家金融机构,通过质量增信发放贷款160余笔,总贷款金额11.27亿元。经优化提升后,8月起,该模式将在金堂县11家金融机构的“园区E贷”“经营快贷”“智造贷”“集群E贷”等40余个惠企金融产品中全面推广使用。企业凭借质量水平、品牌价值、创新能力等“软实力”,将获得实实在在的银行授信的“真金白银”。
“作为成都市质量融资增信改革的先行区,金堂县积极探索将企业的质量‘软实力’转化为金融‘硬资产’,率先构建了一套标准化、可量化、易操作的质量信用评估模型,并实现了与金融产品的深度绑定。”金堂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首批20家质量融资增信“白名单”企业,是该项工作从试点走向制度化、规模化推广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该局将积极搭建连接“质量高地”与“金融活水”的桥梁,推动更多“质量要素”转化为企业的“融资资本”,为助力产业园区“立园满园、强园兴园”注入质量活力。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