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调查 >

揭秘六大“坑老”骗局

2022-05-25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加之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面对各类新式骗局,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精神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中国质量万里行》盘点了十种“坑老”骗局,期望老年消费者理性消费,勿入陷阱。

  养生保健骗局:瞄准老人需求 诱导购买产品

\

  陈阿姨从河南到青岛帮女儿带娃。到青岛没多久,老人就被当地某保健品集团的推销员瞄中,不到一年,先后骗取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承诺可以让老人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却一直没有兑现。后来,保健品公司又骗取陈阿姨3万元,还让老人瞒着家人,连发票都没有。之后陈阿姨去旅游公司询问,旅游公司的人告诉他,用这9万块,到他们说的地方来回游三次都足够,老人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因为没有证据,钱要不回来了。

  绝望之下,陈阿姨在海边自杀身亡。离老人不远的沙滩上,遗落着他的裤子,里面有封遗书,字迹凌乱,上面写着:“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一直以为,所谓保健品,也就卖点儿害不死人的淀粉和糖,诓骗老年人的钱而已,对身体不会有多大危害。但看多了才知道,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近年来,养生保健常见的推销方式包括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在广场、小区等老人聚集地组织老年人“体验”某类保健产品,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同时给老年人灌输所谓的“养生理念”,诱导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功能夸大的保健产品;安排老年人“免费旅游”,老年人则全程被冒牌“专家”忽悠,最后买回几万、十几万保健品……大量案例显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老年人保健养生心理最容易成为骗子的行骗目标。

  低价旅游骗局:利用游玩热情 兜售高价商品

\

  2020年,王阿姨偶然看到一则小广告,50块钱即可参加农家乐旅游,她本打算和老年朋友们一起出去玩玩,没想到,“低价老年团”变身“购物之旅”。游玩间隙,导游热情体贴地与老人们唠家常。在获取老人信任后,针对老人的需求,介绍当地“特产”。王阿姨轻信了导游的话,自掏腰包近万元,买回了一堆“土特产”,回到家告诉儿女,才知道被骗。最终,这趟农家乐旅游演变成了“上当受骗之旅”。

  “低价旅游”骗局,骗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及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卖给老年人进行牟利。

  投资养老骗局:灌输投资概念 掏空老人钱包

\

  在湖南长沙,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多名老人在一家老年公寓预定了养老床位,每个人投资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当时养老公寓承诺,合同期满后将退还老人预付资金,每个月有1%以上的利息,每年还会有分红。最终,在拿到老人的资金后,公寓运营团队人去楼空,这些老人最终血本无归。

  这类骗局迎合老年投资人的养老需求,骗子会先在公园、超市、小区等老人聚集的场所,给老人灌输投资概念,接着通过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的信任。然后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预售养老床位等“养老服务”项目为名,将老年客户诱骗至所谓养老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描绘养老项目的未来,告诉老人“投资一定金额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北上广、苏杭蓉等地的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

  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一并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享福的问题,但实际上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骗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后期加工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掏空他们的钱包。

  以房养老骗局:瞄准空巢老人 布下温柔陷阱

\

  赵大爷得知一家名叫中安民生的公司可以做“以房养老”保险,由于受到利益诱惑,赵大爷未经儿女同意就在中安民生公司办理了住房抵押。然而让赵大爷没想到的是,中安民生所谓的“以房养老”,是拿他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然后公司拿贷款做了其他投资。和赵大爷类似情况的受害者有800多人。除了资本上门追债外,部分受害者的房屋还面临被拍卖的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司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行非法集资之实,将老年人的房产和钱财卷席一空。这类诈骗通常骗子会以“房本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不耽误老人的居住。事实上,骗子会将老年人的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出。最后当入局的老人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放贷人的债务催收,甚至被逼卖房还债。

  在复盘“以房养老”老年人上当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缺乏理财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类机构洞悉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让不少空巢老人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不知不觉中就相信了这些机构的宣传。

  养老项目骗局:承诺高额回报 利息无法兑现

\

  今年60岁的李阿姨在退休后,经常和同事、老同学们组织合唱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李阿姨接触到了“养老集资”模式的宣传。“公司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当时真的有种被关怀的感觉,我们这种子女不在身边的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关怀而上当的。”李女士说,好在她和孩子商量后遭到了女儿的坚决劝阻,才放弃了投资的念头。

  非法集资骗局通常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或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以入住老年公寓后给予优惠打折、不入住给予高于银行利息分红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此类骗局存在高额利息无法兑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等巨大风险。机构或企业承诺的高额利息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利息仅为欺诈噱头,一旦资金链断裂,高额利息无法兑付,本金也难以追回;机构或企业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老年人钱财。另外,大量来自社会公众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收藏产品骗局:承诺极具诱惑 高价买到假货

\

  刘某和张某是朋友,平日经常在一起赌博,欠了不少外债。两人听说有朋友通过卖假古董挣到了钱,竟动起了诈骗老人的歪心思。2020年10月,张某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假古董”,来到盐城滨海某村沿路寻找目标,碰到了沈老太,便以问路为借口搭讪,谎称自己有挖出的古董要售卖。这时,刘某“恰巧”路过,表示自己很想购买,却没有带足够的钱,便极力劝说沈老太先买下,并承诺之后会以双倍的价格买回。沈老太被两人一同劝说,觉得自己能平白赚到钱,再不济也买到一件古董,于是以1800元的价格购买了这件假古董。之后刘某、张某又如法炮制,在一个半月内又作案两起,分别骗取了周老太和陈老爹1300元和3000元。

  一些骗子以“升值空间巨大”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诱使老年人购买所谓的古玩、字画 、纪念币 等收藏品,而老年人大多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高价购买了与价值不符的收藏品,有的甚至花光多年积蓄买到假货。

  因此,老人们遇到低价出售古董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多个心眼,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永远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诈骗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法还有很多,究其原因是老年人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防范意识较为薄弱。那么,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诈骗?

  1.不轻易相信。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2.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3.不贪图便宜。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

  4.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5.不要轻易动钱。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6.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7.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有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