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频道 > 人物专访 >

设计大咖秀 | 张雷:未来四十年,只做一件事

2017-09-12   网易设计      点击:

  设计大咖秀NO.35

  杭州,余杭。

  输入“余杭,融”,搜索弹出的第一条便是From 余杭融设计图书馆——2015年6月12日,From 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开幕,距离现在已经两年有余。

  素净的白,交叠的光,一把把纸伞延伸而开,伞的尽头是通向传统手工艺的图书馆之门;From 余杭融设计图书馆便坐落在这闹中取静的余杭五常大道。

  采访约在下午17:00点,匆忙结束手中事情的张雷走进设计概念店,坐下、微笑、轻声抱歉,“还有个会,可能得快点。”语速有些慢。

  自从图书馆成立后,张雷的生活更忙,从手工艺研究、到品物流形的设计、到各地策展……再到图书馆的运作,连轴转。

设计大咖秀NO.35

  品物流形创始人和设计总监张雷

  七年相‘融’,一朝成馆

  提起张雷,更早是因为“品物流形”,这个2004年便成立的设计工作室。“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开天辟地之间,万物初生。

  那时的张雷,还未想到自己未来会与手工艺结下不解之缘。2009年,赴意大利求学,从家具设计一脚跨到汽车设计,被国外优秀的传统工艺所折服;当年夏天,品物流形提出了“From余杭”计划。

设计大咖秀NO.35

  接下来,一切看似水到渠成:

  2010年,以余杭为点、以纸伞为始,品物流形开始对当地12个村落传统手工艺研究考察,做出了纸椅“飘”;

  2013年,“From余杭”计划演变成“融-Handmade In Hangzhou”设计展,旨在五年时间内对五个传统材质(竹,丝,土,铜,纸)进行解构和再设计;

  2015年,From余杭与融进化为“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非盈利性质;

  2017年,“融”五年大展亮相米兰

  …………

  “融——融化解构的意思。我们设计的过程就是,把传统手工艺解构成材料和工艺,然后再重新思考,把手工艺运用到设计里,这一过程叫融。”在张雷看来,这一个字包含了消化和创作的两个概念。

设计大咖秀NO.35

  纸椅“飘”

  来过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的人都知道,这里被分解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把历年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对材料的解构与分解,陆续进行整理,在图书馆向设计师公开;图书馆第二个部分,是设计图书,将由100位设计师推荐和捐赠的书籍;第三部分是设计概念店;第四部分为设计展空间。

设计大咖秀NO.35

  设计概念店

  与张雷搭档多年的陈军告诉记者,图书馆除了向普通观众开放外,还会不定期举办设计展览、设计奖项、产品发布等。“目前采取会员制来做基本维护,重点还是希望将手工艺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设计大咖秀NO.35

  设计图书

  一座非盈利性质的图书馆,如何生存下去?谈起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未来的运营发展,尽管非科班出身,张雷却并未有太多忧虑,“非营利组织也具备一套自循环系统,社会上有很多公益组织,例如深圳的创基金,还有其他来自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的赞助,共同推动图书馆的运作,比如材料研究、推动当代设计等等。”

设计大咖秀NO.35

  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

设计大咖秀NO.35

  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

  ‘融’五年大展 亮相米兰

  72位独立设计师、70件作品、300种传统手工艺材料、5年大展……2017年4月米兰展期间,张雷邀请到约12个不同领域里的72位设计师共同参与到“融”五年大展中。

设计大咖秀NO.35

  融·纸 展示区域

  十二个不同领域,有平面、产品、建筑、空间、首饰、陶瓷、家具、服装、面料、交互设计师,还有摄影师、艺术家等。有在国际设计大赛中崭露头角的新贵,有被行业称作翘楚的工作室或独立设计师。“其实我们选择设计师时,第一标准必须要有独立思想,他的一部分设计是根据市场、客户要求;但同时也在做自己的独立设计,做自己真正想要的设计,而与市场无关。”谈起邀请的标准,张雷向记者描述道。

设计大咖秀NO.35

  融·铜 展示区域

  在张雷看来,设计与科学相似,最初的研究和创作完全是独立的,并非为了商业而做,但是当其成果呈现,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最后才转化为商业。“商业需求有限、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想象范围内,是市场普遍接受并可以预判到的,如果所有的设计师都为了商业而设计,那么,设计师的想象力便会锐减,设计的多样化就会消失。”

设计大咖秀NO.35

  融·竹/丝/土 展示区域

  “五年,是关键性的标志吗?”当记者问到时,张雷恍惚了一下。2013年开始,五年时间,五个传统材料:第一年,竹;第二年,丝;第三年,土;第四年,铜;第五年,纸。每年邀请十多位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用同一个思想“融”,对中国传统手工艺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一眨眼,数十位设计师的研究与设计成果汇聚一堂。

设计大咖秀NO.35

  中国传统材料与工艺展示区域

  “当初随口一说,先做五年吧!但是真正到了第三、四年,就是拼坚持,五年做一件事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张雷扶额笑了笑,“‘融’五年展,看似是一个普通的展,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是五年来的顶峰,是通过五年时间不短积淀地而实现的状态。”

设计大咖秀NO.35

  2017年3月31日,距离“融”五年展开展还有六天。张雷在朋友圈写道:如果说,融第一年是一枝盛开的花;第二年,我们期待融是一颗恒星;那现在我真的觉得,我们期待融是一个五年为一周滚动的车轮,希望他永远不要停下来。

设计大咖秀NO.35

  这一件事,要做四十年

  2017年下半年,From 余杭融设计图书馆要搬家了。

  搬去哪儿?张雷说,这次要去青山村——“The Lake湖”艺术装置诞生地。

设计大咖秀NO.35

  网易设计团队现场采访设计师张雷

  2015年,张雷收到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发来的邮件,希望联合品物流形,通过指导青山村村民掌握传统手工艺,以帮助他们摆脱仅靠竹子为生的困境,从而缓解水源污染的状态。于是,有了“The Lake 湖”艺术装置诞生的契机。

设计大咖秀NO.35

  The Lake 湖”艺术装置

  2017年,受“The Lake 湖”艺术公益展登陆亚洲顶级设计展“设计上海”,并于同年4月登陆米兰设计周,亮相米兰。这一次的创作,让‘手工艺再设计’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广受关注。

设计大咖秀NO.35

  The Lake 湖”艺术装置

  “你相信人与人、人与事物、人与材料之间是有很多机缘的吗?我相信。某种机缘之下,恰当的时机,遇上某种材料、遇到某个人,你就会创作怎样的设计。”谈起当初与青山村的相遇,张雷笑了,“当年骑车经过的地方,现在我们就要搬过去了。”如今,第二批运用新工艺制作的2018年版“The Lake 湖”正在酝酿中。

设计大咖秀NO.35

  品物流形主创设计师之一

  Christoph John教村民手工艺编制

  张雷喜欢将知识和工艺比作水果和蔬菜,看到之后再消化,消化之后再产出设计。然而,这不是一个短时间的消化过程,从余杭地区12个村落,到如今跨越31个省市,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一直是整个图书馆的重心所在。“真正好的研究,不在于多大的工作空间、多么豪华的设备,关键是人;同时,必须明确图书馆的使命是什么。所以,我们尽量压低硬件消耗,把大部分的成本投入在人力上。”

  

设计大咖秀NO.35

  青山村

  机缘巧合之下,团队发现了青山村里的一个老工坊,可以租四十年。相较于市区,搬去村庄里可以将房租等硬件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节约下来的更多成本可以用于研究。

  “我想不到图书馆未来四十年会如何发展,但是我们觉得,这件事应该做四十年。做短,只是个概念;做到四十年,也许能对社会有一些意义。”张雷说。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