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北京消协:飞猪和去哪网涉嫌大数据“杀熟”

2019-03-27 14:24:01    北京青年报        点击:

  3月27日,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过半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舆情采集信息显示,有关大数据“杀熟”的形式非常多样,但由于事后很难举证而无法核实。同时体验调查发现,只有去哪网、飞猪旅行等少数个别涉嫌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调查

  近九成被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普遍 购物、打车、旅游最常见

  本次调查,北京市消协通过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开展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舆情监测和体验调查三种方式。

\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0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很普遍,23.2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存在,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存在一般或不普遍的被调查者占比分别为7.03%和4.65%。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不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购物类、在线旅游类和打车类APP或网站经历大数据“杀熟”最为常见,其他依次为外卖类、视频类和电影类APP或网站。其中,44.14%的被调查者经历过购物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39.5%的被调查者经历过在线旅游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37.17%的被调查者经历过打车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19.84%的被调查者经历过其他类型的大数据“杀熟”,16.26%的被调查者经历过外卖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15.10%的被调查者经历过视频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13.94%的被调查者经历过电影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

  关注

  大数据“杀熟”的十种形态

  本次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通过舆情监测技术对有关主流媒体(网媒、纸媒)、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上,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报道、评论和网友吐槽等舆情资料进行全面采集,并对采集到的大数据“杀熟”舆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归纳出以下十种形式:

  新客户享有专属优惠、广告联盟分享用户数据、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特定服务、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浏览过程遭遇“花式”催买、隐藏老用户优惠券、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高、手机配置不同收费不同、默认勾选之前购买过的服务、不消费时送优惠券,需要时却没有。

  体验

  去哪和飞猪出现老用户比新用户价高情况

  本次体验调查共选取14个消费者常用的APP或网站作为体验对象。体验人员分别使用一个经常使用的老用户账号和一个刚开通的新用户账号,同时模拟消费者购买同一种产品或服务,详细体验其新老用户价格及推送特定商品或服务情况。

\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14个APP或网站进行的57组模拟消费体验样本中,有35组样本新老账户的价格完全一致,占比61.40%;23组样本新老账户的价格不完全一致,占比40.35%。其中有11组样本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便宜,11组老用户比新用户的价格高,另有1组由于平台对不同新用户的价格不同,一次老用户比老用户价格高,一次老用户比老用户价格低。

  在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低的情况中,在去哪儿旅行体验调查中出现预定同一酒店价位一致,但不同用户享受优惠项目不一致,导致最终新用户比老用户订酒店价格便宜10元。而在飞猪旅游体验调查中,同一酒店新老用户标价不同,优惠也不同。2名体验人员同时通过飞猪旅行网预订麗枫酒店•昌平体育馆店的同一天高级大床房,老用户的房费不含早餐291元1间,而新用户的房费不含早餐286元1间,另享受4元买立减优惠,实际282元1间。而体验人员浏览一次五星级酒店后,页面推送的基本都是高价酒店。

  聚焦

  发现大数据“杀熟” 维权举证却比较困难

  从表面上看,大数据“杀熟”通常指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推送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以达到其获取更多利益而非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的行为。从深层次看,大数据“杀熟”其本质则反映了部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未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

  《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只向消费者提供与其个人特征相符的选项;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形式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消费者越来越难发现大数据“杀熟”问题,即使发现被大数据“杀熟”了,维权举证也往往比较困难。

  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描摹消费者,为其“量身定制”商品或服务,原本是件好事。但如果商家只顾谋取私利,而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就应该依法受到应有的规制。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结合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和创新监管方法、提高大数据运营监管技术、强化运营商和企业诚信自律、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共同关注大数据“杀熟”问题。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