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手艺人 更是“守艺人”

2024-03-04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前段时间收拾衣服时,找出了挂在衣柜最深处的那件红色旗袍。”英子轻抚着旗袍看向远处。“妈妈17岁开始学做衣服,39年过去了,经她手做出的旗袍有几千件。这件旗袍是我结婚时妈妈给做的‘敬酒服’,滚边、盘扣都是妈妈亲手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我觉得,旗袍是可以让每一个中国女性穿上都很美的一种服饰。”

\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在河北石家庄,英子妈妈牛阿姨的工作室静静地“隐匿”在一个小区中。从选料、量身、裁剪再到手工缝制、绣花,正在工作台上裁剪旗袍的牛阿姨,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那时候只是单纯地爱好做衣服,就拜了位师傅跟着学。后来街坊邻居都拿布料来找我做,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成衣铺就这样开起来了。”牛阿姨慢悠悠地说。

  “最开始做学徒的时候很辛苦,做饭、打杂什么都干过。”牛阿姨说,那时候师傅不会系统地教如何做成衣,每当师傅开始做衣服的时候,她就站在旁边看。

  “做学徒的时候,每个月只有十几块钱,很多亲戚朋友都劝我去做其他行业,甚至还给我介绍了很多工作。”牛阿姨回忆起刚入行那段时间,感慨万千,“好在父母支持,成为我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

  渐渐地,牛阿姨靠悟性把制作成衣的流程、工序看熟了。但接触到旗袍制作,还是源于邻居的一次偶然托付。“在我入行的第9年,一位老邻居嫁女儿,想做一件旗袍,于是找到了我。从量体、选料、绘图、裁剪、缝制到做盘扣……一步步下来,我发现旗袍里边的门道并不简单。”

  牛阿姨回忆说,“我就跟老师傅请教,用了一个多月,改了四五次尺寸,才做出了一件邻居满意,自己也拿得出手的作品。”自那之后,找牛阿姨做旗袍的顾客就越来越多。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传统文化,于是我也把业务方向从成衣制作慢慢转到旗袍制作上来。”牛阿姨说,“那个时候我内心也挣扎过,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最终还是凭着热爱坚持了下来。”

  顾客支持是最大动力

  一件旗袍,看似简单,但从量体到制作完成,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深入了解顾客需求,对顾客身体38个部位进行测量,画图设计,选取布料,裁剪出圆领、开衩,衣上绣花纹,领、衣、襟、裾滚边,最后完成一件旗袍的制作……

\

\

  “从入行到现在,我经常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研修班,提升自己的制作技艺。”牛阿姨说,“在我们的小圈子里,我们还经常聚会,讨论旗袍的工艺改进。”

  “很多客人对我的旗袍作品评价都挺好的,她们满意也就是我最大的满意。”对于牛阿姨来说,制作出一件顾客满意的旗袍,是她最满足、最有成就感的事。

  “有一个顾客冯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年轻的时候就常在我这里做旗袍。现在冯姐的女儿小叶30多岁了,也是我这里的老顾客,小叶结婚时穿的旗袍就是我做的。”牛阿姨激动地说,还有一些顾客会寄特产到家里来。

  顾客的支持,是牛阿姨前进道路上最大的动力。

\

  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我觉得旗袍是一种可以让每一个中国女性穿上都很美的服饰,它是有温度的,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服饰。”牛阿姨认为。

  “一个旗袍手艺人,只有把旗袍做好了,做成了艺术品,才是最好的。”牛阿姨说,每一个传承传统手艺的匠人都有一颗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心,她亦是如此。

  “现在社会上的服饰更多是机械化产品,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手工制作出来的服饰,特别是旗袍。他们总觉得慢,做工长,最后做出来的成品价格还很贵。”牛阿姨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

  “并且,大家对旗袍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为了把传统手艺发展下去,牛阿姨在闲暇时间会翻阅时装杂志等书籍,研究现在的时装文化。她认为,只有找到“现代人的口味”,找到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才能把它们融入旗袍的设计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旗袍,了解传统手艺。

  “我没办法左右别人的思想,只能从自己做起,把这门手艺守住。”牛阿姨坚定地说。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