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上楼享受城镇化 下楼大棚是农家

2013-01-18 12:51:45    人民日报        点击:

  新型城镇化,关注对资源的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此外,城镇内生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城镇与产业的结合,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具体的城镇化个案,资源的利用、产业的开发以及城镇内生动力的引导与发展等问题,只需立足当地考量。对山东临沂这样的地级市,在铺陈辖区内众多城镇化的蓝图过程中,则需要更具全局性的眼光与更加科学的见地。

  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城市亦然。相似的建筑,雷同的产业,让城市发展趋同。作为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临沂完成了辖区内城镇化的“骨架”之后,着力完善城镇体系,根据区位、资源和产业,将所有乡镇分为四大类,并选择12个重点镇优先发展。在发展中,临沂充分利用各镇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实现充满个性的城镇化;在产业规划中也突出特色,着力避免同质竞争。

  临沂特色城镇化的思路以及对于城镇管理体制的探索,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2个重点镇,如何建出特色来?

  尊重百姓意愿,用规划把历史文化底蕴亮出来

  驱车进入莒南县大店镇,仿佛一下“穿越”到了明清时代的集镇。大路两侧宫灯造型的街灯,白墙灰瓦飞檐的建筑,让这个北方小镇充溢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这里的城镇化为什么是这般模样?同行的大店镇镇长徐伟没有急于解释,而是带着我们穿街入巷。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庄氏庄园,是大店镇最古老的建筑群。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还是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的驻地。“把大店镇建成明清古镇风格,可不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拍出来的。”作为大店镇建设的“操刀者”,徐伟和同事们一直琢磨着怎么把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融进来。“规划大店必先规划古镇,开发古镇必先开发庄园,一环紧扣着一环。”

  “齐鲁红都,古镇大店”。从市、县到镇,前期的调研和规划没少费心思。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又对原有的建筑改造进行补贴。全镇已完成改貌户480户,更换仿古牌匾520块,镇驻地仿古建筑形象进度达到90%以上。投资8000多万元的明清一条街工程也已建成100余座商居楼,全面对外开放。

  有人曾质疑:这就是“面子”工程,不如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可临沂市城镇化办公室副主任孙树华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小城镇也要有个性、有品位,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孙树华说。小城镇是“农民之城”,与大城市一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上精益求精,“建筑风貌也体现城镇化的档次,何况是当地本身就有资源有条件,宁可留下一些空白,也不能留下遗憾”。

  为引导和支持重点镇彰显地域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临沂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定位的意见》,倡导“城不在新、名在特色;镇不在大、优在功能;楼不在高、美在环境”,引领重点镇走个性化发展的路子。

  在规划编制阶段,临沂市规划局牵头邀请国内名家、名院,开展“规划下乡”活动,引导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向着协调、有序、特色鲜明的方向发展。各重点镇都编制了体现本镇特色的1—2平方公里的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确定主体建筑流派、主色调及建筑体量。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临沂市优先发展的12个重点镇特色魅力渐显,苍山县尚岩镇的“楚风汉韵”、沂南县张庄镇的“魏晋古韵”、蒙阴县垛庄镇的“红色风情”……组团建设的新农村社区也结合镇驻地风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宜楼则楼、宜房则房。

  现在,当地群众和外来的客人有同样的感受:临沂的小城镇越来越好看、越来越耐看。

  产业发展,怎样避免同质化?

  分工布局,每个园区突出1到2个特色产业

  在郯城县李庄镇,连片的工业园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一年前还在家赋闲的屠志秋正在一家饮水机厂内忙活,家里的两亩多地,都已经流转出去。而她最新的计划,是要在镇上卖得正火的楼盘里买一套房子。“以前就是在家带带孩子,也没啥事,现在一个月能挣个1500多元钱,厂子都这么红火,安心在这干呗。”

  屠志秋的老板胡仲强是浙江宁波人,他之所以到李庄镇来投资建厂,是因为看中了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刚来的时候还是片空地,零星有几户人家。现在工业氛围浓得很。搞城镇化,得先把经济搞上去,先有产业才建房。老百姓哪个不想过好生活,不能让他住了楼还要担心明天吃什么,没了地孩子长大怎么办?”

  产业,是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支撑。临沂市的12个重点镇,大多都有建设工业园区的计划。但如果工业园区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会不会重现?

  “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每个地方都要搞工业园,关键是要对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分工布局。”临沂市副市长宋培杰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飞地经济’,引导项目跨县区、跨乡镇到优势区域和专业园区安置,实现规模经营。”

  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临沂市培育出一批特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文化旅游型等个性鲜明的小城镇。每个工业园突出1至2个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之外的项目不引、不上,本镇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进园区。与此同时,临沂市推动项目跨乡镇到园区落户,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布局。

  短短两年时间,李庄镇家电产业园引进重点项目63个,签订引资合同168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32个,过10亿元的有4个。从最初“小虾米”的项目都想要,到现在“挑三拣四”,李庄镇越来越有底气。

  “与‘人的城镇化’相对的,是物的城镇化。光建起大片的高楼大厦,人是找不到幸福感的。”对于产城共建,莒南县住建局局长高文秀有自己的见解:“临沂的小城镇建设具备后发优势,可以规避先发者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要有分工,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断了自己的后路。”

  重点城镇,示范效果有多大?

  把机制建起来,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足

  “下楼进大棚干活就是农村人,回家换身衣裳就是城里人,吃穿不愁,闲下来去广场上跳跳舞。”距李庄镇驻地不远,就是刘道口社区。50岁的吴绍荣只花了17万元,就住进了120多平方米带车库的楼房。

  会计刘金西最清楚这里面的账。“找了一个开发商,拿老村的地做开发,建起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沿街楼出租又增加了集体和居民的收入。”

  这种办法,并不是李庄镇的独创。临沂人均财力仅有山东省平均水平的四成。镇长侯素云说,2011年,郯城县决定在李庄建家电产业园,县财政仅在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就达1亿元。“当时李庄的地方财政收入刚过千万元。”

  而去年,李庄镇地方财政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7012万元,比2011年增长156%。

  漂亮的数字背后,是市、县两级政府的“推手”。2011年起,临沂市级财政连续3年为每个重点镇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县区财政按照1∶1配套,用于奖励、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通过市场化运作,各重点镇还成立了投融资公司,以多种形式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和运营。

  更值得关注的,是临沂市对城镇管理体制的探索。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临沂通过委托、授权等多种形式,赋予重点镇40多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同时,户口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凡是进入小城镇居住的农民,都可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树典型、做示范,把小城镇自身发展、社会支持和政策扶助的机制建起来,使其具有内生发展的动力。”在高文秀看来,机制建起来,就像已经开动的火车,再想停也没那么容易。在徐伟看来,重点镇建设最重要的作用是提振信心,“让外来的投资者有了投资的信心,让当地群众有了置业消费的意愿。这是小城镇发展的希望。”

  城镇化课题宏大,两年的时间毕竟太短,12个重点镇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城镇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管理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城镇规模偏小、产业支撑较弱,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现有的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体制性障碍没有根本消除……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