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汽车异味成为驾乘又一大安全隐患

2016-03-31 09:20:00    中国质量万里行    记者 刘回春    点击:

如今汽车已经成为日常耐用消费品,成为人们住所、工作地以外的“第三空间”,一般情况下人在汽车上的时间,工作、睡觉之外,远远多于吃饭、休闲等其他活动时间。对于汽车的选择,人们从一开始的能开能走,逐渐对汽车的外观、配置、舒适度有了要求,随着车辆不断增多,交通事故频发,汽车安全性能也成为人们选择重要参考指标。

从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数据来看,消费者对汽车质量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不满问题中,除了异响、漏油、抖动外,车内异味成为消费者的又一热点,车主对车内异味的投诉比率逐年上升。车内空气质量,这个无形的隐患更胜于有型的缺陷,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吞噬着人们的健康。

从事客户满意度研究,全球专业权威市场研究咨询机构之一的J.D. Power对此也开展了专门的调研,在J.D. Power2015年新车质量研究SM中,“车内有令人不愉悦的气味”问题排名第一。

J.D. Power2014年新车质量研究SM,有大概80%的消费者在“其他内装问题”(1.3 PPH)中的抱怨与车内气味有关,“送出的风有霉味/异味”PPH 值2.8。2015年新车质量研究SM新增了“车内有令人不愉悦的气味”问题,消费者对该问题有14.2个PPH抱怨,在所有问题中排名第一,并且明显高于其他问题。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车内产生异味的原因是由于空调滤芯太脏或蒸发箱太脏。汽车空调工作期间,当空气流过蒸发箱的散热片时,不洁物被散热片从空气中滤出,然后通过空调冷凝水的排水管随冷凝水一起排出,若空气中的不洁物和冷凝水滞留在蒸发器的散热片表面,新鲜空气经过散热片时产生异味;蒸发箱发霉。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空气里的水分在蒸发箱表面形成了冷凝水,一部分水会被排出,但是还有一些水会在空调停止后滞留在蒸发器表面。这些水分和空气中的尘埃相结合,就容易生成霉菌,最终就产生了空调异味;还被认为是风道、管道里边有死老鼠、死昆虫之类东西腐烂发臭。

J.D. Power的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抱怨所有内装材质都难闻,车内有像化学品的气味,并指出异味类型,抱怨所有内装材料都难闻的占40%,像化学品气味的占38%,而抱怨像燃油、废气、霉味的仅仅7%,像烟味、糊味的占3%,其他占12%。

消费者抱怨的原因,气味强烈、刺鼻;气味持续时间长达2到3个月甚至更长;由于空气污染严重,消费者很少打开车窗,车内气味持续时间更长;车内气味导致消费者身体不适或致病;公共评论或媒体报道导致消费者认为气味一定有害健康。

诚然,对于车内异味的来源,并不仅仅来自空调滤芯太脏或蒸发箱太脏。

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案例显示,一部分汽车产生的车内异味来源于适用了劣质材料导致。就如上海大众斯柯达,绝大部分车主投诉,斯柯达汽车在制造过程中适用了劣质的中控棉,车主指出,中控台下方的隔音棉质量不良,从而散发出异味,“拆下的旧件确实有恶臭”。

业内专家认为,车内异味的问题基本都源自于偷工减料。能发出这类异味的车内配置,皮革座椅、发泡海绵、仪表板、车门内衬板、车顶毡、脚垫中的化纤成分、阻尼片、隔热层、以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粘结剂、增塑剂和柔革剂。这类物质一旦受到高温加热就会释放气味难闻且对人体有害的甲醛、苯等气体。

专家指出,厂家使用不合格装饰材料,到头来受害的则是不知情的消费者。新车出厂后,车内有毒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能够引发驾驶员或乘车人头晕、恶心、困倦、咳喘、打喷嚏等不适症状,造成车内污染主要是甲醛和苯超标,它们都是致癌物质,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严重时还会形成血液病,一旦司机有类似病症应及时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

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耐用消费品,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也受到各大小厂商的追逐,甚至一些厂商不惜放下业内大牌的尊严,为了抢占市场,偷工解料降低成本,以价格战来争取市场份额。然而,由损害消费者利益争取来的市场份额会长久吗?答案似乎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出发,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占领的市场才是真正的市场。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