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
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

坚持“五项创新举措”筑牢质量安全底线

2025-10-17      文/黄军   点击:

  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紧扣“服务高质量发展、守护民生安全”核心目标,以提升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创新实施“五项攻坚举措”,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全区域的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形成从风险预警到处置闭环的精准治理格局。相关工作成效显著,不仅在市场监管总局制度创新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也获《中国质量报》头版专题报道,为全国质量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安徽样板”。

  一、织密监测网络,构建全链条风险感知体系

  聚焦重点领域常态化实时监测,形成立体防控格局。一是以“点线面”布局构建监测矩阵:以智能家电、电线电缆等7个主导产业产品为“点”,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板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为“线”,以产业集群集中区为“面”,建成覆盖全省的206个风险监测站,构建起基层监管所、行业协会、检验机构、消费者“四位一体”信息直报网络。二是建立“三聚焦”监测机制:聚焦产业升级需求,近年完成3300余批次重点产品监测;聚焦舆情热点,开展100余项非常规项目检测及食品相关产品过程检验;聚焦治理效能,归集分析7000余条风险信息,编制《风险信息参考》76期、《质量监测信息》36期,形成“监测—分析—预警”快速响应链。三是创新开展“五进”联动监测:2025年7月17日,以“油漆装修进万家 质量安全你我他”为主题的“进卖场、进产业园、进电商平台、进校园、进乡镇”活动在宣城市广德市启动,聚焦油漆、电动自行车电池等6类民生产品,推动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活动明确6市联动排查隐患、“一企一策”帮扶企业、全域宣传引导消费三大任务,现场开展消费提示发布、企业自律承诺等系列活动,70余名代表参与,标志着监管向“事前预防”深化。

  二、聚焦风险闭环,创新精准化治理模式

  实施“三环节”穿透式监管,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应急监测提速:建立“调查+检查+检测”应急机制,针对儿童“真煮”厨具等新型产品,72小时内完成调研、方案编制与专项监测,今年以来高效处置450余批次风险信息,推动区域监管能力跃升。二是技术帮扶解难:推行“诊断—会诊—提升”机制,针对水泥放射性、笔芯质量等区域性问题,组织专家团队“质量问诊”,全年为23家企业出具11份“质量诊断书”,解决39项技术难题,助力企业增产值140万元;六安市局通过5次专项调研形成《童床产业质量提升报告》,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三是消费提示引导:建立“节点化+场景化”预警机制,在节假日、换季等关键时点,通过官网、公众号发布126条消费提示,覆盖儿童厨具、燃气器具等12类产品,科学消费引导效应显著。

  三、深化数字赋能,探索智慧化追溯路径

  以“三个结合”推进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精准监管。一是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数字化赋码:指导滁州—天长建成追溯平台,44家企业78.1万件产品实现“一物一码”,通过扫码溯源、防伪预警(累计触发40次),结合“铁拳”行动查处10起违法案件,罚没款4.1万元,形成“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监管闭环。二是防爆电器全流程追溯:淮南市联合行业协会搭建“一品一码”系统,集成供应商物料、制造过程等12类数据,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入选全国行业监管示范案例。三是电线电缆国家级试点:积极响应总局Ecode标识追溯体系建设,11家企业试点数量居全国前列,构建从原材料采购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链,为破解监管资源不足提供“安徽方案”。

  四、完善制度设计,夯实法治化监管根基

  构建“法规+标准+站点”制度体系,筑牢治理基石。一是首创监测法规:率先出台省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监测程序、责任边界与处置规范,获《中国质量报》《安徽日报》专题解读。二是统一文书标准:制定《风险监测工作文书格式范本》,规范8类文书模板,实现全省监管流程“一本通”。三是优化站点布局: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新增103个监测站,形成覆盖12个新兴产业领域的监测网络。

  五、强化区域协同,打造一体化治理样板

  深化长三角质量安全共治,提升区域防控能力。一是联动监测创新:联合制定《长三角风险监测联动指导意见》,2024年对密胺餐具、适老电器等7类产品开展联合监测,采样300批次,问题发现率45%,实施45条跨区域处置措施,实现“标准统一、数据互通、处置协同”。二是实战应急演练:连续两年在宣城、金寨组织长三角应急演练,三省一市协同完成事件报告、风险研判、跨省处置等科目,形成“区域响应、分级处置”实战经验,获总局领导现场肯定。三是缺陷召回联动:建立风险信息与缺陷召回共享机制,近年跨区域推送200余条风险信息,督促企业完成12批次缺陷产品召回,筑牢区域质量安全屏障。

  安徽省通过“五项举措”系统推进,实现了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跃升。下一步,将聚焦新质生产力相关产品监测,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拓展区域合作深度,为全国质量安全治理提供更多“安徽经验”,切实守护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的质量安全底线。

扫码投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Copyright © 2002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