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探讨电动自行车数字化高质量管理

2022-03-12        王颖    点击:

文/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高 峰 程 林


一、市场背景

电动自行车因其环保便利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电动自行车给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和城市管理新问题。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前10月全国共发生1.4万余起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总结事故的根源,主要在于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停放、维修、改装等环节管理不规范,监管缺失,导致非法改装、违规充电和电池老化等安全隐患屡禁不止。

为规范城市序化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以科技的力量、科学的方法实现城市电动自行车精细化管理。2021年10月,浙江省率先推出“一码统管、以芯智控”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浙品码),推动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到回收全生命周期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构建政府侧、社会侧、企业侧、个人侧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从实际执行效果看,已收到明显管理成效,尤其是在产品销售源头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有安全隐患的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但同时也暴露出现有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的一些不完善之处,河北省在浙江省实践的基础上实施电动自行车数字化管理,正可扬其所长,补其不足,创新河北治理模式。


二、主要举措

(一)强化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1.严格准营准入。严把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生产企业许可准入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开展营业执照规范使用情况、经营期限、经营范围、经营住所等检查。严查生产企业无证生产、超出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生产、不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不按标准生产等违法行为。开展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贯,对接国家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信息,建立全省电动自行车信息数据库。

2.实行赋码管理。引导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生产企业依托中国物品编码系统,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生成产品二维码。建立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产品溯源管理制度,形成数字化追溯链。问题:以二维码作为产品溯源管理已显现出一系列问题,上述方法的产品唯一性是建立在与车架号绑定的前提下。但更换电池时很容易将码移植(复制)到替代品上,简单扫码无法分辨。

建议:电动自行车采用车架号和二维码标识,电池采用内置蓝牙电子标签,通过数字加密杜绝伪造。


(二)加强销售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1.合规销售经营。严禁销售不符合标准要求、无法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推动行业自律自治,引导销售者建立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开展诚信守法经营承诺活动,破解行业“潜规则”。

2.实施标配销售。依托中国物品编码系统,对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实施产品赋码,确保实物与信息一致,实现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标配销售。

问题:车电标配销售会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多不便,如电池老化后更换的报备手续;若想增加一块备用电池如何管理;若企业采用换电服务模式如何管理……采用标配销售模式的原因也是源于脱离车架号绑定,仅靠二维码难以实现电池溯源管理。

建议:与前一建议相同,实行车、电分别溯源管理。


(三)强化登记管理,优化登记服务

1.创新上牌模式。推行“码牌合一”的数字化车牌,实施扫码登记上牌,对照实物严格核验,确保与系统信息一致,将车辆、电池、所有人三方信息集成并关联绑定,实行“合体登记”,实现“一码知全貌”。

问题:三方信息关联绑定上牌作为强制要求有其局限性,如共享电单车和换电服务电单车均不适用。

建议:实行车、电分别溯源管理即可,对个人用户可采用更为灵活的报备机制(一车多电/一电多车)。

2.优化登记服务。积极拓展多渠道上牌服务模式,推动上牌登记点通过移动端核验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主要参数信息,推行全省电动自行车上牌“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等各种便利化措施。规范电动自行车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管理,引导销售点、维修点和回收站点上传数据,在线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对合标存量电动自行车,采取在线验车、邮政寄牌等便捷方式,鼓励更换数字化车牌。


(四)加强骑行管理,倡导文明骑行

1.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强化重点路口、重点路段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监控设备应用,探索应用物联感知、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提高交通违法的发现取证能力,运用大数据分析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和事故信息,有效支撑监管部门精准管理。

问题:如果车上没有(蓝牙/RFID)电子标签,物联感知技术事实上形同虚设。因电动自行车车牌安装在尾部,且实际场景中往往是多车扎堆骑行,所以现有视频监控系统也难以发挥作用。

建议:采用电动自行车物理车牌与电池电子标签结合,结合重点路口、重点路端部署物联感知设备,可实现骑行行为监控管理。

2.强化路面违法查处。突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管控,科学安排警力,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严查已登记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行为,收缴拼装车辆,责令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恢复限速装置、拆除加装或改装的装置,定期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形成执法震慑。

问题:仅仅依靠执法人员巡视查验,现场发现各类违规改装(尤其是电池)的难度和工作量是巨大的,很难做到可持续常态化管理。

建议:在实施电子标签的前提下,部署物联感知设备,自动发现超速车辆;执法人员借助个人终端(APP/小程序)现场快速验证车/电合规性。

3.落实行业安全责任。督促外卖平台、骑手众包企业、快递服务企业、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平台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加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管理,丰富宣传形式,创新教育载体,提升安全教育实效,落实企业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问题:若无有效的监管措施,教育往往会流于形式。

建议:对于特殊重点行业,可明确要求企业在电动自行车上配置AI智能模块(市场已有成熟产品),借助物联感知设备即可实时监控超速、逆行、闯红灯等违规行为。

4.丰富教育引导方式。加强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对监控发现的交通违法行为,通过短信、电话、网格员上门等方式追溯违法行为人;对严重违法行为人,定期通报工作单位或进行社会曝光。加强常态宣传劝导,规范道路交通路口劝导工作,强化劝导员技能培训。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网格单元四级宣传矩阵,高密度、立体式、全方位开展电动自行车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强化舆论引导和舆情导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充停管理,严防消防事故

1.引导“共享电池”有序发展。建立“共享电池”建设运营管理规范和标准,在快递、外卖等特定行业探索车池分离、共享换电模式,引导“共享电池”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将充换电柜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结合实际需求,适度超前规划,提升共享换电服务能力;严格落实运营商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消防安全事故处理、溯源机制,推进跨平台安全预警信息交换共享。

2.规范集中充停场所建设。指导有条件的已建住宅小区分批次增建、改建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功能布局和工程建设标准,在新建工程项目中依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原则建设充停场所;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改扩建集中充停场所;推动有条件的爱心驿站、城管驿站等服务场所,搭建自助式充停点;进一步规范集中充电电价政策,降低终端用户充电电费支出。

3.强化充停安全管理。指导业主委员会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多层次全方位做好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宣传,引导文明停放、安全充电,及时劝阻私拉电线及插座、上楼入户充电等行为,不断提升居民安全和防范意识;拓宽违规充停投诉举报渠道,在“浙里办”平台上线“火灾隐患随手拍”系统,提升风险发现能力;探索“以芯智控”充电管理模式,及时感知并预警处置蓄电池充电中的风险隐患;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力度,有效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压实管理单位责任。对造成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有关单位和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并实施信用联合惩戒。

问题:对于在小区集中停放、不上楼入户充电等要求如何落实是实践中的难点。

建议:可在小区入口、集中停放点安装物联感知设备,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有条件的小区可在电梯安装简易物联感知设备,杜绝电池进楼入户。


(六)加强维修管理,严禁非法改装

1.推进维修数字化管理。定期摸排维修点底数,建立维修点数据库。引入信用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维修点动态评价体系。引导维修点应用“浙品码”系统,核对车、池信息,上传维修记录,严厉打击非法改装、加装、拼装以及销售劣质蓄电池等违法行为。

2.落实维修首站责任。引导维修点落实废旧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回收首站责任,建立电动自行车维修点回收处理规范。鼓励维修点与有相应资质的回收企业开展定向合作,创新建立维修点闭环回收模式,有效防范废旧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非法回流市场。

3.提升维修服务质量。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从业规范,开展“诚信维修”承诺活动。督促维修点依法从事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维修、销售等经营活动,鼓励具备条件的商家建立电动自行车便民服务站点。


三、可行性分析

实施电动自行车数字化智能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并借助AI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真实有效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骑行、停放、充电、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管。这无疑需要巨大的智能监管系统平台建设投入和持续的运维成本。因此,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共建的原则,探索一条现实可行的市场化模式是确保上述管理模式落实并可持续的保障。


(一)物联感知系统部署及管理平台建设

1.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根据河北省的现实情况,目前各地市均已开放共享(电)单车运营市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在住建部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已在成都、济宁等地成功推行共商共建模式,系统平台的建设运维费用由共享(电)车企业按其投放车辆数分担。

2.场景应用,业主补贴。针对小区、园区、特定区域等管理应用,可采用平台企业投资建设,地方财政和物业适当补贴运维成本的模式。


(二)电池电子标签

1.生产厂家出厂内置。可要求所有销售的电池必须配置蓝牙模块,并且按行业标准(由行业协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设置ID和密钥;企业向政府管理部门申领允许销售数量的数字密钥。电池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是行业发展趋势,故雅迪、爱玛、天能、宁德等主流厂家均已在做相关产品的研发升级;该方案也有助于正规企业的防伪打假。所以该要求会得到厂家的积极响应支持。

2.存量电动自行车加装。作为过渡性方案,在售电池要求厂家返厂改装;已售电池暂不做强制要求,在电动自行车上牌时宣传鼓励用户购买人身财产保险,由保险公司免费为其安装电子标签。

3.重点特殊行业(快递/外卖)。严格要求企业落实安装实时物联感知模块

考虑到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不到二年,预计三年内可基本实现电动自行车电池全部内置蓝牙电子标签,从而实现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数字化管理。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