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芯片供应链持续紧张 交货周期接近2年

2022-02-16    中国质量万里行    罗克研     点击:

进入2022年,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2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2022美国竞争法案》,旨在提高美国竞争力,重点发展半导体等高科技制造业。该法案内容包括拨款520亿美元用于发展半导体行业;拨款450亿美元支持高科技产品相关供应链建设;向各州拨款105亿美元用于储备医疗器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8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等。

美国电子元件分销商Sourcengine的资料显示,今年2月芯片从下单到交货的前置时间比去年10月增加5-15周。一般用途的16位元处理器平均交货期达44周,高效能芯片平均交货期为37周,特定处理器的交货时间更长达99周。除了需求成长速度比供给快,制造商优先处理高阶芯片缺货问题而非通用产品,也导致交货前置时间拉长。

2月8日欧盟委员会官网发布消息,公布了备受外界关注的《欧盟芯片法案》,计划大幅提升欧盟在全球的芯片生产份额。根据该法案,欧盟将投入超过430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用于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其中,110亿欧元将用于加强现有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以确保部署先进的半导体工具以及用于原型设计、测试的试验生产线等。到2030年,欧盟计划将在全球芯片生产的份额从目前的10%增加到20%。

欧盟委员会主席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欧盟对芯片产业的重视,将确保欧盟不会错过这场新的工业革命。在短期内,《欧盟芯片法案》有助预判并避免芯片供应链中断,增强对未来危机的抵御能力;从长远来看,《欧盟芯片法案》应能实现“从实验室到晶圆厂”的知识转移,并将欧盟定位为“创新下游市场的技术领导者”。

业内人士表示,《欧盟芯片法案》是欧盟布局数字化建设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可视作欧盟“2030年数字罗盘”(2030 Digital Compass)规划的延伸。2021年3月9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2030年数位罗盘”规划,将半导体作为欧盟四大数字基建之一。

除了欧美法案公布之外,业内最令人关注的是英伟达收购Arm案。

据国外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屈服于监管机构的反对,英伟达(Nvidia)将放弃从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手中收购Arm的计划,结束了这笔本来可能成为芯片行业最大的一笔交易。

知情人士称,迫于各国监管机构的压力,软银出售芯片业务ARM给英伟达的交易告吹。据称,软银将获得至多12.5亿美元的交易破裂分手费,并且目前计划推进Arm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以替代上述交易。另外,Arm首席执行官西蒙 · 西加斯已经辞职,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雷内·哈斯(Rene Haas)将接任。

据了解,英伟达在2020年9月宣布了这项收购,但引发监管机构和芯片行业的强烈反对,其中包括Arm自己的客户,在其他国家也面临监管审查;另外,科技巨头们也联合起来反对这笔收购。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高通、微软、英特尔和亚马逊在内的团体已经向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提供了资料。

随着交易失败,软银现在又回到了之前的IPO计划,不过这一路线为Arm带来的回报将远不如收购。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Arm以32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软银。目前Arm其最大的客户和该公司的大多数执行团队都在美国——这导致许多人质疑它是否仍然可以被称为英国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迄今为止,英国财政部已要求英国各个部长不要就英伟达与Arm交易的失败发表公众意见,而且英国政界高层人士计划就Arm在伦敦上市的好处私下向软银示好。

据悉,英伟达是当前汽车自动驾驶界的宠儿,OrinX芯片将出现在蔚来ET7、小鹏G7、智己L7等新车型上。此外,集度、威马、飞凡等汽车也会选择用OrinX打造智能的电动汽车。OrinX的单枚芯片算力可达254TOPS,每秒可计算254万亿次。

受到芯片困扰的还有日本。据此前日经亚洲表示,芯片供应的中断抑制了日本相关产品的生产,日本政府有数据显示,日本2021年第四季度的空调产量为73万台,较两年前同比下降了26%,此外,数码相机产量同比下降了25%,包含轿车、轻型客车等产品的乘用车产量同比下降了16%。

由于液晶显示器芯片短缺,日本科技巨头索尼在2021年最后两个月叫停了6款无反光镜相机的订单,去年10-12月,该产品该季度的细分市场销量下降了4%。索尼首席财务官十时裕树表示,2022年上半年,索尼的其他产品也可能出现供应短缺问题。

在索尼的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到游戏业务的利润有所增长。但与此同时,索尼还将本财年PS5的销量预期从1480万台下调到了1150万台。

对于这场芯片危机,人们众说纷纭: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ch Gelsinger认为,芯片的供需平衡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英飞凌Ploss也认为这场危机仍将在2022年持续。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