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电商增速放缓 催生三条转型路径

2016-09-02    中国企业报         点击:

      挑战与机遇正在逼近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商企业。日前,阿里、京东对外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国内消费增长放缓背景下,两大电商平台营收和交易额仍然保持增长,其中阿里电商平台交易额再创新高,亏损多年的京东离盈利也越来越近。不过,随着消费持续疲软、电商流量红利消失,两家企业都面临增速放缓,构筑新增长动力的挑战。

      但面对电商业务不断逼近天花板的现实,阿里、京东似乎并不担心。过去几年,在电商业务之外,京东正在加大对云计算、金融、O2O的外延式扩张;阿里则形成零售、云计算、数字娱乐、创新项目等四大支柱业务。虽然这些新兴业务短期内对于两家企业营收规模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但背后所隐藏的三大转型路径却充满商业想象空间。

路径一:以商超为突破,撬动O2O落地

      今年以来,商超和O2O正在成为京东、阿里两大巨头集体斥巨资谋求快速突破的新“堡垒”,虽然过去这两大业务领域一直被认为是电商的“禁区”。

      商超所主打的生鲜食品和快消品拥有高达5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一直是各种资本和电商角逐的重心。然而,今年以来这一领域却遭遇寒冬,美味七七、果食帮、天天果园O2O店和本来便利接连退场。

      对于京东和阿里而言,这既是一条充满重重阻力的道路,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突破机会。在去年战略投资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开启O2O布局后,今年4月京东旗下O2O平台京东到家与众包物流达达宣布合并,加速推动对商超业务与O2O的一体化协同和落地。

      6月京东宣布与沃尔玛达成深度合作,并获得以商超业务见长的1号店资源。随后,依托京东营销和供应链资源和沃尔玛的采购优势,开展网上超市的“抢客”大战,并宣布未来3个月投入10亿元加强区域拓展,将今年商超业务的目标锁定为1000亿元。

      面对京东在商超上的步步抢跑,阿里CFO武卫在今年Q2财报分析会上坦言,“竞争对手说将在商超领域投资10亿元,我们愿意投资他们数倍金额,因为这一领域潜力非常大,阿里优势更明显。”在商超业务上,阿里则属于典型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2012年5月天猫超市上线,2015年才完成100亿元销售目标,今年的目标则为300亿元,3年后突破1000亿元。

 

      隐藏在京东、阿里大举发力商超生鲜背后的商业梦想,则是O2O线上线下虚实一体化融合。在借助商超打通城市市场O2O平台的同时,阿里和京东还相继通过淘宝村、京东帮和京东农村专营店等方式,加速推动农村市场的O2O落地。目前淘宝村已经在全国达到1万多家,而京东帮也布局了1500多个县城,形成1万多家京东农村专营店的规模。

      “在电商行业红利消失的背景下,进军商超对于电商巨头来说,就是构建新的营收增长点。”在奥维云商助理总裁张彦斌看来,以进军商超为突破,最终打通O2O平台,两家企业的本质还是巩固和夯实在零售上的竞争力。

路径二:以资金为纽带,涉足金融服务

      作为中国互联网网购的开创者,阿里、京东从进入零售行业第一天起,就看到隐藏在这一产业内部的海量、充足的现金流以及发展金融业务的商业空间。

      目前,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已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达客等一系列布局,并通过开放平台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挑起“再造一个新阿里”的重担。

      起步于2004年的支付宝,目前拥有超过4.5亿实名用户,消费活跃率达到82.5%,这既成为阿里电商消费生态的重要一环,也推动蚂蚁金服持续对外服务上千万的小微商户。今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B轮融资,规模高达45亿美元,总市值也突破600亿美元,成为全球仅次于优步的第二大私人科技公司。

      早在2013年10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意识到,金融的业务规模未来不会比电商小。

      目前,京东金融旗下形成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七大业务板块,与京东商城的电商业务实现协同效应。今年3月完成66.5亿元融资交易后,目前京东金融的估值也达到466.5亿元,未来将朝着“科技型金融服务公司”的方向展开新的扩张。

      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其金融业务均起步于为电商提供最后一环的线上支付。随着互联网零售平台聚集越来越多的现金流,其金融定位开始通过为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专业金融服务,并借助电商平台开展理财、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业务,意图在电商之外再造一个新平台。

 

      对此,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中心首席专家管益忻认为,“金融与零售是两个天然一体的行业,零售行业是先天性的资金‘蓄水池’,这为京东、阿里金融产业布局提供很好的动力和后台。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金融会成为电商巨头的第二条新跑道。”

路径三:以生态为平台,提供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作为近年来互联网资本关注的风口,吸引一大批中外巨头的布局。最早涉足的是阿里云,之后百度、腾讯以及京东相继展开激进式投入。

      让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跨界进军云计算的信心,正是来自于美国的亚马逊。这家当年从在线图书零售起步并发展成为“网上沃尔玛”的企业,云计算业务每年都能提供超过60亿美元的营收以及约10亿美元的利润。

      刚公布的阿里二季度财报透露,云计算业务营收为12.43亿元约合1.8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85亿元上升156%。虽然新业务收入增长可观,但还处在加大投入的阶段。对此,阿里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认为,云计算是放长线钓大鱼的业务,将是400亿美元的大市场。

 

      同样在今年二季报发布会上,刘强东也坦言,“未来京东比较重资本的投入,主要还是在云计算上。”今年4月,京东云在华南、华北、华东三个区域新机房上线,主打基础云服务、数据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法,意在“帮助客户完成互联网+转型”。

      相对于阿里、京东在云计算上还处在投入建设期,在全球市场上亚马逊、谷歌、IBM,以及微软的云计算业务正迎来投入回报期。不过,在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看来,亚马逊、谷歌这些全球巨头并不能改变中国云计算市场格局。京东集团副总裁何刚也认为,“云计算在中国IT市场只占1%的份额,在美国也只占3%的份额,市场前景非常大。”

      同时,阿里、京东依靠电商平台所建立起来的面向用户“衣、食、住、行”生态圈,以及背后所沉淀的海量大数据,成为其打造云计算平台吸引企业客户的重要利器。近日,阿里云首次推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帮助用户全局洞察和实施决策。

      “透过这两大电商的转型就可以看到,电商只是过去,零售才是他们的核心基因,而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与金融、制造等产业虚实融合,成为一家综合性生活服务商才是最终目的。”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认为,电商巨头的三条转型路形成了一体双翼的动力格局,值得期待。(本报记者许意强)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