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大同齿轮:着力放大“叠加效应”

2011-06-14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并购与联合已成常态,其愿望皆想通过资源整合,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从而产生的“叠加效应”,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2008年,对于当时的大齿集团来说非同寻常而又意义重大:在迎来建企五十周年大庆后不久出人意料了地整体加入了中国重汽。而事实表明,把大同齿轮加入中国重汽仅仅看作是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寻找到可以依附的主机厂并为之配套的话,是会极大地低估双方联合的实际价值!原因在于,对目前已经在国内重型汽车行业遥遥领跑的中国重汽而言,其发展战略规划中不仅要创立国际知名的重型汽车品牌,还要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打造出知名品牌,继而将大同齿轮加入中国重汽砥砺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发展的成功典范……

    山西大同,著名的塞外历史名城,自古军事重镇。这里不仅有绵延数百公里的煤田而被称为“中国煤都”,更有厚重的文化资源,蜚声世界的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坐落其间。其境内铁路通四方,公路连八处的交通网络凸现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地理环境。一直以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窗口,大同齿轮犹如镶嵌在这座名城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璨而夺目。

    2008年7月1日,当时的大齿集团迎来了企业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几代大齿人承前启后,励精图治,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与辉煌,将大齿从一个年产值仅157万元的小型农机企业发展到年产值超过8.5亿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我国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重型汽车变速箱和汽车发动机齿轮的专业生产厂家。

    时至今日,已经转变成为国内重型汽车行业龙头企业--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大同齿轮更是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正在着力放大加入中国重汽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期待着实现超越自我的大发展。

    栉风沐雨五十载

    时光的变迁,岁月的磨砺,商海的洗礼,大同齿轮的成长发展,曲折而又艰辛,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脚步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今天通过梳理大同齿轮50年来发展的历程,人们不难发现,其实就是几代大齿人用聪明智慧和辛勤奋斗将一个个压力变成动力,困难变成机遇的过程。

    也就是说,大同齿轮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去不断探索和创造发展的机遇,从而成就非凡业绩。从1980年到大齿参加工作,历任车间副主任、主任,分厂厂长,厂长助理兼销售处处长,副厂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武正河作为企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对此感受颇深而又非常认同。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58年建厂,初名为大同综合机床厂,1963年更名为大同农机配件厂,隶属原机械工业部。1964年企业定名为大同齿轮厂;1997年9月企业完成了公司化的改造。

    武正河说,企业每次更名的背后都是历史痕迹的一种体现,也是一个新品发展阶段的开始。诞生在新中国后“大跃进年代”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同齿轮,伴随着后来层出不穷的政治运动和国民经济的反复调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发展与当时处于完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一样步履艰难。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同齿轮在历经边基建、边生产、停建、一二期扩建等种种磨砺后,才由小型机械厂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专业农机齿轮生产厂。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大齿同样经受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陈痛”和迷惘,同样面临着“找米下锅”的困境。但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大齿走出了困境,走出了一条令人刮目相看的自我发展之路。“找米下锅”的经历,使大齿较早地经受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磨炼。

    当时企业根据地域优势,很快开发出煤矿用单体液压支柱、减速机、小四轮拖拉机变速箱等产品进入市场,并一度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企业初涉市场就体验到了市场带来的极大利益,更体会到了市场对企业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技术、人才、市场是最大的压力。当煤机和农机产品已经成为大齿的“吃饭”产品时,大齿领导层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又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进军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对市场分析判断,决定主动走向市场、融入市场,迎合市场的需要,在上级不同意的情况下,偷偷地进行汽车变速箱的研制和生产。这样的决策,可以说为大齿以后的跨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准备,总会得到机会的垂青。1985年,我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中国二汽决定引进日产柴技术开发一种叫“八平柴”的重型汽车时,大同齿轮主动出击,同步引进了该车的变速箱制造技术,并为二汽生产的重型汽车配套变速箱。与此同时,大齿抓住机会投资360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该技术的成功引进,彻底改变了大同齿轮长期以来技术落后、制造工艺水平低下、管理粗放、产品与市场脱节的落后局面。

    应该说日产柴变速箱制造技术的引进及相关项目的全面启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的层面。这种技术引发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历史性的变革,对大同齿轮是一次极大的技术与设备全面提升,对企业后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大同齿轮从农机企业向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引进日产柴八吨汽车变速箱项目建成验收并形成批量生产的同时,大同齿轮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完成了多项技改项目,采用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产品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大同齿轮经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成功开发出多种变速箱产品,形成了汽车、农机、煤机、工矿配件四大系列的产品格局,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实现了双过亿,顺利进入国家大型(二类)企业的行列。

    1997年9月,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同齿轮顺应时代发展,加快企业机制和体制转变的步伐,将企业改制成为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同齿轮大步迈入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

    为了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第一次成功引进日产柴TMH402五档变速箱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大同齿轮于2000年和2002年又相继引进日产柴MPS62B六档汽车变速箱制造技术和MPT21B新型多档汽车变速箱制造技术,并于2004年开始了与奥地利AVL合作,联合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16档200kgm变速箱。

    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大同齿轮坚持消化吸收、合作开发,走自主研发的路子,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齿轮研究所这样的科研机构和构建起以技术研发为主体,覆盖企业生产、销售、供应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体系,在行业内逐渐形成比较突出的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的能力。自主开发的DC9J150T、DC12J150T和DC16J200T新型多档变速箱,不仅填补没有大扭矩、多档位变速箱的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使大同齿轮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零部件出口到了Cummins、Volvo、New holland、John deere、Caterpillar等国际知名公司,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汽车变速箱骨干生产企业。

    通过坚持不懈地对产品结构进行升级调整,大同齿轮的汽车变速箱拥有了五个产品平台,14大系列共300多个品种,被国内40多家主机厂选为定点配套产品,产品一度出现携款排队等货的热销局面。

    与此同时,在艰苦的自主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历程中,不断进行的技术改造使得大同齿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同齿轮先后累计投入近6亿元实施技术改造,引进了大量国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设备和检测仪器,设备更新率达到80 %以上,拥有主要生产设备1300多台(套)和一条国内一流的智能化变速箱装配线,以及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先进的检测设备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化、数字化、集约化、高效率、低耗能的现代化企业生产特点。

    进入2000年以来,大同齿轮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企业规模和效益实现翻番,重型汽车变速箱年产销量达9万台,年销售收入达8.5亿元,成为山西省34户优势企业之一和山西省机械行业重点支持的重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在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中排名194位,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和中国齿轮行业50强;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百家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多项荣誉称号。

     而今迈步从头越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长期以来,大同齿轮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一直游离在汽车主机厂之外,造成其产品在与主机厂配套上很难有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在2004年后,随着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其产品结构以及市场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大同齿轮终究没能跟上市场发展变化的脚步,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呈逐步下降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面对这种市场变化,大齿人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就必须实施与国内外汽车主机厂进行战略重组,加入其核心配套体系。即使在2008年初按照上级安排,大齿并入了太重集团,但其要寻求与国内外汽车主机厂进行战略合作的愿望也未曾改变。

    2008年11月18日,大同齿轮整体加入中国重汽的股权划转协议在太原正式签订。从此,大同齿轮成为了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而这一天,距离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首次带队前往济南与中国重汽开始接触洽谈刚好100天,所以有媒体把大齿与中国重汽双方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喻为当下流行的“闪婚”!

    当然,“闪婚”并不意味行事草率。早在2003年,大同齿轮曾与国内一主机厂洽谈过重组事宜,临近签字而又最终流产的现实大大刺痛了大齿人的心。为此,从2005年起,大同齿轮在做好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能力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工作的同时,加大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力度,改制了三产单位,剥离了后勤,解决了国有企业包袱沉重的问题,为实施企业的战略重组创造出非常有利的条件。

    尽管刚刚渡过了自己50周年大庆,但当在公司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宣布加入中国重汽的决定时,大齿人似乎翘首期盼了许久,全体干部职工长时间地鼓掌通过,这在大齿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大齿人在为自己又一次做出的历史性抉择而鼓掌,是为企业的美好前景而鼓掌。

    人们欢欣鼓舞的背后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经过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重汽早已超越了国内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领跑者。而在2006年中国重汽成功进行发动机切换的经历中,中国重汽强烈意识到作为整车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整车发展的思路来谋划各大总成的配套,也就是说,只有总成做得好,才有可能做好整车。

    因而,打造黄金产业链,把核心零部件总成制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是中国重汽近年来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中国重汽也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拥有驾驶室、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零部件总成全套配套体系的企业。如此看来,大齿加入中国重汽,进一步强化了中国重汽的企业链,壮大了中国重汽的力量,对大齿来说这一步也是最佳之选。

    然而,如果把大同齿轮加入中国重汽仅仅看作是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入到一个可以依附的主机厂并为之配套的话,那就极大地低估了双方联合的实际价值。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国重汽在国内率先实现产销量突破10万辆之际,中国重汽便运筹帷幄,在章丘工业园建成了自己的变速箱生产基地,并于2008年初投入资金扩大其产能,加上和原来的供应商签订的协议,大同齿轮加入后真正给集团公司配套的任务并不会太多,这也就意味着大同齿轮的绝大部分产品还需要实现集团外自行销售。

    这样看来,中国重汽是否因为大同齿轮的整体资产是划转给中国重汽而白捡了一个大便宜才同意大同齿轮的加入的呢?“我们看重的是大同齿轮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文宇对此问题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王文宇,了解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人对他十分熟悉,他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陕西汽车齿轮厂(即如今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制造企业陕西法士特传动集团的前身)工作,并长期担任陕齿厂长职务,后来调往中国重汽担任了十多年的副总经理,主管产品销售和市场,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汽车业界德高望重,尽管已到退休年龄仍被中国重汽留任工作,如今又被委以重任,重新做回自己熟悉的老本行,足见中国重汽对大同齿轮的重视程度。

    王文宇说:“在中国重汽发展的历史上,盲目求大是有过惨痛教训的!所以,今天的中国重汽对于兼并重组企业是有一个基本原则的,首先要看该企业的加入是否对中国重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中国重汽还要能管理好这个新加入的企业,同时,还要做到使新加入的企业与中国重汽同步发展,三者缺一不可”。这样看来,中国重汽选择大同齿轮的加入显得成熟而又理性。

    大齿集团曾经创造了引以为荣的辉煌:第一个生产汽车发动机齿轮代替进口产品;第一个连续十年在中重型汽车变速箱市场占有率最高:第一个拥有全系列、全同步器中重型汽车变速箱;第一个生产大扭矩、多档位全同步器重型汽车变速箱这“四个国内第一”,充分说明了大齿在行业中是很具实力的。所以,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重汽来说,其发展战略规划中不仅要创立国际知名的重型汽车品牌,还希望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打造出知名品牌,建立起自己强有力的零部件支撑体系。大同齿轮的加入,无疑使这样的目标有了现实的可能,同时,共同的努力将使大同齿轮加入中国重汽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发展的成功典范。

    如此看来,大同齿轮加入中国重汽绝非简单的一次叠加。现在对于双方来说如何求解“1+1>2”,已不属于算术题的范畴,而是一道多元方程式。首先,大同齿轮要在接受中国重汽的管理,遵守中国重汽的各项管理制度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产品配套、市场拓展、技术同步、管理接轨、文化融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而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同齿轮就会完全融入中国重汽并放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而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推动转型发展,把大同齿轮建成国内齿轮行业领先企业,则是中国重汽需要深入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于是,首先从优化产品结构入手,中国重汽帮助大同齿轮在业内率先制定完成其重型汽车变速器的产品型谱,形成了从110到460马力、从5挡到16挡全方位覆盖,既有双中间轴、又有单中间轴,既可带同步器,也可不带同步器,既有铁壳,还有铝壳,既有普通齿,也有细高齿等高、中、低档重型汽车变速器互补的新格局,可广泛匹配于输入扭矩480~2400牛/米、载重量5~30吨之间的各种中、重型汽车车型和各种类型的客车。

    同时,中国重汽从资金、市场、技术、文化、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大同齿轮最大的支持,帮助大齿延伸产业链,并计划投巨资在大同建造新的变速箱制造基地。目前,由中国重汽投资的2000亩新生产区已经在大同万亩机械加工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大同齿轮将实现整体搬迁改建,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大同齿轮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我国深具影响力的重型汽车变速箱总成的专业生产企业,面对新的形势,大同齿轮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搬迁改造为契机,改善企业环境;以精益生产为主线,创新管理模式;以总成升级为载体,提升技术水平”,围绕“把大同齿轮建设成为国内齿轮行业领先企业”的愿景目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大同市实施“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实现中国重汽对其制定的在未来3-4年每年以100 %的速度增长,通过加快国际化步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在 5-7年内,将销售收入提升到40-50亿元,通过拓展业务突破100亿元的战略目标。

    人们有理由相信,具备了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的大同齿轮正在中国重汽的领导下迅速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积聚了发展的动力,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而且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明日的大同齿轮,必将成为中国重汽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必将实现超越自我,再次迈向辉煌!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