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汽车行业 >

汽车业应注重利用外资质量

时间:2010-06-06 07:59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作者:
  

重复引进过多 消化吸收不够

汽车业应注重利用外资质量

    本报讯 (记者张海燕)眼下,中国汽车业火爆的产销量已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有关专家不断提醒,目前只是我们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起点,产销量的世界第一,并不能掩盖我国汽车行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缩短我们在核心技术、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间的距离。专家尤其提醒,中国汽车业目前急需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在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中,中国大多数合资车企存在着重复引进过多,而消化吸收被忽视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在我国汽车行业,外资将其触角不断延伸到生产、研发、营销、金融、信贷以及租赁市场等整个产业链领域,逐渐进入汽车产业链的高利润领域,建立独资和控股公司,攫取高额利润。据中汽协有关专家介绍,中国大多数车企往往倾向于进口国外生产线和硬件设备,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尤其在一些利润高、市场需求急剧扩大的一般性加工业中,各地集中重复引进现象更是严重。

    专家提出,近年来,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企业的加工工艺水平,但由于多头引进、多源引进、技术融合性差,相互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使得引进技术在各厂家间相互扩散极为困难。据相关专家调查研究,中国的技术引进项目其扩散过程与一般的“S”形不同,呈现典型的“∧”形曲线,即引进项目在初期很快增加并达到顶峰,之后速度下降并很快停止,这是创新扩散效果最差的一类。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引进的汽车工业技术也呈现这种状况。几家大的汽车公司虽然专门设有研发机构,但研发投入明显不足,造成技术基础薄弱。而某些引进技术在引进厂家内部有一定程度的扩散,但几乎没有扩散到其他厂家,在整体上忽视了汽车核心技术的开发。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希望发生技术转移的,即使在国内建厂,他们也一般采取独资的形式。外资从技术、市场、股权、品牌等方面实施了控制。因此,我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厂商要想学习到并掌握核心技术是很困难的事情。

    目前中国虽然已经跨入世界汽车产销大国的行列,但是离汽车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路程。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自主开发能力弱,核心技术仍然为汽车跨国集团所掌控,自主发展尚缺乏话语权。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在整车合资企业中(股比一般是50:50),中方核心技术缺失,缺乏自主发展话语权;在汽车发动机生产领域以及零部件领域中,外方独资、控股趋势明显,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领域,如汽油机电喷系统(EFI)、柴油机共轨电喷系统、无级变速器(CVT)等,中方处于弱势。

    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中国汽车产业合资的20多年里,政府不断出台各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但鼓励自主开发的优惠政策则相形见绌,从而造成许多汽车企业没有自主开发的积极性。个别车企对合资目标、前景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只注重短期效应,造成在企业合资初期兴盛、几年后出现效益下滑局面。有些企业则存在跟风倾向,同一地区或同一领域的企业签约合资已不是单纯的结构调整,而演变成一种攀比之风。因此,专家建议,应总结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的经验,努力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质量,从而提升汽车业核心技术水平,使我国汽车业尽早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中国质量报》

张海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