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部分手机壳有毒物质超标可能会致癌 消费者安全如何保障?

2018-05-07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文采编:姜子尘    点击:

  手机壳不仅可以减轻外界损伤,而且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因此使用它的人很多。据工信部《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到14.2亿户,其中,75%的手机用户选择使用手机壳,因此,我国有10亿手机壳用户。

  手机壳普及率高同时又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物品之一,因此它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据了解,全国手机壳近7成来自深圳,年产值约200亿元。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对线上线下热卖的28个品牌30款手机壳进行了比较。

  其中,23款手机壳品质超出国际一流标准。但是,有5款手机壳被检出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均为不透明保护套,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出了标准限值的要求,包括苹果、小米等较大品牌。苹果MR672FE/A多环芳烃含量超标,小米695417688374塑化剂含量超标。而在这份检测报告中,超标最严重的是“水钻闪粉彩膜”-跃宁I7P手机壳,其中铝、塑化剂、短链氯化石蜡多项物质超标,其中铅含量超标1550倍。

有害物质防不胜防

  此次《比较试验》公布的主要有害物质包括:多环芳烃、含铅量、塑化剂、铝、塑化剂、短链氯化石蜡等多项物质。那这些物质究竟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呢?

  笔者了解到,为了使手机壳有更好的韧性,也为了降低成本,部分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加入塑化剂,而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使用最广泛、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塑化剂,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育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儿童的生殖系统发育。多环芳烃多出现在柔软的手机壳中,它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质,一旦进入人体,便迅速溶于肾脏、肝脏等器官,引起皮肤癌等病变。此外,铅对人体细胞有害,还可能破坏骨骼,引起肾衰竭。

  那么,市面上销售手机壳的整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手机壳还有哪些常见的危险性物质?

  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壳分硬壳和软壳两种,软壳主要材料为硅胶类,这种材料本身无毒;硬壳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壳,主要材料为聚氨脂、聚苯脂、碳酸酯等PC材料类,目前使用最广泛。

  据了解,苯和甲醛也是常见于手机壳中的2种危险物质。苯和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属于挥发性有机物,会从手机壳中释放出来。为何手机壳中会存在苯和甲醛呢?苯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国家采取了监管措施限制苯的使用,多用苯的同系物来取代苯作为有机溶剂,如果这些有机溶剂的纯度不高,那么其中可能会含有一定的苯。而甲醛可能来自手机壳上使用的粘合剂,也可能是硅胶壳使用的材料不够稳定散发出来的。

  专家表示,塑料手机壳在常温下是稳定、无毒的,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机壳中的“苯”、“醛”等物质会变成游离状态,会释放到空气中,具有一定毒性。

各方关注手机壳质量

  当前,手机壳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有调查显示,关注手机壳“异味”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45%和30%。此事件一出,有消费者调侃道:“扔掉手机壳,没法保护iPhone X ,戴上手机壳,没法保护自己。”也有消费者替《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中提到的几个品牌的手机壳表示无辜,张先生就说:“作为消费者我自己是十分重视手机套的质量好坏的,但这些手机壳并非官方商城所售,大多都是小商贩自行生产的,不能以偏概全。”

  事件刚一曝光,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米公司也立马作出说明及表态:目前国内对手机保护套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深圳消委此次比较试验,参考的欧盟标准不适用于手机保护套产品。还表示,公司按照《标准化法》的要求,对手机保护套产品制定有专门的企业标准Q/HDXMT002-2015《手机保护套》,经北京市海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适用于手机保护套使用的场景,并已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识,在生产中严格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针对小米回应中提到的“我国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魏站长表示肯定并告诉笔者,深圳消委此次检测的主要是铅元素和邻苯二甲酸酯类。

  北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理事、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芦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壳虽然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但并非无法可依。我国《产品质量法》第13条的规定;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从正规渠道购买手机壳

  深圳市消委会也提醒广大消费者,透明材质的手机壳可能更容易发黄变色,但相对更安全。手机壳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切勿入嘴咬噬。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品牌的手机壳。

  魏站长提示大家,在选购和使用手机壳时,应一看外观、二看质检报告、三嗅气味。颜色太花哨,鲜艳的要小心;有刺鼻异味的,要注意;过于柔软的,掉色的,或者摸完之后感觉手上有刺激的,异味的,或者特别硬,强度特别大的,要留心。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