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7-10-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本报记者 彭 燮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质量提升和保障质量安全为主题,以消费品、重点工业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为着力点,整合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和机构监管等职能手段,全力打造智慧监督、精准监督、全链条监督机制。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代表耿燕梅参加了今年第四批国抽产品的抽查企业和承检机构现场随机抽取活动。她表示,这种形式会让消费者对国抽更放心,对国抽结果更关注。

  十八大以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抽工作的透明度和关注度,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一直在努力探索。

  5年来,监督司不断加大国抽工作力度,已抽查了82172家企业生产的112229批次产品,与此同时,公开曝光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通报不合格产品后处理情况,完善了监督抽查闭环监管体系。在国抽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突出民生导向,加大对消费品的抽查力度,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抽查产品建议;另一方面,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发现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监督抽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监督司还不断完善抽查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开展了公开遴选承检机构等工作,加强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大数据分析,公布连续抽查合格企业名单,从而引导消费选购,提振消费信心。

  在8月召开的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现场交流会上,国务委员王勇用“率先行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质检总局在许可证制度改革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负责许可证管理的监督司,在改革中积极践行“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管好的一定管好”的承诺,切实做到了“应减尽减,应简尽简”。

  5年来,监督司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扎扎实实向纵深推进生产许可证改革工作。一方面不断加大取消下放力度,逐类全面研判质量安全风险高低,提出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管理的类别建议;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各地在取消发证检验、简化现场审查、优化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在总局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对取消生产许可管理的产品,监督司强调要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通过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建立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的质量安全评价机制、加大“飞行检查”力度等工作,始终保持严查严管的态势,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如今,一提到激光笔,很多人会想起在央视3.15晚会上“激光笔射穿气球”的现场试验,曾经在校园热卖的激光笔,成了家长老师们眼中的“视力杀手”。这段可能挽救了很多双眼睛的试验,就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司大力推进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

  5年来,监督司基本建立起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逐渐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工作中,监督司不断创新风险监测手段,先后组织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摄像头、玩具、智能手机、车用汽油等老百姓关注的产品和重点工业产品进行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并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召开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会,积极探索风险通报、约谈、下架收回、执法查处等风险处置措施,避免让风险演变为实实在在的危险。如今,风险信息大数据采集体系不断健全,风险信息数据库日益丰富,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正在为老百姓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4月,旅行箱包等7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正式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司连续开展电商产品专项抽查,目的就是客观掌握电商产品质量现状,让电商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5年来,监督司坚持“帮、打、促”的工作理念,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不断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诚信管理”的工作机制。他们探索建立了“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开发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监测系统;搭建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了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开展了培育“品质电商”专项行动,一方面鼓励推动主要电商企业讲质量重诚信,另一方面倒逼违法失信企业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经过努力,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已经初现雏形,电商品控体系和内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网络购物环境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今年6月,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回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询问时表示,国产智能马桶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15年的60%提升到2016年的82.4%,“海淘马桶盖”现象正在减少。从智能马桶盖到电饭煲,国产消费品的质量在提升,人气在提升,市场占有率也在提升。在“三个提升”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司持续推进的质量提升工程。

  5年来,监督司按照“以质量监督促产品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产业转型升级”的宗旨,围绕妇女用品、学生用具、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等10多类消费品,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一方面围绕重点产品,综合运用许可准入、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分类监管、执法查处、区域整治、质量约谈等手段,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深层矛盾和关键症结,对症下药,推动标本兼治。另一方面注重典型引路,推动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培育了76个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在同行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嵊州厨具、随州危化车等一批示范项目产销量不降反升,质量提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