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中国制造需要重建工匠精神

2015-05-13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近日有报道称,澳大利亚的“搬砖工”,每周的薪水约合人民币3万元。不过,这些工人不是一般的体力劳动者,还有很多高超的技术含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级技工。”

  实际上,多年以前,深圳就出现了“高级蓝领”,他们可能不是大学毕业,有的甚至是没有多少所谓的文化,但是,在工厂的一些关键岗位上,起着决定性的技术和质量保障作用。也因此,他们的待遇和收入,就并不亚于一个高学历的白领人士。

  中国历来崇尚和尊重“技术人才”,很多书中描述和记载的那些“艺不压身”、“一技之长”、“独门绝技”、“独具匠心”等情景和相对应的人物,都是对一个人在某一行业的高超“技艺”的讴歌和赞颂。在今天,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个人前途,这种“工匠”精神,需要更加鲜明地提倡和鼓励。

  中国目前每年有近1000万大学毕业生,盲目扩招带来的结果是就业的压力,而实际上,这种就业压力的本质其实是“学有专长”的大学生们,在就业选择上的“同质化”:都想当白领、都愿意进机关,都想着做一个“脑力劳动者”。而如果拓展思路、开阔心胸,就业的路应该比我们看到的要宽广许多:一些大学毕业生去卖猪肉、开饭馆、植树造林、做互联网内容、甚至有在家开淘宝店自己做出漂亮的小糖果等等,其实都是反思后的现实选择。就业的出路千万条,选择做一个制造业领域的“工匠”,一定也是个不错的方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工匠,中国社会提升生活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这种精神建立在一种平心静气、聚精会神、专注持久的人文精神基础上:拒绝浮躁,反对虚假,要不得急功近利。而这些特性,却恰也是当下中国社会所应当提倡的精神气质。

  很多人都对我们自己人去日本买回我们自己制造的马桶盖儿这件事,耿耿于怀,事实上,据日本《朝日新闻》根据各大连锁店的商品销售数据统计,中国游客在日本,购买的东西绝不只是马桶盖儿,其中家电百货店排行依次是:国际名牌手表、各类平板终端设备、单反相机、电饭煲、美容仪,其他排行还有药妆、巧克力等。马桶盖儿远未上榜。

  排除政治因素,即使最“抗日”的人士,心平气和下来时也会对日本的许多商品质量表示认可,人们的共同感受似乎就集中在两个字:精致。同样的东西,从外观到内在功用质量,总是有那么一点差距。有一个小故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多少年前,日本一个相机厂在中国南方某市落户,就像今天的“富士康”,也是加工组装。

  中国工人组装起来的相机,总是不能让日方满意,中方工人不服气,认为已相当过关。日方就派来一个老工人,同样零件,组装出的相机明显“精致”。

  这个故事中有个“破绽”:日本派来的是老工人,而我们的许多工人,都是年轻人,很多甚至是“农二代”,没有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时间也短。所以,我们也不必太过自卑。

  中国制造的希望在年轻一代身上。并且这种希望通过“马桶盖儿”事件的另一面,也给我们巨大鼓舞,那就是:中国人在国外抢购自己生产的产品,说明我们绝对有能力制造出一流的产品,中国人的“工匠精神”仍在,只是我们需要给这种精神一些滋润,这些品质就会成长。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