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卷首语】质量优劣谁说了算

2013-05-30    中国质量万里行    汪鹤林    点击:

  近期两件有关质量的事值得一说:一件是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水官司,一件是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2012年度质量观测报告。从表象上看,这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但从内在联系上,它们引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质量优劣到底谁说了算。

  京华时报披露,记者多方调查发现,中国水制品行业的领头羊农夫山泉质量不过关,建议消费者慎选,要求有关部门查处;而农夫山泉坚称,自己的水质量上乘,远高于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犯难的是消费者,不知到底该听谁的。

  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的水质量之争,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方对质量评价话语权的控制之争。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一家独大,产品合格不合格,完全由政府说了算。而今,随着质量责任的分解,各责任方都在力图凸显自己的主导地位。厂家说,我是质量生产者,我最知情;检测机构说,我是质量判定者,我最科学;政府说,我是质量监管者,我最权威;媒体说,我是质量传播者,我最公正。以上各类声音充斥于耳,唯独作为质量使用者的消费者声音最为微弱。更为可惜的是,这些声音相互打架,最后变成噪音。

  武汉大学质量院为我们补上了这一环。在他们看来,消费者才是质量优劣的最终检验者,消费者最有发言权。为此,武大组织了数十个焦点访谈组,分赴不同的消费人群,采集了三千多个样本,形成了消费者对我国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的整体评价报告。报告测度的是消费者对质量的实际体验和感知。尽管感知质量难以测定,难以说清,但它直接驱使消费者选择与不选择、购买与不购买、消费与不消费,因此,更有价值。

  科学的质量测定确实需要多个维度,不同责任方的信息披露无疑都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说清质量优劣,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产品的质量优劣,单从技术层面而言,完全可以判定高下,不同责任方能够而且必须达成一致;出现那么多大相径庭的价值判断,与其说是技术差异,不如说是利益驱使。

  其实,商品与人极为类似,都是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天使与魔鬼的集合体,不存在纯优或纯劣两极模式。生产者对其多样性应该了如指掌,但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往往是选择性发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就加以放大,对自己不利而对消费者至关重要的信息,常常被弱化、隐匿,导致信息的不完整。更有甚者,明知产品含有毒有害成分,厂家却一口咬定符合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仪器明明显示,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由于高额检测费的诱惑,检测机构有时照样昧着良心出具合格报告。信息不完整、信息造假严重危及质量安全,成为质量领域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不仅误导了消费者的价值判断,而且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甚至对政府的不信任,有关部门有必要发起一次专项治理行动。

  面对信息不完整、信息造假,消费者已经采取反击行动。在商品极度丰富的今天,远祸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只要相关责任方披露的信息不一致,只要其中一方披露的信息中含有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侵权、伤害的成分,消费者绝不会浪费精力去甄别信息真假,而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用手中的货币选票做出最终裁定。

  争夺话语权是要本钱的,这个本钱就是社会责任。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只能得势于一时一事,最终赢得消费者,唯有诚信。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