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格派镍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栋强:“双碳”浪潮下企业的机遇与担当
2025-04-28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随着国际碳中和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在这一领域稳扎稳打,如同坚固的磐石,为本土企业的绿色发展筑牢了根基。此次,《中国质量万里行》将目光投向上海格派镍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派镍钴”),携手董事长曹栋强,一同探寻该企业在低碳转型与“双碳”目标下的卓越贡献与长远布局。
中国质量万里行: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碳中和的背景下,您认为公司是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并在行业中站稳脚跟的?
曹栋强:国家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为新能源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格派镍钴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关键材料供应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公司早在2006年创立之初,就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上游供应链,并确立了“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动力材料产业生态圈”的企业愿景。
在政策引导下,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镍钴资源领域的优势,从镍钴矿石冶金起步,逐步拓展至铜钴矿山资源开发,成功承租并运营赞比亚齐布鲁马西铜矿,推动铜、镍、钴等关键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实现资源多元化布局。同时,公司进军智能光伏储能电网终端应用领域,在刚果(金)投资建设矿业光伏储能电站项目,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PCS(电力变换系统)、EMS(能源管理系统)及云端智慧平台等技术,打造绿色低碳的矿业能源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从矿山到终端应用的全闭环产业链。
此外,公司积极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如广西北部湾基地等,不断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并实现快速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上海格派带来了哪些挑战与机遇?上海格派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充分利用这些机遇?
曹栋强:“双碳”目标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方面,首先就是原材料供应的问题。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镍、钴这些原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不稳定。且传统材料加工的盈利模式受周期波动影响较大,难以保持稳定收益,这就给我们原材料采购和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其次,技术迭代的速度也很快。电池技术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跟上技术的步伐,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再者,现在对企业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作为生产型企业,必须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做到位,否则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不过,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对高性能电池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税收优惠等,这对我们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原材料供应方面,我们通过和全球多个国家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提升材料加工盈利的可持续性。此外,还积极布局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对原生矿的依赖;在技术研发上,建立了电池材料与电池研究院,持续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领域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我们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发,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环境方面,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我们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碳中和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涉及经济和管理的综合问题。您能否分享一下上海格派是如何将技术创新与经济、管理策略紧密结合,以促进企业在“双碳”领域的发展?
曹栋强:碳中和确实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技术创新和经济策略结合方面,我们注重研发投资的效益,在研发项目的选择上非常谨慎,会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同时,也注重成本控制。在研发过程中,格派镍钴会尽量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在产品结构上,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根据市场需求,格派镍钴适时调整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除了传统的钴盐产品外,我们还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新兴领域。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能够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格派镍钴从原材料加工向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等领域拓展,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技术创新和管理策略结合方面,我们非常重视人才。格派镍钴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组织架构上,我们建立了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效体系。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创新合力。我们还加强了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了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确保技术创新战略能够有效实施。
在战略规划上,我们根据技术创新成果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格派镍钴明确自身在“双碳”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聚焦核心业务领域,集中资源进行重点突破,提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质量万里行》此次聚焦于探索“双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和企业在该领域的杰出贡献。您对上海格派在“双碳”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何战略规划和愿景?
曹栋强:说到未来,我们其实有很多想法。在技术研发方面,格派镍钴会持续加大投入。我们已经看到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巨大潜力,所,以我们会在这方面重点发力,争取在这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产能扩张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布局。格派镍钴正在加快广西北部湾基地的建设,争取早日投产。我们还计划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启动新的产业基地建设或现有基地的升级改造。我们希望通过扩大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在国际新能源材料领域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国际化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规划。我们希望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和全球知名企业合作。格派镍钴计划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说到愿景,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深知,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技术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一定能够在“双碳”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推动全球可持续能源变革进程贡献力量。

扫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