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旭能(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赛:“储能先锋”逐梦“双碳”新征程
2025-04-25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次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中国积极响应并投身其中,不仅在碳中和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实践成果,更彰显出全球引领的风范,为国内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广阔的舞台。近日,《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专访了东方旭能(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旭能”)董事长徐赛,深度探讨东方旭能在“双碳”领域的发展路径。
记者:在当前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的环境下,东方旭能是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契合国家政策导向,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特别是在“双碳”领域,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显著成效?
徐赛:东方旭能具备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一,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我们是储能领域极少数实现全套设备技术与知识产权全覆盖的企业。自公司成立以来,每年的研发投入平均约占营业收入的5%。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能够提前7天精准预测潜在故障,为储能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二,全产业链布局完善。我们精心打造了涵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实施以及项目运维等全方位的能源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同时,公司正在积极规划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领域,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储能全产业链的闭环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高度契合“双碳”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其三,公司管理高效。我本人和公司的主要负责同志直接把控和主导公司运营,摒弃了职业经理人和销售人员的设置,避免了繁琐的内部程序,使得公司的响应更加迅速,执行更加高效。
其四,资源整合能力突出。作为主流能源电力央国企控股企业,我们依托国家电投、国网英大、东方电子三大股东的强大行业实力,广泛整合业态资源。同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了一个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体系,为公司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双碳”政策对东方旭能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发展机遇。电力储能行业顺应“双碳”政策的要求蓬勃发展,我们的储能系统广泛涵盖大型、工商业、移动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场景的用电需求。在具体举措方面,一是大力加大绿色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我们在全国多个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配套供应储能系统,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对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还向电网输送了大量的绿色电力。二是积极推动能源智能化管理。通过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对能源的生产、传输和使用进行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实现了电能的最大化利用,有力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目前,成效十分显著,公司的清洁能源发电量逐年稳步增加,碳排放量逐年显著减少,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记者:随着“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储能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东方旭能是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企业发展的?
徐赛:作为能源行业的从业者,我深切感受到“双碳”目标的实施带来了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尽管国家取消了“强制配储”政策,但储能依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组成部分,行业已逐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转变。政策的松绑有效释放了储能行业的发展潜力,通过多元化的收益渠道为行业注入了长期增长的动能。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小觑。一方面,行业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极快,这对企业把握行业走向和实现技术创新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尚有待完善,部分项目存在“配而不用”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投资回报率波动较大;此外,行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引发了激烈的内卷和不良低价竞争,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双碳”政策既赋予了我们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使命。储能行业正从过去的“配角”逐渐转变为“主角”,需要解决新能源“看天吃饭”的难题,推动电力系统的深刻变革。面对挑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大力鼓励技术创新与研发改造升级。我们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集中力量攻克储能材料、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难题,努力保持技术的领先性。目前,我们在储能技术革新和能源数字化拓展方面已经走在了业内前列,但仍需不断提升,我们有信心从“跟跑”转变为“领跑”。其次,注重产业链整合与优化。这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通供应链,与电网公司、能源巨头共同建设示范项目。
记者: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经济策略和管理策略的有机结合至关重要。东方旭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亮点?如何将这些创新与经济、管理策略相结合,推动企业在“双碳”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徐赛:随着市场对储能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我们通过智能算法防护和全流程安全管理,构建了一套从电芯到系统的“端到端”安全体系,确保储能系统在极端工况下仍能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高可靠、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大数据安全预警平台能够提前7天有效预测潜在故障,远超同行业水平。此外,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基于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动态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实现削峰填谷、需求侧响应等功能。例如,在工商业场景中,该平台可根据电价波动自动调整储能运行模式,帮助用户节省电费成本。
技术创新为企业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依托股东资源,我们积极参与共建国家新能源项目,输出先进的储能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清洁能源的有效应用。例如,宁夏盐州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是电网侧的标杆项目,通过提供调峰、调频服务,业主年收益达数千万元,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率,带动了当地绿色产业的发展,助力地方政府实现碳减排目标。分布式光伏+储能解决方案则是为客户提供能源托管服务,客户无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我们负责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将发电销售给客户,剩余电量上网,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记者:展望未来,东方旭能在“双碳”领域有怎样的战略规划和愿景?能否分享一下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和策略?
徐赛:尽管储能行业短期内可能会经历波动调整,但在“双碳”背景下,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将以“技术深耕+场景渗透”双轮驱动战略入局,继续坚定地锚定“安全、高效、长时”三大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速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强化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共同构筑储能产业的新生态。
未来三年内,我们将积极贯彻国家电力市场化政策,依托股东的行业优势和资本力量,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通过与电网、新能源企业的深度合作,在用户侧聚合分布式能源,推动储能系统与虚拟电厂的联动,积极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市场。同时,我们争取至少3个百兆瓦级长时储能项目落地。我们期待与政府、电网、同行携手共建更加开放的市场生态,让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企业的力量。

扫码投诉